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研究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研究与开发
食品研究与开发

赵丽

半月刊

1005-6521

tjfood@vip.163.com

022-59525671

301609

天津市静海经济开发区(天宇园)科技大道9号

食品研究与开发/Journal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食品研究与开发》是由天津市食品研究所和天津市食品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食品专业科技期刊,于1980年创刊,现为月刊。采用国际流行开本大16开,共12个印张(192页)。其专业突出,内容丰富,印刷精美,是一本既有基础理论研究,又包括实用技术的刊物。本刊已被“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知名媒体收录,并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列入“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应用技术、检测分析、生物工程、营养保健、贮藏保鲜、质量安全、专题论述和食品机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天麻中天麻素、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

    吴国真王新茗王晓刘大会...
    142-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天麻中活性成分天麻素及风味物质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同时测定方法.以氨基色谱柱为分离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or,HPLC-ELSD)对4种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天麻素、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分离度及色谱峰峰形均良好,可实现天麻中4种成分含量同时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方法对不同产地、批次天麻中4种成分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批次的天麻样品中4种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贵州产地的天麻样品目标成分含量最高,而且质量分布均匀,可与其他产地天麻进行区分;云南、陕西、湖北地区中的同一产地样品质量分布不均,离散度较高,无法被明显区分.

    天麻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天麻素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枸杞中9种酚酸化合物含量

    杨春霞
    1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乙醇为提取剂,通过冷凝回流、盐酸酸化、乙酸乙酯萃取提取枸杞中酚酸成分,优化并建立宁夏枸杞中9种酚酸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采用Ultimate LP-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30℃条件下对没食子酸、香豆酸、原儿茶醛、儿茶素、绿原酸、咖啡酸、表儿茶素、丁香酸、阿魏酸进行分离,9种酚酸在46 min内完全分离.各组分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30,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73.6%~99.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该方法可用于枸杞中酚酸化合物含量的测定,能够为枸杞质量控制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高效液相色谱法枸杞酚酸类成分检测含量

    LC-ESI-MS/MS结合标准品比对鉴定野菜鼠曲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石青浩李荣李书启姜子涛...
    154-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以50%乙醇作为提取剂,提取野菜鼠曲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物经AB-8大孔树脂纯化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ESI-MS/MS)结合标准品比对法对其组成进行分析,从中鉴定出8种黄酮和3种酚酸类化合物:3,5-二咖啡酰奎宁酸(4.957μg/mg)、绿原酸(2.144μg/mg)、奎宁酸(1.073μg/mg)、毛地黄黄酮(0.884μg/mg)、紫云英苷(0.777μg/mg)、金丝桃苷(0.486μg/mg)、芹菜素-7-葡萄糖苷(0.327μg/mg)、槲皮素-3-O-槐糖苷(0.144μg/mg)、槲皮素(0.072μg/mg)、木犀草苷(0.066μg/mg)和野黄芩苷(0.056μg/mg).其中奎宁酸、芹菜素-7-葡萄糖苷、紫云英苷、槲皮素-3-O-槐糖苷在该植物中尚属首次发现.

    鼠曲草黄酮成分毛地黄黄酮鉴定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

    泡菜和红枣表面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陈奕帆贺奕森唐涛王真...
    160-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泡菜及红枣为样品分离筛选乳酸菌,进行生理生化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菌株抗氧化活性为主要指标,兼顾产酸、发酵性能筛选出适合红枣发酵的优良乳酸菌.从样品中分离得到10株高产酸菌株,均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plantarum),其中4株(ZC2、ZC4、PC9、PC11)具有高抗氧化活性及优良的发酵性能,经对比菌株PC9发酵红枣汁效果更好,感官评分最高.PC9发酵的红枣汁与未发酵红枣汁相比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21.52%和15.19%,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FRAP分别增加了23.73%及19.37%.

    红枣汁乳酸菌分离鉴定抗氧化活性发酵

    新疆特色植物药桑多酚的研究进展

    贺水花杨玲
    16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特色植物药桑(Morus nigra L.)含有丰富的功效成分,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果树,药桑中的多酚类化合物有多种生物活性,具有现实研究价值.从新疆药桑多酚含量、组成、提取分离技术、抗炎、抗氧化活性等方面对药桑多酚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更好地为新疆药桑多酚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药桑多酚提取分离抗炎活性抗氧化活性

    柑橘类植物精油的提取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刘欢赵巨堂邓丽娟任周营...
    173-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柑橘类植物为柑橘属(Citrus L.)、金柑属(Fortunella)和枳属(Poncirus)植物的总称,主要包括橙子、橘子、柠檬、柚子、香橼等,在世界各地均有广泛种植.柑橘类植物精油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化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在不同的产地、季节气候和栽培条件下,其化学成分的种类与含量有一定差异.柑橘类精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冷榨法、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和超临界流体提取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提高,还出现了一些新颖且有效的技术.这些提取技术制备得到的柑橘类植物精油往往具有浓郁的香气和多种功效,在食品、卷烟、日化、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该文对柑橘类植物精油的成分、提取方法及其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与利用柑橘类精油提供理论依据.

    柑橘类植物精油提取应用香味

    鱼鳞鱼皮制备胶原蛋白肽研究进展

    鉏晓艳赵雅静李海蓝孔秀琴...
    180-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鱼类加工副产物——鱼鳞鱼皮富含胶原蛋白肽,其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加工简单,是鱼源肽加工企业的首选原料.该文对鱼鳞鱼皮制备胶原蛋白肽的提取方法、分离过程、鉴定及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以鱼鳞鱼皮为主要原料制备美白保湿肽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其进一步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鱼鳞鱼皮胶原蛋白肽提取分离鉴定美白保湿

    肉制品中PhIP的形成及抑制机理研究进展

    韩文凤魏秋红李艳秋邱泼...
    185-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并[4,5-b]吡啶(2-amino-1-methyl-6-phenylimidazo[4,5-b]pyridine,PhIP)是肉制品在热加工中产生的有害物——杂环胺(heterocyclic amines,HCA)的重要成分.PhIP通过肉制品介质进入人体后,有致癌和致突变的风险.为了避免或降低PhIP对人体的危害,在不影响肉制品品质的前提下合理控制PhIP的含量,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该文就PhIP的危害、形成及抑制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为有效抑制肉制品中PhIP的含量提供理论参考.

    杂环胺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并[4,5-b]吡啶危害形成机理抑制机理

    甜樱桃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李国琴武晋海朱洪梅杜俊杰...
    19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甜樱桃是一种易腐烂的水果,贮藏时间短.为保持果实品质和延长货架期,对甜樱桃进行采后保鲜可以有效减少种植者的经济损失.该文主要综述近五年国内外关于甜樱桃采后的保鲜研究,从物理(低温、冷激、气调和辐照等)、化学(二氧化氯、乙醇、醋酸、氯化钙和1-甲基环丙烯等)和生物(植物提取物、壳聚糖、精油、酚类物质和酵母菌等)3个方面总结各项技术对甜樱桃的保鲜效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的樱桃产业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指导.

    甜樱桃采后品质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

    植物多糖结构类型及对肠道微生态影响研究进展

    郭建行王慧茹钱振鹏冀晓龙...
    198-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糖是植物中主要的功能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免疫抗炎、抗肿瘤、保肝、降脂、调节肠道菌群等生物活性.该文对植物多糖不同结构类型及对肠道微生态影响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植物多糖进一步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与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植物多糖果胶结构类型肠道微生态短链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