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化工
应用化工

朱明道

月刊

1671-3206

yyhg@vip.163.com

029-85561216

710054

西安市西延路61号

应用化工/Journal 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适用性、综合性化工科技刊物,旨在传递和交流化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适用技术,及时报道国内外化工科技动态和市场信息,注重为科研生产、成果转让,产品销售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风机齿轮箱润滑油抗氧化性能预测模型研究

    底广辉胡远翔司明宇王浩宇...
    2517-2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建立基于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风机齿轮箱润滑油(齿轮油)抗氧化性能的方法。基于齿轮油的红外光谱数据,依次进行样本集划分、数据预处理、特征波长选择和机器学习等数据处理,最终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对组合模型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所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性能最佳;两种特征波长提取方法中,主成分分析(PCA)降维效果优于连续投影算法(SPA);三种机器学习中,BP神经网络预测效果最佳。最终得出采用SNV+PCA+BP模型预测效果最优,可以更好地快速预测风机齿轮油的抗氧化性能。

    红外光谱机器学习风机齿轮油抗氧化性能模型预测

    工质外循环强化开孔泡沫铜沸腾传热研究

    邓松雷诗林胡材谭帅...
    2524-2527,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强化甲醇在开孔泡沫铜表面的沸腾传热,搭建了工质外循环沸腾实验装置,观察了不同孔密度泡沫铜表面的气泡行为,分析了不同孔密度泡沫铜的沸腾传热特性,研究了工质外循环对泡沫铜沸腾传热性能的提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工质外循环使传热系数(HTC)和临界热流(CHF)分别提升了51%和41%,孔密度95 PPI的泡沫铜强化沸腾传热效果最佳,最大HTC为4。9 W/(cm2·K),CHF达到 107。8 W/cm2。提出了工质外循环对泡沫铜表面的主动补液和气泡脱离的沸腾传热强化机理。

    外循环沸腾传热泡沫铜气泡行为

    高含水油井双向调堵剂性能评价及工艺参数优化

    张腾换张涛王同丁唐凡...
    2528-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油田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提高采收率效果差的难题,提出采用一种复合离子型调堵剂进行双向调堵实验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以调堵剂溶液的黏度变化为指标评价了该调堵剂的性能,通过室内岩心驱替实验对其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结果表明,该体系耐温可达70℃,耐盐100 g/L,封堵性能良好,一定条件下,当裂缝宽度为0。5 mm可承压19。49 MPa,当渗透率为100 mD的岩心承压达 15。16 MPa。该调堵剂体系可满足双向封堵技术要求,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调堵剂双向调堵调堵机理参数优化

    一种pH沉淀-溶解切换除油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崔莉林凌任雯张明栋...
    2533-2538,2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十四胺和1,3-丙磺内酯为原料,通过磺化反应合成pH沉淀-溶解切换除油剂十四烷基胺基丙磺酸钠(TMPS),经FTIR、ESI-MS和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表面张力法测定了其临界胶束浓度为 1。332×10-3 mol/L,γcmc为26。93 mN/m。用5 号白油浸润的石英砂作为模拟油砂,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TMPS对油砂的最佳清洗条件为:除油剂浓度15 mmoL/L,温度65℃,料液比1∶5,清洗时间60 min,搅拌速度1 000 rad/min。在该条件下对油砂除油效果可达96。41%,循环5 次后仍保持良好的除油效果达 80%以上。通过对比除油剂回收前后的核磁氢谱,结构没有变化,能有效解决油基钻屑除油过程中除油剂的浪费。

    化学清洗pH切换表面活性剂除油剂除油率

    薄荷酰胺/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热缓释性能分析

    李倬周当男罗灿选张智轩...
    2539-2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薄荷酰胺为芯材,β-环糊精和羟丙基-β-环糊精为壁材,采用共沉淀法、冷冻干燥法制备出两种包合物,并探究其在常温与高温条件下的缓释性能。结合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包合物的结构、形貌及物质组成进行表征,使用热重分析仪对其热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包合物的包埋率和不同温度下的缓释性。结果表明,薄荷酰胺/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埋率为12。31%,高于薄荷酰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埋率(9。55%);两种包合物的热解温度均超过300℃,远高于薄荷酰胺的热解温度(217℃),包合物热稳定较好,薄荷酰胺/HP-β-环糊精在25~120℃下释放一定时间后,累计释放量仅为14。94%~40。06%,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羟丙基-β-环糊精薄荷酰胺包合物缓释

    SHA和TT-LYK在钴基阻挡层集成电路CMP中的协同作用

    方淇潘国峰杨雪妍胡连军...
    2546-2550,2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集成电路铜(Cu)互连Co阻挡层在化学机械抛光(CMP)过程中存在Cu/Co去除速率(RR)选择性差、易发生腐蚀等问题,采用CMP等实验方法,研究了新型络合剂水杨羟肟酸(SHA)以及抑制剂2,2′-{[(甲基-1H-苯并三唑-1-基)甲基]亚氨基}双乙醇(TT-LTK)在Co基阻挡层CMP中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在抛光条件下,SHA对Cu和Co均具有络合效果,TT-LTK对Co无抑制效果,但对Cu有显著抑制作用;在静态条件下,SHA对Co仍表现出络合特性,对Cu则表现出抑制效果,TT-LTK对Cu和Co均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同时,SHA和TT-LYK 协同使用可以实现理想的Cu/Co RR和选择比,并将Cu/Co腐蚀电位差抑制至 13 mV。本研究为SHA和TT-LYK在Cu互连Co基阻挡层集成电路CMP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思路。

    化学机械平坦化络合剂腐蚀SHATT-LYK

    聚苯乙烯微塑料对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研究

    刘俊彬林超陈日耀刘键熙...
    2551-2555,2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聚苯乙烯微塑料对于罗丹明B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微塑料对罗丹明B的吸附在8h基本达到平衡,平衡浓度为1。339 mg/g,吸附的最佳pH为4,盐度的质量分数为0。4‰,最大吸附容量为5。567 mg/g。通过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发现其吸附行为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说明了是一种单层表面吸附为主,多分子层吸附为辅的化学吸附行为。

    微塑料吸附罗丹明B聚苯乙烯

    预结焦对ZSM-5催化剂MTP反应性能的影响

    裴艳红吕正忠常素萍王礼云...
    2556-2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甲醇、1-己烯、甲醇和水作为预结焦原料,采用不同的反应参数(温度和时间)制备了各种预结焦催化剂,运用程序升温化学吸附仪、元素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对预结焦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表征,运用催化剂性能评价装置对催化剂在MTP反应中的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预结焦改性对ZSM-5 催化剂的酸性位破坏较小,可以保持催化剂的高活性,5%甲醇溶液预结焦改性的催化剂经高温蒸汽处理(480℃)后,在MTP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抗积炭能力,丙烯的选择性达到42%。

    甲醇制丙烯催化剂预结焦ZSM-5分子筛

    枯草芽孢杆菌产纳豆激酶的复合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

    叶丽莎高梦迪程婉冰庞凤萍...
    2562-2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紫外线和离子束对枯草芽孢杆菌进行了诱变,比较并筛选出稳定的高产纳豆激酶菌株,并对突变优势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以进一步提高酶活。研究结果显示,最终获得了具有高酶活和较强稳定性的菌株B subtilis IB-2。离子束诱变菌株B subtilis IB-2 酶活达到320 FU/mL,比初始菌株提高了19。4%。其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33。5 h、接种量7。5%、种龄9h、温度37℃、转速200 r/min,纳豆激酶酶活达到355。07 FU/mL,与预测值基本一致,纳豆激酶活力较优化前提高了10。2%。

    枯草芽孢杆菌纳豆激酶紫外诱变离子束诱变响应面优化

    低渗致密油藏压裂驱油剂渗吸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罗向荣陈贝尔李建山杨立安...
    2569-2575,2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力压裂辅助驱油技术是实现低渗致密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手段,渗吸效率是评价低渗致密油藏压裂驱油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压裂驱油剂渗吸效率的因素较多。为理清影响低渗致密油藏压裂驱油剂渗吸效率的主要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各因素对渗吸效果的影响程度。首先,通过室内测试,对压裂驱油剂的性能进行评价,包括润湿性、界面张力、乳化性、静态吸附等,并开展渗吸驱油实验研究,得到了相应的渗吸效率及渗吸效率增加值。然后,建立了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计算了所选取因素与渗吸效率之间的关联度。最后,通过理论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润湿性和乳化性是影响压裂驱油剂渗吸的主要因素,其关联度较高。而静态吸附量和界面张力与渗吸的关联度较低,对渗吸的影响较小。研究的结果对于深入理解低渗致密油藏压裂驱油剂渗吸机理及压裂驱油剂的优选具有重要意义,为低渗致密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其它类型的油藏渗吸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借鉴。

    低渗致密油藏压裂驱油剂渗吸效率灰色关联分析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