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化工
生物化工

双月刊

生物化工/Journal Shengwu Huago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许超牟鸣薇方芳
    14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对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接轨并发展新兴支柱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立足生物产业发展与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不匹配的现状,围绕国内高校该专业本科生教育普遍存在的培养体系不完善、科教/产教融合不足等问题,结合国内外高校工科人才培养经验与国内新工科建设的内在要求,聚焦建立新型研究性学习课堂、实施本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创新学科竞赛体制建设,就高校培养实践创新专业人才路径进行了详细探讨.为培养匹配新时代产业发展要求的生物工程创新型人才,以及其他新工科领域专业人才提供值得借鉴的思路和方案.

    新工科生物工程实践创新培养体系科教/产教融合

    新工科背景下酶工程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李鹏燕刘飞飞张杰
    147-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酶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实验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对酶工程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河南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酶工程实验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和实验报告两个角度对酶工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实施整体长远布局,优化教学内容;"实验室+生产车间"双场景教学;健全评价机制,强调过程考核;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及实验报告撰写与评阅模式创新等改革措施,使该课程成绩的优良率提高了 14.5%,五项改革措施的改革效果认可度均超过了 85%,说明课程改革效果获得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

    酶工程实验新工科建设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实验报告

    以环己酮制备的绿色工艺优化改进为例探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谢艳军龚慧玲邓晋童家俊...
    152-154,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原实验教材的基础之上,对环己酮的制备工艺进行绿色化改进.采用环己醇为反应物,氯铬酸吡啶盐为氧化剂,无须催化剂,可高效制备环己酮.通过考察氧化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环己酮产率的影响,实验得到最优工艺条件为环己醇42 mmol,氯铬酸吡啶盐35 mmo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80 min,环己酮的产率为81%.与传统实验方案相比,该方案所用氧化剂稳定、低毒,试剂用量有所降低,符合绿色化学发展要求.

    环己酮有机化学绿色工艺实验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认证理念融入"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程娅伊于方丽马莹孟志新...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将工程教育认证的三大理念: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融入"有机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中,形成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产出导向的"三层次"的教学内容、"四融合"的教学模式、"两段式"的考核评价,并建立闭环的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解决了此类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中存在重知识轻逻辑缺乏层次性、重讲课轻互动缺乏趣味性、重理论轻应用缺少高阶性、重考核轻效果缺少多元性的问题.

    工程教育认证教学改革产出导向理念教学模式

    酰基辅酶A在疾病中的代谢调控

    郭萌皓丁俊黄赞
    158-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酰基辅酶A是脂质代谢的中间体,参与脂肪酸合成和降解、转录因子活化、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以及能量代谢等一系列代谢途径,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酰基辅酶A发生紊乱时,会影响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进而引起各种疾病如肝细胞癌、糖尿病和心脏病等.因此,了解酰基辅酶A在这些疾病中的代谢功能对于临床靶向治疗有指导性意义.本文将从酰基辅酶A的结构和分类、参与代谢通路、酰基辅酶A在一些常见疾病中的代谢调控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今后酰基辅酶A在疾病的临床靶向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

    酰基辅酶A脂肪酸代谢疾病代谢靶向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使用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关联的研究进展

    张荩元詹琪汪津
    164-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广泛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及多种疼痛、发热等症状的药物.然而,临床研究已经指出NSAIDs的使用与心力衰竭、高血压、血栓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存在关联.鉴于当前药物开发中缺乏新的镇痛药,对于NSAIDs的安全、科学使用成为医疗从业人员、患者和药品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本文重点概述了有关NSAIDs心血管安全性的现有证据以及相应的生理病理作用,对于NSAIDs引起不同心血管疾病的机制进行了分类总结,并归纳了针对非甾体抗炎药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潜在机制的研究.在当前情况下,安全、科学地使用NSAIDs对于维护患者的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监测.

    非甾体抗炎药心血管环氧合酶心血管安全

    CRISPR/Cas12f及其衍生基因工程工具的研究进展

    陶天赋王刚
    173-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CRISPR关联基因 12f(Cas12f)由于蛋白序列短,便于基因递送及后续的基因治疗,受到广泛的关注及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本文系统性地回顾和总结了基因编辑系统CRISPR(成簇的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as12f及其衍生的相关基因编辑工具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了Cas12f的结构特性、间隔子相邻基序(PAM)识别与切割机制,以及基于CRISPR/Cas12f的碱基编辑和转录调控,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基于Cas12f的基因编辑及治疗工具提供参考.

    CRISPR/Cas12f基因编辑研究进展

    玉屏风散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刘宇欣张佳琪王思琦吴一凡...
    179-183,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系统性总结玉屏风散的化学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为科研人员提供新的实验思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查阅近年来中外文献.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三种中药组成,是中医扶正固本的经典名方.玉屏风散含有多糖类、黄酮类、内酯类、色原酮类、挥发油类等化合物,在药理作用上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纤维化、调节免疫等作用.玉屏风散药理作用广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玉屏风散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生姜与干姜挥发油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罗祺玮钟萍孟钢张海燕...
    184-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姜为药食两用中药,食用及药用历史悠久,生姜、干姜在食品、药品和护肤品等领域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研究表明,生姜与干姜均富含α-姜烯、β-倍半水芹烯、α-姜黄烯、蒎烯等挥发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杀菌、抗炎、抗肿瘤等药理活性.生姜与干姜的活性成分具有一致性,但由于炮制等原因导致生姜和干姜在成分比例上存在一定差别,进而影响其药理活性.本文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对生姜、干姜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文献进行分析,为生姜、干姜挥发油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生姜干姜挥发油提取方法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乌苏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抗肿瘤研究进展

    陈子明吴天惠刘欣王兆博...
    18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苏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广泛存在,来源丰富,甘草、枇杷叶、苹果等含量较高.药理学研究表明此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具有较大的医用价值和开发潜力.因此,本文针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乌苏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和作用机制的文献报道进行梳理,以期对此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和抗肿瘤应用开发提供参考.

    乌苏烷型五环三萜抗肿瘤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