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数学教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研究

王仲春

月刊

1671-0452

sxjxyjbjb@nwnu.edu.cn

0931-7970555

730070

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综合实验楼D03

数学教学研究/Journal Research of Mathematic Teaching-Learning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面向中学,密切结合中学数学教法与学法的实际,为中学数学教育作贡献,是广大师生与数学爱好者的园地。以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可读性为特色,深受读者的热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学学业情绪在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

    李怡泉朱树金
    2-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情感在数学教育领域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调查和了解学生的学业情绪将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深入分析情绪情感在教育中的微妙作用,以463名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高中学生数学学业情绪、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发现:(1)在数学学业情绪上,除了自豪情绪,其他数学学业情绪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愉悦感、愤怒、自豪情绪在班级类型上差异显著;(2)积极数学学业情绪与数学成绩、数学自我效能呈显著正相关,而消极数学学业情绪与数学成绩、数学自我效能呈显著负相关;(3)积极的数学学业情绪在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成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消极的数学学业情绪在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成绩之前不存在中介作用.

    数学学业情绪数学自我效能感数学成绩高中生

    基于GeoGebra的变式教学探究——以一道教材例题为例

    李发波杨亚平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是教师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本文以教材中一道例题为例,并在教学中运用GeoGe-bra软件进行辅助,试图通过引导学生对题目条件加以改变,来探究其结论的变化,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提升学生数学思维.

    变式教学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探究

    初中生对无理数的认知特点及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孙虎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无理数是数系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无理数是数学抽象思维发展的起点,引发逻辑体系的更新和认知方式的革新.在教学过程中,无理数的"抽象"特征影响教学方式,无理数对"数系"的重构影响教学策略,学生对无理数的认识特点也会影响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关注概念的逻辑属性来完善教学观念,通过形思结合感悟无理数本质,通过数学概念知识体系的构建发展学科体系.

    无理数价值教学分析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以"指数函数的概念"为例

    赵宏艳汤获张子慧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选取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指数函数第1课时"为例,以"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呈现指数增长"为主线,综合数学学科和生物学科的内容,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将其联系起来.从数学和生物学科视角进行高中数学跨学科主题的教学设计,拓展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为一线教师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跨学科教学设计指数函数细胞分裂

    初中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讨论式教学设计与反思

    石良双张海湘杨雪花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为例,通过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辅以GeoGebra软件动态演示,让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而呈现了讨论式教学的实践过程.

    讨论式教学合作探究现代教育技术

    人教A版新旧教材"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比较研究

    张志刚
    30-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个理解"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培塑学生核心素养的必备条件.选取人教A版新旧教材"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内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课标要求、内容设置、例习题配置等指标统计分析,发现新教材在课程结构上更注重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课程内容的适切性上进行了调整完善,并提出教学建议.

    人教A版教材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四个理解比较分析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数学逆向教学设计——以"用字母表示数"为例

    王锦熠蔡庆有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评"一致性是对素养本位教学的基本回应,"以终为始,评价先行"逆向教学设计是"教、学、评"一致性在课堂落实的重要抓手.研究遵循逆向教学设计"目标设计-评价设计-活动设计"的逻辑思路,以初中数学"用字母表示数"为例,阐明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数学教学需关注通过多角度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基于目标的达成确定教学评价,立足目标与评估规划一致的教学活动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评"一致性初中数学逆向教学设计

    大单元视域下中学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以直线与方程复习课为例

    王宏池孙爱慧
    40-4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平面解析几何大单元的视域下,对直线与方程的复习课进行教学设计,以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为主线,通过习题对直线的方程知识进行运用,让学生经历用坐标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出了大单元视域下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策略.

    大单元教学设计复习课直线与方程

    直观与抽象并举 归纳与演绎同行——以一节圆锥曲线信息技术融合课为例

    银涛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工程中绘制抛物线拱形结构和折纸等数学探究活动为依托,发挥GeoGebra优势,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和直观,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中观察,归纳中猜想,探究中论证,模仿中创新,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变"单向软件演示"为"操作兼顾原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数学解题"为"模型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数学活动的经验.由折痕切线发现抛物线和椭圆的光学性质,应用其设计手电筒3D模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等素养,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折纸信息技术数学探究3D模型

    基于信息技术工具GeoGebra辅助下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案例设计及反思——以"对数函数"新课教学为例

    马孟华施亚军彭元忠
    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教材实施以来,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已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文章以对数函数的新课教学为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问题探究式教学为主线,充分使用了信息技术工具GeoGebra辅助教学,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融合的同时,生成了高效课堂,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高效课堂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