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食品研究与开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食品研究与开发
食品研究与开发

赵丽

半月刊

1005-6521

tjfood@vip.163.com

022-59525671

301609

天津市静海经济开发区(天宇园)科技大道9号

食品研究与开发/Journal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食品研究与开发》是由天津市食品研究所和天津市食品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食品专业科技期刊,于1980年创刊,现为月刊。采用国际流行开本大16开,共12个印张(192页)。其专业突出,内容丰富,印刷精美,是一本既有基础理论研究,又包括实用技术的刊物。本刊已被“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知名媒体收录,并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列入“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应用技术、检测分析、生物工程、营养保健、贮藏保鲜、质量安全、专题论述和食品机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小豆老年食品配方优化及营养评价

    王步江刘金福肖萍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线性规划法优化以红小豆为主要原料的老年食品配方,并通过动物实验对其营养学进行评价.以红小豆、薏米、燕麦等杂粮为主要原料,根据老年食品的营养要求,在总能量、蛋白质、膳食纤维、钙、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素组成和最低成本的约束条件下,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红小豆82.5%、薏米5%、燕麦1%、大豆蛋白6.7%、天门冬氨酸钙2.8%、脱脂奶粉2%组成的老年食品,营养价值符合"四足四低"要求,而且成本最低,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食用后血糖、血脂无明显差异,蛋白质和钙消化率提高.

    红小豆老年食品杂粮线性规划营养评价

    响应面法优化青麦仁冷冻面团面包复配改良剂的研究

    张康逸郭东旭何梦影温青玉...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青麦仁冷冻面团面包品质,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面包的比容、质构、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并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复配改良剂配方进行优化,得到复配改良剂的最佳配方为:硬脂酰乳酸钠添加量0.3%、海藻糖添加量4.14%、抗坏血酸添加量0.005%、葡萄糖氧化酶添加量0.003%,此条件下制作的面包,实测比容为4.2 mL/g、硬度为14.5 N、弹性为4.35 mm,感官评分为94分,与预测值(94.6分)基本一致.

    面包青麦仁冷冻面团改良剂响应面

    两种熟化方式对压缩饼干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拓朝月周锋杜习绱张志明...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木薯全粉、红薯全粉、玉米粉、小米粉、燕麦粉、山楂粉按一定比例混合为原料,分别采用微波和双螺杆挤压对其进行熟化,研究不同熟化方法对混合粉糊化度、峰值黏度及含水量的影响,并检测混合粉的结晶度.结果表明,在微波熟化最适宜工艺条件下(功率640 W,时间2 min,初始含水量20%),混合粉糊化度38.92%,峰值黏度200 BU,含水量10.86%.双螺杆挤压熟化的混合粉糊化度96%,较微波熟化提升146.66%;峰值黏度165.5 BU,较微波熟化下降17.25%;含水量10.85%,与微波熟化相当.微观结构与质构特性分析表明,双螺杆挤压熟化后,面团淀粉颗粒间黏结力更强,胶黏性增大.双螺杆挤压熟化更适宜用来对压缩饼干混合粉进行熟化处理.

    微波熟化双螺杆挤压熟化混合粉理化性质压缩饼干

    裸燕麦β-葡聚糖的提取工艺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李楠闫智超孙元琳周素梅...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山西高寒地区裸燕麦为原料,采用碱法提取β-葡聚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燕麦全粉β-葡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β-葡聚糖得率的影响顺序为pH值>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液pH10.9,提取时间1.9 h,液料比21∶1(mL/g),提取温度85℃,在此工艺条件下,β-葡聚糖的得率为4.36%,接近响应面预测值.在最优条件下,测得β-葡聚糖的持水力为(2.30±0.04)g/g,乳化性为(87.47±2.10)%,乳化稳定性为(91.24±0.05)%.

    裸燕麦β-葡聚糖响应面法理化性质

    库车小白杏风味酸奶的研制

    郭瑞成高冬腊孟玉昆邝鹏程...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鲜牛乳为主要原料,库车小白杏为主要的呈香呈味物质,制作一款具有良好风味的凝固型酸奶.考察库车小白杏汁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阿斯巴甜添加量和发酵时间4个单因素对感官评分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小白杏汁添加量8%,白砂糖添加量6%,发酵时间5 h.在此条件下生产的库车小白杏风味酸奶质地细腻、酸甜可口,并且具有清新淡雅的小白杏香味,感官评分最高,可达到90.8分.

    小白杏风味酸奶单因素试验响应面分析工艺优化

    芥菜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脂质抗氧化研究

    陈建福陈健旋林媛邱小明...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得到超声辅助提取芥菜总黄酮的最佳工艺,并评价其脂质抗氧化活性,在超声时间、液料比、乙醇浓度和超声温度4个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影响芥菜总黄酮提取率的工艺因素进行Box-Behnken设计并进行响应面优化,通过芥菜总黄酮对大豆油和猪油的作用来评价其脂质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25 min,液料比30∶1(mL/g),乙醇浓度76%和超声温度71℃,总黄酮提取率为26.82 mg/g,与理论最佳工艺的预测值(26.94 mg/g)相比,其相对误差为0.45%,说明该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准确率高、可靠性强,可用于芥菜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的优化与预测.芥菜总黄酮对大豆油和猪油均有抗氧化能力,并呈量效关系,说明芥菜总黄酮有一定的抗脂质氧化能力,可添加到油脂产品中以提高产品的货架期.

    芥菜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脂质抗氧化

    基于自热米饭所需的高温流化全谷物筛选及配合技术研究

    马万成杜艳张晶晶常明...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提高自热米饭的营养价值及食用品质,该文以糙米、发芽糙米、黑米、绿豆、红小豆、小麦、青稞糙米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高温流化处理前后7种全谷物吸水率、膨胀率的变化;然后测定添加到自热米饭中的7种全谷物在4℃下储藏0、1、14d及14d复热后的硬度,筛选出适合添加到自热米饭的全谷物;另外对筛选出的全谷物的浸泡时间和在自热米饭中添加的方法进行工艺优化;最后以全谷物的用量占自热米饭总质量的30%为目标,将筛选出的全谷物进行两两配方设计,进行感官评定,得到食用品质较好的组合配方.结果表明:高温流化处理后全谷物的蒸煮品质得到改善,且适合添加到自热米饭的全谷物种类为红小豆、绿豆、黑米和小麦;采用流化绿豆和流化红小豆浸泡1h,流化小麦和流化黑米浸泡0h,浸泡后均与精米混匀后蒸煮的制作工艺最佳;得到3种食用品质较好的组合:流化红小豆15%、流化绿豆15%,流化绿豆15%、流化黑米15%,流化红小豆10%、流化黑米20%.

    全谷物自热米饭高温流化筛选配合

    超声波协同半仿生法提取黑木耳多糖工艺优化

    郝慧敏纵伟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超声波协同半仿生法提取黑木耳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以黑木耳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超声波协同半仿生法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30(g/mL),超声温度60℃,超声功率500 W,超声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黑木耳多糖提取率为22.52%.

    黑木耳黑木耳多糖超声波半仿生提取工艺优化

    离子液体及其双水相体系在萃取分离桑叶多糖中的应用

    初正帅彭效明蔡青蔓段阳...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筛选能够应用在桑叶多糖提取中可形成双水相现象较好的离子液体和无机盐体系,并研究含离子液体萃取体系中桑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谷氨酸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等15种离子液体分别加入磷酸二氢钾、无水碳酸钠、硫代硫酸钠等13种无机盐中形成双水相现象的难易程度,筛选出形成双水相现象较好的离子液体.采用溶剂浸提法对桑叶进行提取,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离子液体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桑叶中多糖化合物提取的影响,并根据响应面设计试验和验证试验获得桑叶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离子液体浓度0.000 3 mol/L、提取温度76℃、料液比1 ∶ 20(g/mL)、提取时间 109min.

    桑叶多糖离子液体双水相响应面模型

    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四环素类药物

    桂丽娟梁紫璐罗永文庄健乐...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上转换发光纳米技术构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快速检测食品中四环素类药物.通过将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作为能量供体,金纳米粒子作为能量受体,建立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四环素类药物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通过荧光量的恢复量来定量游离抗原,得到体系中荧光的恢复量与四环素类抗原浓度(范围在1 ng/mL~100 n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以检测到四环素类药物的最低检出限为0.1 ng/mL.同时,该方法可用于牛奶中四环素药物的检测.通过建立能够检测四环素类药物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技术,为四环素类药物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稳定的方法,也为上转换发光纳米技术运用于检测食品中更多的有害物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四环素类药物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