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技术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技术进展
生物技术进展

林敏

双月刊

2095-2341

curr_biotech@163.com;prog_biotech@caas.net.cn prog_biotech@163.com

0571-86651497

310008

浙江省杭州市梅灵南路9号

生物技术进展/Journal CURRENT BIO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生物技术进展》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以传播生物技术前沿科学,引领生物技术发展潮流为目标的学术期刊。月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 33-1375/Q,国际统一刊号ISSN2095-2341,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立足国内,面向国际,围绕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等基础研究,刊载生物技术在农、林、畜牧、兽医、食品、工业、医药、生态与生物安全等领域的应用进展和研究成果。主要设置进展评述、研究论文、技术与方法等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生物技术及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相关企业研发人员、海外留学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认知障碍:表观遗传学进展综述

    刘帆陈晨朱媛智傅艳君...
    805-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属于慢性、复杂性、异质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在夜间睡眠期间发生的上呼吸道反复塌陷.这种疾病会导致睡眠碎片化和认知行为缺陷等临床表现.OSA的典型病理生理改变是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CIH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理学损伤和功能障碍.表观遗传学范畴涵盖DNA甲基化、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和非编码RNA等,它们能够调控应激反应、细胞缺氧、炎症和代谢异常等过程.这些过程与OSA的发病机制和CIH的潜在驱动力有关.综述了OSA影响认知功能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以及诊断及治疗进展,期望为未来深入探索OSA致病机制、找到药物治疗新靶点拓宽思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慢性间歇性缺氧表观遗传学认知记忆

    囊性纤维化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王泓恺王俞杰赵潇涵荆钰含...
    813-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是由囊性纤维化跨膜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regulator,CFTR)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引起的肺部疾病也是致死的主要病因.自1938年发现该疾病以来,CF的治疗仅限于对症治疗,2012年CFTR调节剂的出现,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但由于存在多种CF致病相关的突变,突变特异性靶向药物并不适用于所有遗传变异,也无法纠正疾病多系统的症状.相比之下,基因疗法不受患者基因型限制,适用于所有患者并可以彻底治愈CF,但该疗法至今仍未取得期望疗效.综述简要介绍了CF的发展历史,讨论了CF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推动CF基因治疗的发展并为治疗其他复杂疾病提供借鉴.

    囊性纤维化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基因治疗

    白细胞介素-22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肖玲玲包明威
    820-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属于IL-10家族,主要由T辅助细胞Th1、Th17、Th22、天然淋巴细胞(innate lymphoid cells,ILCs)、CD4+T和CD8+T细胞等多种淋巴细胞产生,是具有特异性作用的细胞效应因子.随着研究的深入,IL-22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逐步得到揭示,IL-22信号在其中可能具有双重作用.就IL-22的来源、功能、调节以及IL-22信号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出综述,以期对未来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方案.

    白细胞介素-22心血管疾病代谢

    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衡导致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赵艺玮高甜璐张佳辉王钰淇...
    825-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间质纤维化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的重要病理特征,也是促使其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因素,严重威胁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线粒体质量控制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真核细胞功能的维持离不开线粒体,而线粒体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线粒体质量控制,包括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蛋白稳态以及线粒体自噬等机制.这些机制的缺失可能导致线粒体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进而造成细胞死亡与组织损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线粒体质量控制失衡在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进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综述了在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中线粒体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线粒体质量控制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

    酿酒用糯高粱根内生溶磷菌的筛选及其促生性能研究

    王新叶李雷胡亚华何欢...
    832-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酿酒用糯高粱生长过程需要大量的磷元素,缺磷会造成糯高粱的减产,但是化肥的大量施用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为开发促进糯高粱生长的溶磷菌剂,使用溶磷圈法从糯高粱根内筛选具有溶磷功能的菌株,对获得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并将该菌株制成菌悬液接种到糯高粱根部,测定糯高粱的生长指标,评估该菌株对糯高粱的促生长性能.从糯高粱根中筛选得到了6株溶磷菌,其中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最大的是菌株GP4-1,为2.2.基于菌株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GP4-1属于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sp.).将GP4-1菌悬液接种到高粱幼苗根部30 d后,高粱幼苗的株高增加了4.46%,鲜重增加了19.69%,干重增加了100%,植株全磷含量增加了2.65%.糯高粱根内生菌GP4-1通过促进糯高粱植株对磷元素的吸收促进高粱的生长,为针对糯高粱的溶磷菌剂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糯高粱溶磷菌促植物生长

    贝莱斯芽孢杆菌联合含钙土壤调理剂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

    王博文王金星邱成尧秦庆宪...
    839-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烟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烟草青枯病对烟草产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防止烟草青枯病的发生.前期研究中发现可溶性钙肥和生防菌均能有效抑制青枯病菌的生长.在田间种植烟草时,通过单施或组合施用不同的含钙土壤调理剂和生防菌,筛选防治烟草青枯病的最佳组合;采集不同处理的烟草根际土,运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不同处理下烟草根际土壤中青枯菌数量的变化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变化.田间试验表明,土壤调理剂和生防菌的施用均能有效降低烟草青枯病的发生,但3种含钙调理剂中只有硝酸铵钙能更好地与生防菌GT11复合.该组合处理能降低土壤中青枯病菌的数量,改善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与结构,显著降低烟草青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田间防效达60%.研究证实硝酸铵钙与贝莱斯芽孢杆菌GT11的联合施用能够有效防治烟草青枯病,为烟草生产中青枯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硝酸铵钙贝莱斯芽孢杆菌烟草青枯病生物防治

    p,p'-DDT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富集动力学研究

    钟金清胡鲲高晓宁房迪...
    848-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p,p'-滴滴涕(p,p'-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p,p'-DDT)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体内的分布特征和生物富集动力学特点,基于双箱动力学模型,采用半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方式,通过对富集、释放阶段中华绒螯蟹肌肉、性腺和肝胰腺中p,p'-DDT含量的动态监测结果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了各组织器官的一级吸收速率常数k1、一级释放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系数BCF(bioconcentration factor)、富集平衡浓度CA-SS、生物半衰期t50等富集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各组织中k1为0.021~16.039,k2为0.102~0.191,BCF为0.146~83.974,CA-SS为37.50~19 423.50 μg·kg-1,t50为3.63~6.80 d.模型拟合优势度检验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在25、500 μg·L-1的p,p'-DDT暴露下,肌肉、性腺、肝胰腺对p,p'-DDT的富集和释放过程符合双箱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肌肉、性腺和肝胰腺对p,p'-DDT的k1和BCF随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CA-SS均随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k2和t50则与暴露浓度无明显关联,不同组织对p,p'-DDT的富集效应强弱表现为肝胰腺>性腺>肌肉.

    p,p'-DDT中华绒螯蟹生物富集双箱动力学模型

    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林锦梅陈少锐陈麒烨李永伟...
    857-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人体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进行原代分离、培养和鉴定,期望建立一套以自体移植治疗为目标的脂肪干细胞原代分离与培养扩增的标准方法,为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移植治疗提供基础.使用K-SFM、M-199和DMEM-低糖3种培养基,分别培养分离的脂肪干细胞,比较细胞形态与传代、复苏活力;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CD45、CD73、CD105和HL-ABC,判断分离培养细胞的特异性与纯度,比较不同培养状态下细胞特征是否有差异;对几种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分别进行成软骨和成脂肪诱导,判断和比较不同处理之间干细胞特性是否有改变.经此方法得到的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符合脂肪干细胞的表面抗原特征,且干细胞纯度较高;而不同的培养体系下,细胞都有较好的适应性,传代或者冻存复苏后仍有较高的细胞活力;在成软骨和成脂肪的诱导实验中,细胞显示出较好的干细胞分化潜能.根据此优化方法,得到的干细胞通过质量检测,无异源物污染、无交叉污染、无遗传变异危险,并保持高活力与明显干细胞特性,可用于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础研究.

    脂肪干细胞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

    幽门螺杆菌ureC和23S rDNA数字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范宏博胡良勇胡松青
    868-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建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ureC和23S rDNA基因的数字PCR检测体系,为Hp检测提供一个可靠的参考方法,根据Hp ureC和23S rDNA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质控菌评估了检测特异性;通过设定引物浓度和退火温度的梯度,对检测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梯度法稀释DNA模板,评估了检测灵敏度;使用不同浓度模板开展了重复性检测,以评估检测精密度.经过评估,该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地用于ureC和23S rDNA基因的检测,并且不受大肠杆菌等细菌干扰.ureC和23S rDNA的最佳反应温度均为55.8℃,而最佳引物浓度分别为550和650 nmol·L-1,通过线性分析,两种基因的拟合度R2值分别高达0.999 1和0.999 7,显示了良好的线性关系.此外,不同浓度样品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10%,说明该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重复性.研究成功建立了Hp ureC和23S rDNA基因数字PCR检测体系,具备高度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为幽门螺杆菌的检测、诊断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支持.

    幽门螺杆菌ureC23SrDNA数字PCR

    siRNA靶向干扰TRAF6的表达对肺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赵轩任丽梅王晓茹韩广欣...
    875-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旨在探究体外干扰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TRAF6)的表达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理.siRNA转染A549细胞,运用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NA转染后TRAF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小室探究转染后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TRAF6/TAK1通路相关蛋白(TAK1、ub-TAK1、p-TAK1、Bax、Bcl-2)的表达水平.A549细胞经siRNA干扰后,TRAF6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细胞增殖减少,凋亡增多,且侵袭能力下降明显.同时,干扰TRAF6的表达抑制了TAK1的活化,明显诱导Bax表达,显著抑制了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干扰TRAF6的表达可以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促进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RAF6/TAK1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肺癌TRAF6TAK1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