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科学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食品科学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孙勇

半月刊

1002-6630

chnfood@chnfood.cn

010-83155446/47/48/49/50

100050

北京市西城区禄长街头条4号

食品科学/Journal Food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作为中央级专业刊物,面向食品行业科研人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全面集中地反映了我国食品科学各专业领域的科研与实践活动,客观地展示了国内外食品行业的学术现状,代表了我国食品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成为国内食品工程技术人员发表最新科研成果的聚集地和国内外食品科技信息的聚焦点,其专业文献的纪录意义体现了食品行业一流科技期刊的标志作用,因而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推崇,成为科技引文的著名引擎库和论文统计源期刊,被引用率在业内同类期刊中居前列。并从1982年起成为美国权威的《化学文摘》最早摘登的中国食品科技刊物;1992年被国家科委选定为食品行业的核心期刊;1995年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室选定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近年来先后被《中国期刊网》等权威数据库全文或重点收录。目前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惟一收录的食品行业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食源性抗血栓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李汉琪王治军郑清瑶曹文红...
    268-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栓性疾病是指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两种病理过程所引起的疾病.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同时伴随着患者死亡率的增加,其已经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自古以来抗凝血就是防治血栓性疾病的重要思路,但目前临床使用的抗凝剂会出现药物耐受性以及药物副作用.食源性生物活性肽具有生物利用率高、安全的优点,在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国内外报道的食源性抗血栓活性肽的来源、制备、分离纯化、鉴定、抗凝血活性与机制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探讨食源性抗血栓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挖掘食源性抗血栓肽及研制新型抗凝剂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血栓性疾病食源性抗血栓肽抗凝血活性评价作用机制

    生鲜食品致腐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鲁重刘静聪吴诗媛冯立芳...
    27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假单胞菌是低温冷藏动物源性食品和果蔬的重要腐败菌,会造成食品品质劣变,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致腐假单胞菌的致腐性与生物被膜形成密切相关,生物被膜能够增强该菌在食品加工和贮藏环境的生存和适应能力,引起持续和交叉污染.然而,与致腐相关的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及其机制仍缺乏系统的总结.本文介绍了生鲜食品中致腐假单胞菌的污染情况,分析了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及胞外基质的组成,重点阐述了致腐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环鸟苷二磷酸、群体感应和小RNA分子等主要调控机制,为揭示生鲜食品来源的假单胞菌致腐机制及有效控制其生物被膜的污染提供理论参考.

    假单胞菌生物被膜致腐调控机制信号通路

    植物蛋白纤维制备技术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王玉翔郑召君刘元法
    286-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然植物蛋白分子大多为球状,过于紧凑的结构限制了植物蛋白的营养性和功能性.植物蛋白纤维是指将球状植物蛋白分子通过分子自组装、螺杆挤压、剪切、湿法纺丝、静电纺丝和溶液吹气纺丝等技术改变为纤维状,使其成品具有高纵横比、分子取向明确、机械强度高、功能性强等特点,可直接食用、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或用于包埋活性物质,极大扩展了植物蛋白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范围,提升了植物蛋白附加值.然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添加、纤维丝的形态和稳定性的缺陷、较低的产量和较高的生产成本限制了植物蛋白纤维的大规模推广和工业化生产.本文综述了植物蛋白纤维制备技术及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其优缺点和局限性,并对植物蛋白纤维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植物蛋白纤维制备应用植物肉

    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催化降解真菌毒素研究进展

    娄秀萍黄晴雯范楷王杰...
    294-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菌毒素是食品中常见的一类低浓度高毒性天然毒素.真菌毒素污染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危害人体健康.由于真菌毒素性质稳定、难降解,在食品处理过程中难以去除,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高效的真菌毒素脱除技术.光催化降解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经济的高级氧化杀菌消毒技术,具有环境友好、反应温和、催化降解效率高等优势,目前逐步被应用于真菌毒素的降解.本文简要概述了光催化降解真菌毒素的基本原理,系统地阐述了利用不同半导体材料降解真菌毒素的研究进展,并就将光催化技术应用于真菌毒素的降解进行了展望.

    真菌毒素光催化解毒异质结

    中国基于检验检测的食品过程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廖盛美张清海李林竹林长松...
    305-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和包装销售环节,缺乏对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督,对生产经营主体量大面广、各类风险交织形势的监管效果不佳.借助检验检测手段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的成本高,且大量数据没有被充分利用,缺乏对食品过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支撑.本文总结我国的食品检验检测及质量控制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加强数据的分析挖掘能力,发现食品安全风险发生规律,根据规律对高风险指标进行靶向性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指导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管理,基于检验检测数据综合应用对过程质量控制的研究可以促进食品过程质量控制的发展,从而提高风险控制水平,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过程质量控制检验检测

    纳米纤维素基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在食品保鲜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子俊杨桂花蒋启蒙李新才...
    312-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避免因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而引起的食品资源浪费是一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基于此,绿色环保可降解纳米纤维素基保鲜膜的制备和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系统介绍纳米纤维素基复合膜的常见制备方法及其在水果、肉类等食品保鲜领域最新的应用研究进展,并阐述纳米纤维素基复合膜应用于食品保鲜领域的保鲜原理;分析纳米纤维素基保鲜膜在高力学强度、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性能方面相较于传统保鲜膜的优势,同时指明纳米纤维素基保鲜膜在食品保鲜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纳米纤维素复合膜制备应用保鲜

    海参硫酸多糖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及其调节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桑雪李莹童瑶于双...
    321-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参作为重要的海洋食品和药物资源,其所含多糖是最重要的功效活性物质之一.硫酸基团在多糖的生物活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海参硫酸多糖由于其不同的化学结构而可能特定影响某种肠道微生物的生长及相关代谢物的产生,而这有助于发挥多种健康作用.肠道菌群作为人体的一个复杂生态系统,在营养代谢等生命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海参硫酸多糖可以作为益生元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组成来改善菌群紊乱导致的疾病.本文在介绍海参硫酸多糖结构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其通过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影响糖脂代谢的最新相关研究进展.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海参硫酸多糖的健康作用机理,并为其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海参硫酸多糖结构特征肠道菌群糖脂代谢

    天麻生物活性成分及功效研究进展

    段昊闫文杰
    332-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麻是一种食药兼备的植物,主要含有天麻素、派立辛、对羟基苯甲醇、多糖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较好的改善记忆、助眠、抗癫痫等保健功能.目前,围绕天麻相关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功效研究已取得了较多进展,但缺乏系统总结.因此,本文归纳了天麻在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等领域的使用依据,综述了天麻中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天麻在食品领域的合规性应用及对其功效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天麻使用依据生物活性成分功效作用机制

    手性内酯类化合物的来源及其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汪薇王靖宇辛璇任文彬...
    341-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γ-内酯和δ-内酯类化合物是两类重要的香精香料,在食品和日化香精中应用广泛.由于分子中存在手性中心,这两类内酯两个对映体间的香气特征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使得它们在香精香料的调配中用途不同.本文综述了食品中常见的手性γ-内酯和δ-内酯类化合物的天然来源、化学结构、香气特征及其制备方法,以期为全面认识手性内酯类化合物及对其制备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手性内酯生物合成化学合成γ-内酯δ-内酯

    茶叶中霉菌毒素危害与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缪伊雯白菲童华荣
    352-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茶叶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在种采、加工和流通环节极易受到霉菌侵染,产毒菌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霉菌毒素,造成人类饮用茶汤可能存在摄入霉菌毒素的风险.本文对茶叶中霉菌毒素的来源、种类及危害进行了简述,对茶叶中霉菌毒素污染现状进行了总结,探讨了相关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并对茶叶中霉菌毒素的防控措施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茶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茶叶霉菌毒素危害检测技术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