首页期刊导航|生命的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命的化学
生命的化学

阮康成

双月刊

1000-1336

smhx@sibs.ac.cn

021-54921091

200031

上海市岳阳路319号31B-407

生命的化学/Journal Chemistry of Lif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述性、通讯性的学术期刊,重点刊登国内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最新发展趋势的综述性、进展性文章,同时也刊登技术和方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的传记轶事、书评、教学讨论、访问观感、学术活动信息等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靶向循环肿瘤细胞治疗策略在抗肿瘤转移中的应用

    夏振兴牟伟伟刘永军张娜...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转移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挑战,90%的肿瘤相关死亡病例与肿瘤转移有关.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肿瘤转移形成的关键,与肿瘤转移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因此,靶向CTCs的治疗策略成为目前抗肿瘤转移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本文从CTCs的产生、CTCs的播散和CTCs的远端定植三个阶段综述了CTCs参与肿瘤转移的机制,并分别从调节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和抑制EMT过程抑制肿瘤细胞脱落产生CTCs、激活自身免疫细胞和仿生细胞膜或特异性分子修饰纳米制剂在血液循环捕获消除CTCs、抑制CTCs黏附并穿过血管内皮细胞和破坏PMN处适宜肿瘤细胞生长的微环境等方面总结了控制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肿瘤转移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循环肿瘤细胞肿瘤转移机制抗转移治疗纳米载体转移前微环境

    迁移体的产生、功能及应用

    刘艳艳李丽民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迁移体是在细胞迁移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直径为0.5~3.0 μm的单层膜囊泡结构,其内部还有一些含有核酸、蛋白质、脂质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微小囊泡.迁移体在细胞间通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并调控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尿液中迁移体的增加可以作为足细胞早期损伤的标志物,从而为足细胞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辅助.本文从迁移体的发现、发生机制、研究手段、生物学功能和应用潜能,以及与其他细胞外囊泡的异同六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探讨了迁移体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迁移体细胞外囊泡细胞迁移线粒体稳态

    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

    金芳夏世文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婴幼儿伤残的主要原因,发病机制包括细胞能量代谢衰竭、血管源性脑水肿、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的交互作用,其中炎症反应是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涉及NLRP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等炎症因子成熟与释放,诱导神经细胞焦亡.本文就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的概述、激活途径、介导HIBD的作用机制及HIBD治疗的相关新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HIBD的神经保护策略提供新思路.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NLRP3炎症小体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1β细胞焦亡

    质粒介导碳青霉类抗生素耐药性产生的研究进展

    阮旭钟晗樊晖晖赵泓...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β-内酰胺酶类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最有效手段,也是目前对抗耐药细菌最有效的抗菌药物之一.但随着碳青霉烯类耐药菌的出现,无疑给临床抗菌药物选择带来严峻的考验.临床上发现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菌常含碳青霉烯酶,可分为A、B、D三类:A类为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s,KPCs),B类为是新德里金属酶(new Delhi me-talloenzyme,NDM)、亚胺培南酶(imipenemase,IMP)和维罗纳整合子金属β-内酰胺酶(verona integron-encoded metallo-β-Lactamases,VIM),D类为是苯唑西林酶(Oxacillinase,OXA).目前发现编码这些酶的基因大都位于质粒上,使得这些耐药基因能够在细菌之间进行水平或垂直传播.该文将介绍近年编码不同碳青霉烯酶的基因通过质粒的介导在革兰氏阴性杆菌中的分布、表达与传播,以期为科学防控碳青霉烯类耐药菌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质粒耐药性碳青霉烯酶

    GPX8的肿瘤调控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刘邦业吴琦琦孟子昕张宜静...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s,GPXs)是抗氧化酶系的重要成员之一,这些酶促进过氧化氢代谢,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免受氧化损伤.其中,GPX8是最新发现的家族成员,它位于内质网中,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抗氧化酶.GPX8的基因突变以及对DNA甲基化的影响都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GPX8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影响肿瘤的免疫微环境,在肿瘤的迁移和侵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到目前为止GPX8在肿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甚少,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GPX8在肿瘤中的作用,本文对GPX8在胶质细胞瘤、胃癌和浸润性乳腺癌等多种肿瘤中的调控机制,以及其在临床患者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地综述.同时,本文阐述了GPX8在肾透明细胞癌、肝细胞癌和胰腺癌中近几年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不仅概括了GPX8的研究现状,也总结了研究的不足,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GPX8在肿瘤中的调节机制以及临床寻找新的靶向治疗方法提供有利的理论基础.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8活性氧肿瘤

    动脉粥样硬化中的miRNA:诊断和治疗

    郑攀龙海姣林海月杨扬...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过去的十几年中,microRNA(miRNA)尤其是其调节基因表达的功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影响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功能失调方面,从而引发和促进AS斑块的生长.患者外周血细胞中的miRNA水平可以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标志物.此外,从miRNA角度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治疗AS.本文总结了miRNA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着重关注了miRNA作为AS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以及AS潜在的治疗靶点的最新研究进展,为AS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动脉粥样硬化microRNA斑块生物标志物治疗

    IGF2BP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谢敏孙庆于鸿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IGF2BP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RNA结合蛋白家族,能够调控RNA的加工和代谢,并参与各种细胞的病理和生理过程.作为IGF2BPs的一个亚型,IGF2BP1通过与癌症相关靶标mRNA结合并增强其稳定性,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生长、侵袭和化疗耐药,并与较差的预后相关.该文就IGF2BP1的结构、功能以及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进展与肿瘤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和相关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IGF2BP1的临床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mRNA结合蛋白1消化系统肿瘤化疗耐药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儿童肾脏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丁乐乐丁樱郭婷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micro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MACR)具有敏感性、稳定性高以及检测便捷的特点,与24h尿白蛋白定量测定相关性最好.UMACR是多种肾脏疾病良好的早期预测和筛查因子,在患儿尚未发生明显病变的疾病早期,UMACR能够及时发现肾功能的细微变化,从而避免疾病的进展恶化.然而,由于研究质量和数量的限制,以及检测方法、年龄等因素的区别,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儿童UMACR参考区间,UMACR也未被儿科相关共识和指南推荐.国内外学者使用的参考区间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参考价值.本文从UMACR的儿童参考区间、UMACR的儿童肾脏病临床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潜在的肾脏病儿童的早期识别积极干预提供参考.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儿童微量白蛋白尿

    STC1在生殖相关肿瘤中的作用与分子机制

    刘丽胡军张静黄萃园...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斯钙蛋白1(stanniocalcin 1,STC1)是一种调节血浆钙磷平衡的糖蛋白激素.之前STC1的研究多集中于钙磷平衡、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过程.近来研究发现,STC1在肿瘤的发生、生长、增殖、凋亡、侵袭转移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STC1在生殖相关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STC1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作用机制以及与肿瘤预后的关系,旨在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斯钙蛋白1生殖相关肿瘤肿瘤发生发展不良预后

    酸性哺乳动物几丁质酶的研究进展

    袁满林小仙张新科王东亮...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酸性哺乳动物几丁质酶是食用燕窝中普遍且大量存在的活性蛋白质之一,是哺乳动物中常见的几丁质酶,能够在酸性环境下保持活性并水解几丁质.酸性哺乳动物几丁质酶主要在人体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中表达,且在多种病理机制和免疫炎症中有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酸性哺乳动物几丁质酶的理化性质与功能,包括其在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中发挥的多种作用及相关机制,以探究其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酸性哺乳动物几丁质酶几丁质理化性质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