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工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工业科技
北京一轻研究院
食品工业科技

北京一轻研究院

张铁鹰

半月刊

1002-0306

spgykjgj@163.com

010-87244116;87244117

100075

北京永外沙子口路70号

食品工业科技/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创刊于1979年,国家轻工业联合会(原国家轻工业部)主管,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主办。综合性科技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轻工行业优秀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被美国CA收录。在中国食品行业具有权威性,代表着中国食品工业发展水平。内容:集市场分析,技术探讨于一身,市场分析包括:权威导航,行业观潮,法规前沿,安全视角,互动平台,展会风景线,企业先锋,资讯纵横等,文章以宏观分析为主,旨在为企业决策者了解市场,拓展思路提供帮助。技术探讨包括:研究与探讨,工艺技术,包装与机械,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储运保鲜,分析检测,综述等,以新技术及实用技术为核心,启发企业技术人员思路,开发新产品。读者群:面向全国大中型食品企业,政府管理机构,食品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综合性科技期刊覆盖食品各分支行业,不论对企业决策者,还是研发人员都能提供有益的帮助。是目前中国食品行业市场分析透彻,实用技术全面的综合性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种食用菌菌丝体富集有机钙能力的研究

    贺欣宇李志鸿高谦郭欣然...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硫磺菌、茯苓、红曲和蜜环菌中筛选富钙率和钙有机化程度高的食用菌,并研究富钙高的硫磺菌液体培养时富钙对主要活性成分齿孔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富集方法研究无机钙的添加对四种食用菌生长的影响,采用静置浸出法分析菌丝体钙有机化程度,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硫磺菌主要活性成分齿孔酸的含量.结果:固态培养时,在适宜的加钙量下,硫磺菌的生长均优于茯苓、蜜环菌、红曲.液态培养在加钙量为100 mg/L时,硫磺菌的富钙率显著高于茯苓、蜜环菌和红曲.硫磺菌液态培养加钙量为100 mg/L时,可以达到93.51%的富钙率、85.85%的钙有机化程度和18.34 mg/g的齿孔酸含量,因此硫磺菌具有成为功能性新型补钙产品开发利用的潜质.

    食用菌富集有机钙硫磺菌液态培养齿孔酸

    硫酸软骨素裂解酶ABC Ⅱ的高效融合表达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李晔周朝袁其朋
    8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实现硫酸软骨素裂解酶ABC Ⅱ(chondroitinase ABC Ⅱ,ChSase ABC Ⅱ)的高效可溶性表达并研究其酶学性质,为ChSase ABC Ⅱ在药品和保健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在优化ChSase ABC Ⅱ基因原始序列的基础上,构建重组质粒pET-28a-His-ChSase ABC Ⅱ并优化其表达条件;利用亲和层析得到带有多聚组氛酸标签(polyhistidine-tag,His-tag)的ChSase ABC Ⅱ融合蛋白后,研究了 His-ChSase ABC Ⅱ的部分酶学性质.结果:构建的His-ChSase ABC Ⅱ融合蛋白表达系统能在大肠杆菌中实现可溶性表达;在表达宿主为E.coliBL21(DE3)和诱导剂(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浓度为125 μmol/L的优化条件下,发酵液酶活力可达到7206.83±184.27 IU/L;纯化后的His-ChSase ABC Ⅱ酶比活力为22.02±0.39 IU/mg蛋白,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7.5和40℃,其在30~40℃条件下较为稳定,且半衰期在2h以上.His-ChSase ABC Ⅱ能特异性有效分解硫酸软骨素,其Km值为10.4±0.8 μmol/L,Kcat值为9.4±0.2 s-1.结论:本论文通过基因优化和融合表达等策略实现了His-ChSase ABC Ⅱ的高效表达和纯化.此外,His-ChSase ABC Ⅱ的酶学性质可基本满足其在医药和营养产品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需求.

    硫酸软骨素裂解酶ABC低分子量硫酸软骨素(LMWCSs)酶学性质融合表达多聚组氨酸标签

    三株产几丁质酶菌株的筛选、产酶条件优化及水解虾壳的研究

    章晓洋张译文朱思瑶王冕...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鉴定产几丁质酶的菌株并优化其发酵条件,最终应用于虾壳降解研究.方法:以盐城市滩涂海泥为样品,利用平板筛选水解几丁质的菌株,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菌株,通过单因素优化其发酵条件,并将筛选得到的菌株和优化后的发酵条件用于虾壳发酵.结果:鉴定得到三株显著降解胶体几丁质的菌,分别是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sp.LYM-1)、需钠弧菌(Vibrio sp.WM-1)和希瓦氏菌(Shewanella sp.ZXY-1);优化发酵条件:发光杆菌的碳源为几丁质10 g/L,氮源为NH4Cl 2.0g/L,接种量为3%,发酵液pH为6.5,温度为32℃,发酵1 d酶活最高为15.37±0.55U/mL,是优化前的4.37倍;需钠弧菌的碳源为几丁质10g/L,氮源为NH4Cl 2.0g/L,接种量为3%,发酵液pH为7.5,温度为22℃,发酵2 d酶活最高为40.82±6.03 U/mL,是优化前的1.60倍;希瓦氏菌的碳源为几丁质10 g/L,氮源为(NH4)2SO4 2.0g/L,接种量为3%,发酵液pH为6.5,温度为22℃,发酵1 d酶活最高为25.64±3.29U/mL,是优化前的2.47倍;三株菌均能利用虾壳产几丁质酶,但利用效率均低于几丁质,酶活力分别为10.25±0.95、32.16±2.25和21.81±4.27U/mL.结论:本研究从盐碱地筛选得到三株产几丁质酶的菌株,优化后酶活力均得到提高,且均能利用虾壳产几丁质酶,为发酵虾壳制备几丁质酶提供新的菌株来源.

    产几丁质酶菌株产酶条件优化虾壳单因素实验

    传统发酵霉豆渣菌种分离鉴定及其产酶能力分析

    庞春霞徐伟程甘甜张强...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豆渣的高值化利用,解决豆渣资源浪费以及霉豆渣规模化生产受限的问题.本研究以湖北咸宁传统发酵霉豆渣为材料进行微生物分离鉴定,共得到5种细菌和3种霉菌,分别命名为J1~J8.根据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16S rRNA及ITS测序结果,最终确定J1~J5分别为水生拉恩氏菌属B13菌株(Rahnella aquatilis strain B13)、戊糖片球菌属 S1 菌株(Pediococcus pentosaceus strain S1)、成团泛菌属 NSD 菌株(Pantoea agglomerans strain NSD)、肠膜明串珠菌属 2020GS202 菌 株(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train 2020GS202)和枯 草芽孢杆菌属A10 菌株(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A10),J6~J8 分别为层出镰刀菌 CanR-8 菌株(Fusarium proliferatum strain CanR-8)、黑曲霉 DZ-4-3-1 菌株(Aspergillus niger strain DZ-4-3-1)和总状毛霉 M-22 菌株(Mucor racemosus f.racemosus strain M-22).8株菌产酶能力测定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J5)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最强,分别达到153.247和66.552 U/mL,其他菌株的产酶能力相对较低.枯草芽孢杆菌、总状毛霉和黑曲霉可能是传统霉豆渣营养与特殊风味形成的主要发酵菌种.

    发酵豆制品菌种鉴定16SrRNA蛋白酶活力纤维素酶活力

    乳杆菌发酵对黑米多酚含量及组成的影响

    刘秉杰崔春丹陈中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115,LP)、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14,LA)、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GB,LC)、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134,LB)、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37,LPC)和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为发酵菌种,研究乳杆菌发酵对黑米游离酚和结合酚的含量及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6株乳杆菌发酵均显著提高了黑米游离酚的含量,但不同乳杆菌发酵后提高的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提高最显著的是LB.不同乳杆菌发酵后黑米中9种游离态和结合态单体酚的含量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其中,6株乳杆菌发酵后黑米中游离态的香草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LP菌株除外游离态咖啡酸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而6株乳杆菌发酵后结合态阿魏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该研究为黑米的高效利用和天然活性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乳杆菌黑米游离酚结合酚

    不同低聚糖对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作用的体外研究

    杨云姜国庆鲁绯李晶...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了解功能性低聚糖对口腔微生物的影响,本文采用体外实验方法,研究不同低聚糖对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生长、产酸、粘附性和生物被膜形成量等的影响.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icase Soy Broth,TSB)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低聚果糖和低聚异麦芽糖制备培养基培养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测定细菌在培养基中48 h生长过程中的OD值、pH、黏附能力及生物被膜形成量等指标.比较分析不同低聚糖对细菌发酵前后生长、产酸及黏附能力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低聚糖对三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低聚木糖对三种病原菌的生长抑制效果最强;浓度为0.5%的低聚木糖和低聚半乳糖即能明显抑制三种菌液的产酸能力;相比糖醇和其它低聚糖,低聚木糖浓度≥5%时,对三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均大于60%;7%浓度的四种低聚糖对三种病原菌的黏附率均<50%;低聚半乳糖和低聚木糖浓度>5%时,对三种病原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与山梨糖醇相比,复配糖(低聚木糖、木糖醇、低聚半乳糖)对三种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低聚糖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产酸黏附性生物膜

    黑豆粕饮料发酵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陈惠敏吴晓平汪少芸
    129-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黑豆粕为原料,通过乳酸菌发酵制备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乳酸饮料.实验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乳酸菌发酵工艺,以DPPH·清除率为指标,考察料液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再通过DPPH·清除实验、·OH清除实验、ABTS+·清除实验、脂质过氧化抑制实验来评价发酵产物的抗氧化功效.结果表明:最佳发酵菌株为嗜热链球菌,最佳的发酵工艺为料液比1:5 g/mL、接种量5%、温度37.6℃、时间36h.在最佳发酵工艺下,发酵液的DPPH·清除率为71.56%.黑豆粕发酵产物的DPPH、OH、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2.43、1.30和0.37mg/mL,且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说明发酵产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饮料的感官评价可达90.21,悬浮稳定性为96.8%.本研究将为开发以黑豆粕为原料的功能性食品提供一个新思路,也为实现农副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黑豆粕发酵抗氧化嗜热链球菌功能性乳酸饮料

    响应面法优化肉苁蓉水提物的制备工艺及其活性研究

    冯朵常想蒋勇军郭豫...
    139-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肉苁蓉水提物制备工艺及其营养价值和活性功能研究,本实验采用水提取法,考察不同提取条件对肉苁蓉浸膏得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再测定提取物营养成分及功效成分含量,讨论其抗氧化功能及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和生殖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料液比为1:12g/mL,煎煮时间为140min,煎煮次数为4次,肉苁蓉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Cistanche,AEC)浸膏得率为65.83%±0.87%.此外,检测AEC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发现其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例如蛋白质(5.22±0.44g/100g)、脂肪(0.150±0.06g/100g)、氨基酸(0.640±0.05g/100g)等,以及松果菊苷(557±4.24 mg/100 g)、毛蕊花糖苷(169±7.07 mg/100 g)、总糖(22.1±0.64 g/100 g)、总黄酮(4.13±0.08 g/100 g)等多种功效成分.AEC还具有良好的DPPH·清除能力、抑制·OH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和还原能力,且均呈浓度依赖性.最后,AEC还可以延长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其中8mg/mL AEC效果最好,平均寿命可达10.95±2.40 d.由此可见,水提取后的AEC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功效成分,这提示肉苁蓉具备开发食品抗氧化剂或功能食品的潜力,为日后肉苁蓉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荒漠肉苁蓉水提法响应面分析抗氧化活性

    加工工艺对桑寄生茶品质及功能活性的影响

    巫文鑫覃展敏刘佳莉陈柳燕...
    149-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加工工艺对桑寄生茶品质及功能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然发酵、杀青、冠突曲霉发酵等3种加工技术进行工序组合,制备8种不同的桑寄生茶样品,进而测定8种桑寄生茶的主要化学成分、抗氧化活性及对a-淀粉酶的影响,并对8种桑寄生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经杀青处理的桑寄生茶能提升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总黄酮、可溶性糖等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P<0.05)及抗氧化活性;经自然发酵处理的桑寄生茶清香气加强;冠突曲霉发酵处理桑寄生茶能显著提升a-淀粉酶的酶活力(P<0.05).其中,杀青处理能最大程度提升桑寄生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抗氧活活性;杀青结合冠突曲霉发酵处理桑寄生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及风味特点,且能双向调节a-淀粉酶的活性.结论:杀青、杀青结合冠突曲霉发酵等加工技术在品质、功能活性上各有明显优势,可作为关键加工技术用于制作品质优异的桑寄生茶.

    桑寄生茶加工技术品质功能活性感官审评

    罗汉果粗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压片糖果的研制

    陈月星李慧心李亚文高梦青...
    158-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罗汉果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协同水提醇沉法提取罗汉果粗多糖,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酶解pH、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罗汉果粗多糖得率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罗汉果粗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酶解pH5.9、纤维素酶用量0.8%、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62 min,该工艺参数下罗汉果粗多糖得率为6.64%,与模型预测基本一致.基于罗汉果消炎、抗氧化等药用价值,进一步研制罗汉果压片糖果,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罗汉果粗多糖、硬脂酸镁、阿斯巴甜和甘露醇的添加量对压片糖果感官品质的影响,应用正交试验优化配方,研究表明,经优化的罗汉果压片糖果配方为:罗汉果粗多糖20%、硬脂酸镁1.5%、阿斯巴甜3%、甘露醇60%,感官评分90分,依此配方所制压片糖果入口清凉、色泽均匀、无砂粒感.

    响应面法罗汉果粗多糖工艺优化压片糖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