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申宝忠

半月刊

1673-6273

biomed_54@126.com

0451-82583800;53658268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32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 CN 23-1544/R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2285 月刊 邮发代号:14-12 定价:9元/期 本刊 .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原刊名为《生物磁学》,(详见科技部信息所),据科技部信息所2005年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本刊影响因子0.734,在本学科(生物学)排名列第9位,在1608种统计源核心期刊总排名列第169位.刊名变更是本刊的自然过渡,已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6]4号批准。 本刊已经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核备案,已被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CSTDB)、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科技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等权威数据库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ANGPTL4、cTnⅠ及mACEF评分与冠心病患者PCI术风险及术后临床结局的关系探究

    马前锋张涛薛玉刚刘蕾...
    2915-2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IA)、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年龄、肌酐清除率、射血分数(mACEF)评分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风险及术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将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行行PCI术的108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EuroSCORE)Ⅱ评分评估PCI术风险,分为高危组和非高危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mACEF评分和EuroSCOREⅡ评分,检测血清ANGPTL4、cTnⅠ表达水平;随访12个月,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高危组与非高危组血清ANGPTL4、cTnI及mACEF评分,分析血清ANGPTL4、cTnⅠ及mACEF评分与EuroSCOREⅡ评分的关系及对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效能。结果:高危组血清ANGPTL4、cTnⅠ水平及mACEF评分均高于非高危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ANGPTL4、cTnⅠ水平及mACEF评分均与EuroSCOR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在108例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中,随访12个月期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20例,占18。52%;心血管不良事件组血清ANGPTL4、cTnⅠ水平及mACEF评分均高于非心血管不良事件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ANGPTL4、cTnⅠ水平及mACEF评分均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ANGPTL4、cTnⅠ水平联合mACEF评分预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敏感度为90。32%、特异度为52。37%、AUC为0。901。结论:血清ANGPTL4、cTnⅠ及mACEF评分与冠心病患者PCI术风险密切相关,联合预测术后临床结局的效能较好。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心肌肌钙蛋白ⅠmACEF评分临床结局

    左心耳血流速度联合血清D-D、TBIL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杨杨申晓彧岳云飞李佳...
    2920-2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左心耳(LAA)血流速度联合血清D-二聚体(D-D)、总胆红素(TBIL)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LAA血栓形成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340例NVAF患者,按照有无LAA血栓形成结果分为血栓组(52例)、无血栓组(288例)。对比两组基线资料、LAA血流速度、D-D、TBIL水平。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VAF患者LAA血栓形成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AA血流速度联合血清D-D、TBIL预测NVAF患者LAA血栓形成的价值。结果:血栓组持续性房颤比例、年龄、B型钠尿肽(BNP)、D-D、TBIL水平高于无血栓组(P<0。05);血栓组LAA充盈速度、LAA排空速度低于无血栓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持续性房颤、年龄大、BNP水平升高、D-D水平升高、TBIL水平升高是影响NVAF患者LAA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LAA充盈速度高、LAA排空速度高是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LAA充盈速度、LAA排空速度、D-D、TBIL及四者联合预测NVAF患者LAA血栓形成的AUC为0。826、0。735、0。833、0。837、0。928,其中四者联合预测的AUC显著高于单一预测。结论:LAA充盈速度降低、LAA排空速度降低、D-D水平上升、TBIL水平上升是NVAF患者LAA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LAA血流速度联合D-D、TBIL可提升NVAF患者LAA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左心耳血栓形成血流速度D-二聚体总胆红素

    头针联合言语听觉反馈认知训练对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脑血流和血清神经细胞因子的影响

    卢晓霞张炜方舟邓林...
    2925-2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头针联合言语听觉反馈认知训练对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脑血流和血清神经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1年8月~2023年2月期间接收的102例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n=51,接受言语听觉反馈认知训练)和实验组(n=51,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头针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脑血流指标[平均血流速度(Vm)、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和血清神经细胞因子[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同时观察两组干预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Vm、rCBF、rCBV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S100β、NSE、NGF均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BDNF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针联合言语听觉反馈认知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好,可能与改善脑血流和血清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头针言语听觉反馈认知训练脑外伤认知障碍认知功能脑血流神经细胞因子

    穴位贴敷配合呼吸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生活质量的影响

    苏东栋李媛媛王笑安冯梅...
    2929-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穴位贴敷配合呼吸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12月-2023。12收治的120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联合组以对照组为基础,配合穴位贴敷配合呼吸训练。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水平均升高,且联合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CD4+、CD3+和CD4+/CD8+均升高,CD8+降低,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同样趋势(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T评分均降低,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呼吸训练可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疗效,提升肺功能与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穴位贴敷呼吸训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生活质量

    清热利湿健脾降糖方联合司美格鲁肽治疗超重/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对糖脂代谢、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智冰清赵秋菊苏衍进王惠玲...
    2934-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清热利湿健脾降糖方联合司美格鲁肽对超重/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2021年8月~2023年8月来我院检查并治疗的80例超重/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展开研究,应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0)、联合组1(n=25)与联合组2(n=25)。对照组常规口服二甲双胍,联合组1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司美格鲁肽治疗,联合组2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清热利湿健脾降糖方联合司美格鲁肽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体质量指数与脂代谢水平,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质量指数(BMI)均降低,且联合组2明显低于联合组1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降低,联合组2明显低于联合组1和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联合组2明显高于联合组1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三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降低,联合组2明显低于联合组1和对照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升高,联合组2明显高于联合组1和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清热利湿健脾降糖方联合司美格鲁肽可降低超重/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促进糖代谢,降低体质量指数,改善脂代谢水平,同时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情况,促进胰岛素分泌,且安全性较高。

    清热利湿健脾降糖方司美格鲁肽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及内镜治疗后门脉高压性胃病加重的危险因素分析

    高淑娟许邵娴崔仕元王萍...
    2939-2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及治疗后门脉高压性胃病加重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行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根据患者是否出现门静脉血栓将其分为两组,门静脉血栓组(n=48例)、非门静脉血栓者(54例),对比两组的实验室检查、一般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结果,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门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根据治疗后患者是否出现门脉高压性胃病加重。将102例患者分为门脉高压性胃病加重组与无门脉高压性胃病加重组组,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内镜治疗后门脉高压性胃病加重的危险因素。结果: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门静脉血栓形成比例为47。06%(48/10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门静脉血栓形成组的脾切除史、胃底硬化剂注射史、PLT、FIB、D2、门 静脉主干内径、脾脏长度、脾脏厚度、脾静脉内径明显较无门静脉血栓形成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脾切除史、D-二聚体、PLT、脾脏厚度、脾静脉内径增大是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内镜治疗后门脉高压性胃病加重占比为29。41%(30/102),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门脉高压性胃病加重组与无门脉高压性胃病加重组的食管静脉曲张分级、Child-Pugh分级、Hp感染、门奇静脉断流史、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食管静脉曲张分级重度、Child-Pugh分级C级、有Hp感染、有门奇静脉断流史是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后门脉高压性胃病加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有脾切除史、D-二聚体、PLT、脾脏厚度、脾静脉内径升高是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食管静脉曲张分级重度、Child-Pugh分级C级、有Hp 感染、有门奇静脉断流史是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后张门脉高压性胃病加重的危险因素。

    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门静脉血栓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术门脉高压性胃病加重危险因素

    腱糖蛋白C、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血清骨硬化蛋白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血管事件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崔云霞张玲刘虹颖王凯月...
    2945-2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腱糖蛋白C(TN-C)、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TyG)、血清骨硬化蛋白(SOST)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血管事件中的诊断意义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血管事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未合并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TN-C、TyG、SOST表达水平,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N-C、TyG、SOST对血液透析合并心血管事件的诊断效能。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记录随访过程中由心血管事件导致的死亡情况,将死亡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25),其余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55),对比其临床相关资料,采取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TN-C、TyG、SOST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血管事件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TN-C、TyG、SOST水平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C+SOST+TyG三者联合NSE对血液透析合并心血管事件的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897,且灵敏度与特异度明显高于单一指标(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性别、BMI、合并基础疾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年龄、透析时间、饮酒史、吸烟史、TN-C、TyG、SOST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N-C、TyG、SOST为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血管事件预后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TN-C、TyG、SOST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血管事件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中具有重要价值,且三者联合可提升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心血管事件的诊断效能。

    腱糖蛋白C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血清骨硬化蛋白维持性血液透析心血管事件

    儿童流感病毒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秦海荣冯晅王沁芳王晓林...
    2950-2954,2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流感病毒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2月到2023年11月收治的70例流感病毒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治疗的70例单纯流感病毒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分析70例流感病毒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药敏试验情况,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预后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最后采取logistics回归模型,以肺炎链球菌感染为因变量(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1,未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0)分析儿童流感病毒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性别、发热峰值、高热、抽搐症状、接种流感疫苗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年龄、流感病毒感染病程、发热病程、湿啰音、意识障碍、气促、喘息症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中性粒细胞升高、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共分离出70株肺炎链球菌,其对头孢噻肟、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厄他培南、泰利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度较高,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美罗培南、红霉素敏感度较低;观察组患儿咳嗽改善时间、发热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性粒细胞升高、CRP升高、PCT升高为儿童流感病毒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儿童流感病毒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与单纯流感病毒感染相比病程长,以湿啰音、意识障碍、气促、喘息等为特异性症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差,伴随中性粒细胞升高、WBC、CRP、PCT水平升高情况,且对头孢噻肟、青霉素、头孢曲松、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厄他培南、泰利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度。进一步分析表明,中性粒细胞升高、CRP升高、PCT升高为儿童流感病毒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为保护因素。

    儿童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临床特征影响因素

    基于益肾化瘀汤的活血化瘀联合胸腺法新对晚期宫颈癌化疗后肾间质损害的影响及免疫调节

    任梅梅高欣杨薪博李磊强...
    2955-29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益肾化瘀汤的活血化瘀联合胸腺法新对晚期宫颈癌化疗后肾间质损害的影响及免疫调节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到2023年10月收治的80例晚期宫颈癌化疗后肾间质损害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含铂化疗方案,对照组应用胸腺法,观察组应用益肾化瘀汤联合胸腺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免疫功能变化,对比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后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WHOQOL-100评估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Cr、BUN、β2-MG、CysC水平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CD3+和CD4+/CD8+数值、IgM、IgG、IgA 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发热、胃肠道反应、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骨髓抑制相关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HOQOL-100相关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益肾化瘀汤的活血化瘀联合胸腺法新可改善晚期宫颈癌化疗后肾间质损害患者的肾功能,且可产生免疫调节作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其他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益肾化瘀汤活血化瘀胸腺法新宫颈癌肾间质损害免疫功能肾功能

    天麻注射液联合强力定眩片对前庭周围性眩晕的应用效果及半规管功能影响

    王晓芳刘利宁惠晶刘欣...
    2960-2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天麻注射液联合强力定眩片对前庭周围性眩晕的应用效果及半规管功能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到2023年12月收治的180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分为A、B、C三组,各组均为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天麻注射液治疗,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天麻注射液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对比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重心移动中面积(CA)及重心移动总长度(PL)及半规管轻瘫值(CP)变化,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β-淀粉样前提蛋白(β-APP)及微管相关蛋白(Tau)相关血液指标变化,最后对比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C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且B组高于A组(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CP、CA、PL水平均降低,且C组低于A组和B组(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血清CGRP、β-APP及Tau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清CGRP、β-APP及Tau水平均降低,且C组低于B组和A组(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天麻注射液联合强力定眩片治疗可提升其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前庭功能及半规管功能,减轻脑损伤,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天麻注射液强力定眩片前庭周围性眩晕半规管功能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