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学教学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学教学通讯
数学教学通讯

陈贵云

月刊

1001-8875

023-68252193

400715

西南师范大学校内

数学教学通讯/Journal SHUXUE JIAOXUE TONGXU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以"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复习教学为例

    黄晓华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ARCS动机模型分别由注意、关联性、自信与满意四个部分组成,这四个部分是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实际应用时具有连贯性.笔者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单元复习教学为例,分别从如下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与思考: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注意,类比分析建立知识的相关性,适时引导增强学生学习自信,框架整理促使学生获得满足.

    ARCS动机模型注意动机

    经历过程 提升素养——以"十字相乘法"教学为例

    徐黄娟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数学教学逐渐走出了"重知识轻能力"的误区.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建构,在深刻理解知识的同时,逐渐将知识内化为能力.文章以"十字相乘法"教学为例,从"数""式"通性出发,让学生通过经历类比、归纳、转化等过程建立十字相乘模型,以此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和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

    通性过程数学素养

    基于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研究——以"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为例

    郭全生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变式的概念、类型以及对变式教学的理解出发,以"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为例,具体从"课堂引入,激发兴趣""自主探索,主动获取""变式训练,深化理解"三个方面展开教学,着重讲述变式教学如何设计与实施,并从"横向变式,多角度理解知识本质""纵向变式,多层次揭露知识属性""正反变式,多维度完善认知结构"三个角度谈几点思考.

    变式教学思维结构

    农村初中数学"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

    于新霞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建构和运用的过程中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在"学"的时候还能够"教"是教学发展的有机产物.在课程改革深度推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学科教学主要目标的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对"小先生制"有着更多的期待:农村初中学生生活经验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表现出更多的"小先生"样态;学生在数学知识理解与运用的过程中,既会因为表达的需要而"教"他人,又会因为交流的需要而被他人"教",因此学生之间有着充裕的充当"小先生"的空间;"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供更好的信息输出通道.从有效实践"小先生制"教学模式的角度来看,其应当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开放原则,二是尊重生成的原则.

    农村初中初中数学"小先生制"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立足"课标"重素养根植"基础"重发展

    蔡婷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遵循"新课标"精神,彰显学生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总原则,也是数学教学的总指导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眼中有人,将数学课程目标现实化;要心中有标,将数学课程内容结构化;要行中有养,将数学课程实施自主化;要评中有向,将数学课程反馈多元化.立足"课标"重素养,根植"基础"重发展,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然性取向.

    初中数学"新课标"核心素养素养发展

    "双减"背景下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基于实证研究的相关思考

    孙斌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应试背景、双减背景和核心素养培育背景的叠加.作业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所学的知识要靠作业来巩固,在数学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学习能力也可以得到发展.在双减背景下落实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下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就必须进行相应的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好处是可以让教师获得第一手资料,可以在研究与分析的过程中获得更加直接的结论,而这也正是绝大多数一线教师所追求的"可操作性".

    初中数学"双减"核心素养作业设计实证研究

    借力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马昌旭
    55-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技术本质上是为优化教学手段服务的,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辅助学生建构并运用数学知识.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信息技术及其教学手段的运用应当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是数学教学的初衷与现实目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一定是面向学生思维的,一定在于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困境,从而使知识的建构过程与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更加顺畅.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在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学习对象表现出审慎对待、批判接受的态度,能够对知识发生的过程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信息技术及其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打造具有深度的数学学习过程,可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自然也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初中数学信息技术深度学习

    初中数学"过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王谦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的认知活动并不是各种经验的集合,而是通过过程教育将事物的各个部分和相互间的联系整合成整体的过程.过程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文章具体从学习、学科与教学三个角度对过程教学展开分析,并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实践:注重阅读过程,提高分析能力;关注知识生成,提高学习能力;营造教学氛围,提高创造能力;应用变式训练,激活数学思维.

    过程教学数学阅读思维

    基于"思维发展"的课堂教学有效引导的研究

    张倩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成败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文章从"问题设置,思维拾级而上""实践操作,真理自然呈现""合作学习,实现协同共进""复习回顾,完善知识体系"四个方面着手,浅析教师在课堂中该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建构高效课堂.

    引导思维问题合作学习

    情境体验:引导学生数学学习的"金钥匙"

    李庭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境是开启学生数学学习智慧之"钥".情境具有一种真情美思的特质,具有一种活动性、生成性、创造性的特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情境创设"为载体,以"生活世界"为源泉,以"身心活动"为路径,以"素养生成"为目的.情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策略,也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观念、一种教学价值观.

    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生活世界身心活动素养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