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化工
应用化工

朱明道

月刊

1671-3206

yyhg@vip.163.com

029-85561216

710054

西安市西延路61号

应用化工/Journal 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适用性、综合性化工科技刊物,旨在传递和交流化工领域的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适用技术,及时报道国内外化工科技动态和市场信息,注重为科研生产、成果转让,产品销售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贵金属沉积对Ga2O3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的影响

    钟瑞舒国强马奎岳海荣...
    1749-1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沉积沉淀法成功将Au、Ag、Pd、Rh和Ru5 种贵金属元素负载在棒状Ga2O3 材料上,表征了负载前后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和物化性质,并考察了其在不同光源下降解有机染料的性能。在 300 W氙灯的照射下,Ag负载Ga2O3 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反应 12 min后降解 83%的有机染料(IC,50 mg/L),速率常数为 0。14 min-1;在10W 可见光照射下的速率常数可达0。084 min-1。此外,Ga2O3-Ag催化剂对其他有机染料(MO、MB、MV和RhB,10 mg/L)也表现出良好的光降解活性。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光电流瞬态响应和光致荧光发光光谱等测试结果表明,Ag负载增强了Ga2O3 催化剂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进而显著提升了光催化性能。

    Ga2O3半导体贵金属沉积光催化有机染料降解异质结

    螯合树脂脱除钨酸盐溶液中铜镁离子的研究

    崔春丽郝振华马如龙王培...
    1755-1760,1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离子交换法,选用对铜离子和镁离子具有高选择性的CH-93 螯合树脂和LSC-500 螯合树脂深度脱除钨酸盐溶液中铜镁离子,探究不同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类型、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吸附参数下,铜镁离子的吸附率均可达到99%以上。热力学研究表明,树脂吸附铜镁离子是自发、吸热和熵增的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树脂吸附铜镁离子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液膜扩散是控速步骤。柱上离子交换结果表明,钨酸盐溶液经过12h的CH-93/LSC-500 树脂吸附后,铜镁离子含量分别从60 000 μg/L降低至14。6,24。4 μg/L,且没有出现穿漏现象。

    螯合树脂铜离子镁离子热力学动力学离子交换柱

    改性玉米芯生物炭与钢渣微粉组合吸附磷的研究

    李雨桐孔宇管凛荆肇乾...
    1761-1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镁改性玉米芯生物炭和钢渣微粉以及两者组合对含磷模拟废水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5 g玉米芯粉末在10 mL的1。5 mol/L浓度MgCl2 改性条件下,在热解温度为450℃的马弗炉中烧制的生物炭对磷吸附效果最佳。钢渣微粉与镁改性玉米芯生物炭组合的添加量由 14g/L钢渣微粉和 4g/L镁改性玉米芯生物炭混合组成。钢渣微粉与镁改性玉米芯生物炭组合对磷的吸附效果均好于两者单独存在时,去除率高达98%,并在60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组合投加吸附平衡时间均短于两种材料分别单独存在时。组合投加吸附过程满足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且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最大理论吸附量为0。12 mg/g。

    改性生物炭磷酸盐玉米芯钢渣吸附

    高强度多孔疏水亲油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马勇冯志刚蔡文冯明月...
    1765-1768,1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超细硅酸盐与悬浮剂、造孔剂、改性剂等外加剂复配,制得疏水亲油材料,研究了材料的孔隙率、抗压强度、油水相对渗透率以及油水分离性能。结果表明,该材料水相接触角高达152°,孔隙率在68。5%,抗压强度大于5 MPa,油相是水相渗透率的4~5 倍,材料对不同黏度、不同油相状态和不同含油率的油水混合液均有明显分离效果。

    疏水亲油相对渗透率抗压强度油水分离

    DBD氧化NO过程氧化效率和反应器放电特性研究

    孙明昊廖宇杰付东王乐萌...
    1769-1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双介质同轴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系统地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氧化NO工艺反应物浓度(O2 和NO)、工艺参数(放电功率和气体流速)、关键放电指标(平均电子能量、平均电子密度和特定能量密度)和烟气组分(H2O和SO2)对反应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反应物浓度组合(0。02%的NO和 6%的O2)。结果表明,输入功率为40W和气体流速为1。5 L/min时具有更好的氧化效率,最优的氧化效率可以达到 68%。输入功率和气体流速的改变对能量密度(SED)具有较大的影响。较高的能量密度会导致逆反应的发生,较低的能量密度会导致关键的NO氧化反应不易发生,最佳的能量密度范围介于480~610 J/L之间。以上两种工艺参数对平均电子能量(Ee)和平均电子密度(ne)几乎没有任何影响。H2O的加入可以促进NO氧化,氧化效率的提升幅度可以达到6%,而SO2的加入则会抑制NO的氧化。该项工作可以为DBD氧化NO工艺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最基础的参考。

    介质阻挡放电NO氧化效率能量效率工艺参数放电指标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废植物油再生沥青扩散行为研究

    索智隋昀言赵子豪徐士杰...
    1777-1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废植物油掺配量、扩散温度及时间对废植物油与老化沥青相互扩散行为的影响,提出了考虑沥青老化程度随沥青膜深度变化的三层分子扩散模型,并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及宏观尺度的软化点试验,分析废植物油再生剂与老化沥青之间的相互扩散行为。结果表明:废植物油再生剂通过补充老化沥青中的轻质组分、减少沥青质的团聚从而实现老化沥青的再生。温度的升高、废植物油掺量及扩散时间的增加均会增强废植物油与老化沥青的相互扩散效率,其中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但随着温度增高,其对于扩散效率的增幅程度降低。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模拟与宏观之间扩散系数相关性显著,三层分子扩散模型能够有效表征再生剂与老化沥青的相互扩散行为。

    道路工程分子模拟扩散性能废植物油老化沥青再生机理

    基于低温性能的温拌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研究

    何盛汤雄何兆益吴霞...
    1785-1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FTIR和TG-DSC实验分别对温拌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RTFO实验评价温拌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并对温拌剂配方进行优化;采用DSR实验、BBR实验、测力延度实验评价优化后的温拌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并与Sasobit和Evotherm M1 温拌改性沥青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混合料实验对温拌剂的降温幅度和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拌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为物理共混,其热稳定性可以得到保障;温拌剂配方优化后,抗老化能力得到改善;蜡-塑温拌剂加入SBS改性沥青中后-18℃时的蠕变劲度降低37。8%、蠕变速率提升9。9%,低温流变性能得到改善;蜡-塑温拌剂的降温幅度约为 23℃,比 3%Sasobit和 0。5%Evotherm M1 的降温效果好,蜡-塑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完全满足低温地区的要求,低温抗裂性能和抗水损害能力有明显提升,Sasobit温拌剂可以提升高温抗车辙性能,但对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不利,Evotherm M1 温拌剂对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不大。

    道路工程温拌剂低温抗裂性降温幅度路用性能

    轻质重质原油掺配比例对石油沥青路用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臧广远祁聪李冠玉李启仲...
    1792-1796,18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选取一种轻质原油和一种重质原油,按照不同比例进行复配,采用常减压蒸馏工艺制备沥青。研究原油掺配比例对沥青物理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试并计算原油和沥青中各官能团指数,研究了原油炼制沥青过程中官能团指数的变化,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沥青官能团指数与其路用性能间的关联。结果表明,随着轻质原油的掺入,沥青的针入度和延度呈增大趋势,软化点、旋转黏度、复数模量和车辙因子呈减小趋势;炼制过程中脂肪族相对含量减小,苯环上的=C—H和亚砜基相对含量增加;芳香族含量主要决定针入度和软化点,脂肪族对延度影响较大,苯环上的=C—H与旋转黏度、复数模量和车辙因子关联性较大。

    原油沥青性能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灰关联分析

    AMPS印迹孔雀石绿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

    袁婷叶福玉王铭也董明君...
    1797-18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为功能单体(AMPS),孔雀石绿(MG)作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通过自由基交联聚合(RAFT)的方法合成了MG印迹聚合物。将此吸附剂应用于水溶液中阳离子染料的吸附研究,考察了温度、浓度、pH等实验条件对实验过程的影响。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此吸附过程更趋向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符合Langmuir吸附,在吸附时间为为3h,溶液温度为25℃,pH=7,吸附剂用量为5mg时,MIP对孔雀石绿的吸附量可达1 808。91 mg/g。

    吸附孔雀石绿印迹聚合物

    不同煅烧温度下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固废中氯元素转化机理

    姚珮琦许小平任致远杨宏兴...
    1803-1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高温水平管式炉模拟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过程,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能谱仪、离子色谱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探讨在不同煅烧温度下氯的转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水泥窑协同处置的过程中,煅烧温度对氯的分布有显著影响。在高温下,氯化物可与水泥熟料中的主要成分发生反应,包括钙、硅、铝和铁,形成氯化物固溶体,从而减少了氯的溶解度,且煅烧温度越高,进入烟气和飞灰的氯的比例越大。同时揭示了氯的迁移途径和其对水泥熟料结构的影响。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固废水泥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