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黄欧平

双月刊

1001-5930

syazzz@163.net

0791-88329442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

实用癌症杂志/Journal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凭着对杂志精品意识的执着追求,编辑出版了今天这样一本学术先进、编校规范、印刷装帧独具风格的精品杂志,使它能在广阔的医学期刊领域里,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特别是在肿瘤学期刊园地里,亨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NF-κB/HIF-1α/VEGF信号通路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及调控机制

    郝玉娟周辉曹蒙
    523-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卵巢癌的疗效以及调控机制.方法 使用贝伐珠单抗以及联合化疗药物处理SKOV3 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 细胞凋亡率;通过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分析细胞生长能力;通过Trans well实验分析SKOV3 细胞侵袭能力.然后将SKOV3 细胞注入BALBc-Nude裸鼠体内建立肿瘤模型,通过测量肿瘤体积大小评估贝伐珠单抗以及联合化疗药物的疗效;通过免疫组化实验检测Ki-67 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NF-κB/HIF-1α/VEGF以及Bax、Bcl-2 蛋白的表达.结果 体外研究发现,贝伐珠单抗以及联合化疗能够抑制SKOV3 细胞中NF-κB/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同时还能抑制SKOV3 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促进SKOV3 细胞凋亡.体内研究发现,贝伐珠单抗以及联合化疗能够抑制肿瘤组织中NF-κB/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同时还能抑制肿瘤生长,抑制肿瘤组织Ki-67 蛋白的表达.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能够抑制卵巢癌的恶性发展,该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HIF-1α/VEGF信号通路相关.

    VEGFHIF-1αNF-κB贝伐珠单抗卵巢癌

    生物钟基因Bmal1、Per2在血液肿瘤细胞株Raji、Hut-78、OCI-LY8及HL-60中的昼夜表达规律

    张永卓王叨刘炜青刘玉峰...
    530-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检测生物钟基因Bmal1、Per2 在血液肿瘤细胞株Raji、Hut-78、OCI-LY8 及HL-60 细胞中不同时间点的mRNA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血液肿瘤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 血液肿瘤细胞株Raji、Hut-78、LY-8、HL-60 经血清休克法诱导节律后,RT-PCR法检测生物钟基因Bmal1 及Per2 在不同时间点的mRNA转录水平,以时间为变量分别对其转录量进行余弦函数拟合,通过余弦函数预测基因转录高峰及低谷时段.结果 Bmal1 和Per2 基因表达在OCI-LY8、Hut-78、HL-60 细胞中呈现昼夜节律(P<0.05);Raji细胞内Bmal1 基因无节律性表达(P>0.05),而Per2 基因呈昼夜节律表达(P<0.05).结论 生物钟基因Per2 和(或)Bmal1 在多种血液肿瘤细胞株内呈昼夜节律性表达,其可能参与血液肿瘤的发生发展.

    生物钟基因昼夜节律Bmal1Per2血液肿瘤

    CREB1和CREB3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刘中华任丽梅孟宪梅王驰...
    534-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1(CREB1)和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3(CREB3)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慢性浅表性胃炎4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40 例,异型增生40 例,胃癌50 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REB1 和CREB3 在四种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另收集同期新鲜组织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胃癌共 30 例,应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REB1 和CREB3 在不同胃组织中的表达.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CREB1 和CREB3 的表达与胃癌患者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FP)的相关性.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CREB1 和CREB3 在信号通路中的位置以及与之相关的上下游基因.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胃癌组、异型增生组、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CREB1、CREB3 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5);并且 CREB1、CREB3 在胃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P<0.05),但与异型增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病理参数分析得出两者表达水平与浸润深度、TNM分期、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REB1、CREB3 蛋白表达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胃癌中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显示CREB1、CREB3 高表达的胃癌患者OS和FP均缩短.结论 CREB1、CREB3 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相关,且蛋白高表达可能与胃癌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胃癌CREB1CREB3免疫组化Westernblot

    HRD1、P53、HER2水平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陈岚
    540-542,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HRD1、P53,HER2 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确诊并实施相关治疗的82 例乳腺癌患者为此次试验的对象,收集全部患者的癌旁组织以及癌组织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两步法比较癌旁组织以及癌组织中HRD1、P53、HER2 水平,分析HRD1、P53、HER2 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癌组织中HRD1(χ2 =5.502,P =0.019)、P53(χ2 =6.552,P =0.011)、HER2(χ2 =5.512,P =0.02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脉管侵犯有无、不同肿瘤直径、TNM 不同分期以及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患者的 P53、HRD1、HER2 表达水平存在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的肿瘤直径、脉管侵犯、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患者的HRD1、P53、HER2 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HRD1、P53、HER2 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日后治疗的重要靶点.

    HRD1P53HER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相关性

    DCE-MRI辅以DWI对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

    张首宁张孝先张宏凯吴越...
    543-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DCE-MRI辅以DWI对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55 例直肠癌患者实施DCE-MRI辅以DWI诊断,分析其对术前分期的诊断效果.结果 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DWI、DCE-MRI以及DWI +DCE-MRI术前分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55%、74.84%、96.13%,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分期DCE-MR参数中,N0 期Ktrams、Kep、Ve 值和N1~N2 期相比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 期Ktrams、Kep、Ve 值与T3~T4 期相比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辅以DWI对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的诊断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研究和推广.

    直肠癌DCE-MRIDWI术前分期诊断效果

    术后血清MMP-2、SCCA1表达水平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赵慧娜李玉杰杨长君于敏...
    547-550,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鳞状细胞癌抗原 1(SCCA1)表达水平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SNIP患者 65 例,根据术后 2 年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n =12)和未复发组(n =53).Elisa法检测手术前后血清MMP-2、SCCA1 表达水平.收录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肿瘤部位、手术方式、术后有无应用 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Krouse分期及有无糖尿病、高血压;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MMP-2、SCCA1 表达水平对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术后,2 组血清MMP-2、SCCA1 表达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复发组血清MMP-2、SCCA1 表达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吸烟史、术后未应用 5-FU、Krouse分期为T3~T4 期、术后血清 MMP-2 表达水平、SCCA1 表达水平是影响 SNIP 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血清MMP-2、SCCA1 表达水平单独及二者联合预测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0.800、0.836,敏感度分别为83.33%、75.00%、91.67%,特异度分别为71.70%、79.25%、75.47%.结论 术后血清MMP-2、SCCA1 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SNIP患者术后复发的辅助指标,且二者联合预测的效果更佳.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基质金属蛋白酶-2鳞状细胞癌抗原1术后复发

    精确放疗时代T1期鼻咽癌患者不同颈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后情况分析

    王璐萍张祥意周明辉刘静...
    551-553,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精确放疗时代T1 期伴不同颈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鼻咽癌(NPC)患者的预后.方法 选取行单纯放疗或放化疗的86 例局部早期NPC患者(T1N0-3M0-1 期)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于治疗后均进行3 年的随访,用Ka-plan-Meier分析法探究T1 期伴不同颈淋巴结转移状态的NPC患者的生存预后.结果 86 例患者的 3 年总生存率为90.70%(78/86),其中T1N0M0 期患者共生存 27 例,生存率为 100%(27/27);T1N1M0 期患者共生存 32 例,生存率为91.43%(32/35);T1N2M0 期患者共生存9 例,生存率为90.00%(9/10);T1N3M0 期患者共生存6 例,生存率为75.00%(6/8);T1N0-3M1 期患者共生存4 例,生存率为66.67%(4/6).行单纯放疗或放化疗的T1 期伴不同N分期的NPC患者中,共有13 例治疗失败,其中单纯复发的有5 例,占比38.46%(5/13);单纯转移的有6 例,占比46.15%(6/13);复发且转移的有2 例,占比15.38%(2/13).86 例患者中共有18 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以口干为主,占比33.33%(6/18),其次为牙齿不适4 例(22.22%)、听觉损伤3 例(16.67%)、听觉异常 3 例(16.67%)、味觉异常 1 例(5.56%)、颈部僵硬1 例(5.56%).结论 T1 期NP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放疗在控制病情方面效果确切,精确放疗技术的远期不良反应对患者生存质量无明显影响.

    精确放疗鼻咽癌淋巴结转移预后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李旭张建辉买文洁叶晓红...
    554-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80 例甲状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各40 例.对照组采取"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施行"低位领"式淋巴结清扫术,观察至术后3 个月.对比2 组手术相关指标、切口满意度、颈肩部疼痛程度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0.53±4.26)ml]少于对照组[(58.75±6.31)ml],手术时间[(118.79±10.53)min]与住院时间[(6.35±1.03)d]短于对照组[(146.35±12.69)min、(9.42±1.69)d],切口满意度[95.00%(38/40)]高于对照组[80.00%(32/40)],视觉模拟疼痛评估量表(VAS)评分[(3.56±0.48)分]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9.46±4.33)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40.63±5.20)分]低于对照组[(5.23±0.79)分、(47.53±6.36)分、(48.56±6.48)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内各维度评分[(80.38±3.75)分、(79.28±3.86)分、(80.63±4.01)分、(81.43±4.10)分]均高于对照组[(71.26±3.29)分、(70.56±3.49)分、(72.31±3.59)分、(71.31±3.50)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2 组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L"型切口相比,"低位领"式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癌效果更佳,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及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并能够减轻患者颈肩部疼痛,改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且无严重并发症.

    淋巴结清扫术甲状腺癌"低位领"式切口"L"型切口疼痛程度并发症

    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诱导前给予咪达唑仑的临床观察

    李志刚梁超赵闯
    558-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诱导前予以咪达唑仑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80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各40 例.对照组术中行常规麻醉诱导,观察组则于对照组基础上在麻醉诱导前予以咪达唑仑.对比2 组麻醉效果、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白介素-10(IL-10)]、苏醒质量、麻醉药物用量、不良反应.结果 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1 min(T1)、诱导后2 h(T5)、苏醒时(T6),2 组脑电双频指数(BIS)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诱导后3 min(T2)、气管插管时(T3)、诱导后1 h(T4),观察组BIS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2 组E、NE、IL-10 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 6h,观察组E、NE、IL-10 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唤醒睁眼、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总用量少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癌根治术的麻醉诱导前予以咪达唑仑可强化麻醉功效,控制应激反应,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提高苏醒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进行大力的推行.

    甲状腺癌麻醉诱导咪达唑仑应激反应苏醒质量不良反应

    甲状腺癌组织中CD147及survivin表达及其与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李治洛辛雅萍
    562-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白细胞分化抗原 147(CD147)及survivin表达及其与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2 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采集肿瘤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比较肿瘤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内CD147 及survivin阳性表达差异;术后随访1 年,记录淋巴结转移情况,依据淋巴结转移与否分为两组,收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期、体质量指数、CD147 表达、survivin表达、肿瘤直径等多方面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 肿瘤组织内CD147 阳性率、survivin阳性率分别为73.17%、79.27%,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2例患者术后随访1 年,其中30 例出现淋巴结转移,52 例未出现淋巴结转移;两组肿瘤分期、CD147 表达、survivin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肿瘤分期Ⅲ期、CD147 阳性表达、survivin阳性表达为影响甲状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 且OR>1).结论 CD147 及survivin在甲状腺癌中存在较高阳性表达,且两者阳性表达为术后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应于早期开展该项检测,尽早识别危险因素,降低术后淋巴结转移风险.

    甲状腺癌白细胞分化抗原147淋巴结转移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