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癌症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癌症杂志
实用癌症杂志

黄欧平

双月刊

1001-5930

syazzz@163.net

0791-88329442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

实用癌症杂志/Journal The Practical Journal of Canc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凭着对杂志精品意识的执着追求,编辑出版了今天这样一本学术先进、编校规范、印刷装帧独具风格的精品杂志,使它能在广阔的医学期刊领域里,拥有自己的一方天地,特别是在肿瘤学期刊园地里,亨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结直肠癌异时性腹膜转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郎杉林素红崔华王蝶...
    992-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结直肠癌异时性腹膜转移患者远期预后的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接受肿瘤细胞减灭术及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的结直肠癌异时性腹膜转移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随访3年期间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病死组(n=65)和存活组(n=25).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结直肠癌异时性腹膜转移患者远期预后的因素,依据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风险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病死组中年龄≥60岁、原发灶T4分期、出院时癌胚抗原(CEA)≥5 μg/L、腹膜癌指数≥20分、肿瘤细胞低分化程度的患者占比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原发灶分期为T4分期、出院时CEA≥5 μg/L、腹膜癌指数≥20分、肿瘤细胞低分化程度为影响结直肠癌异时性腹膜转移患者远期预后病死的危险因素(P<0.05).绘制列线图构建结直肠癌异时性腹膜转移远期预后病死风险预测模型,验证模型区分度显示C-index值=0.762,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绘制标准曲线显示,校准曲线和Y-X直线相近,模型准确度良好;对模型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风险模型评估结直肠癌异时性腹膜转移患者远期预后病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2,95%CI为:0.636~0.887、P<0.001.结论 年龄、出院时CEA水平、原发灶分期、腹膜癌指数及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为结直肠癌异时性腹膜转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结直肠癌异时性腹膜转移患者远期预后具有一定评估价值.

    结直肠癌异时性腹膜转移远期预后影响因素风险预测模型

    桡动脉外周血管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

    李彬王忠王进
    997-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肝癌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及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经股动脉外周血管介入术,观察组给予经桡动脉外周血管介入术.比较2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住院相关指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曝光剂量、曝光时间、手术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穿刺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曝光剂量、曝光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 肝癌患者经桡动脉及股动脉进行外周血管介入术效果相当,但经桡动脉介入术患者恢复更快,安全可行.

    外周血管介入桡动脉肝癌可行性安全性

    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程亚南刘倩玉胡水全刘想...
    1000-10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肝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腔镜超声引导下MWA治疗的105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后均随访3年,按其预后分为生存组(n=65)与死亡组(n=40),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腔镜超声引导下MWA治疗肝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与腔镜超声引导下MWA治疗肝癌的预后无关(P>0.05);基础疾病、肿瘤数量、肿瘤直径、分化程度、Child-Pugh分级、肝炎病史、肿瘤进展与腔镜超声引导下MWA治疗肝癌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基础疾病、肿瘤多发、肿瘤直径>5 cm、低分化、Child-PughB级、有肝炎病史、肿瘤发生进展是影响腔镜超声引导下MWA治疗肝癌预后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腔镜超声引导下MWA治疗肝癌的预后与基础疾病、肿瘤多发、肿瘤直径>5 cm、低分化等有关,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术肝癌肿瘤直径预后

    原发性肝癌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高危影响因素

    周俊贞余艳平李腾飞
    1004-10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AKI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00例P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腹腔镜根治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收集2组基础资料,先行单因素分析,待获得有差异的项目后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PLC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PLC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有14例发生AKI,发生率为14.00%(14/100).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糖尿病、血清白蛋白水平、肌酐水平、尿酸水平及血红蛋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手术时间≥2 h、术中出血量≥500 ml、糖尿病、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肌酐水平≥70 μmol/L、尿酸水平≥360 μmol/L、血红蛋白<100 g/L为影响PLC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发生AKI的高危因素(P<0.05且O R>1).结论 手术时间≥2 h、术中出血量≥500 ml、糖尿病、血清白蛋白水平<35 g/L、肌酐水平≥70 µmol/L、尿酸水平≥360 μmol/L、血红蛋白<100 g/L是影响PLC患者腹腔镜根治术后发生AKI的高危因素,临床还需及早识别上述因素,并开展针对性干预,以降低AKI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原发性肝癌腹腔镜根治术急性肾损伤影响因素术中出血量

    消化内镜技术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早期诊断价值的分析

    殷琳琳郑文凤刘学进
    1008-10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消化内镜技术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内镜技术和外科手术,观察组采用消化内镜技术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以及影像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敏感度、准确率较高,组间差异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缓解率较高,其进展例数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形态影像、胃小凹分型影像、毛细血管影像分值较高(P<0.05).结论 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早期诊断治疗中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还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消化内镜技术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治疗价值

    大剂量孕激素联合宫腔镜下切除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年轻患者妊娠率的影响

    张义刘璐
    1012-1015,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大剂量孕激素联合宫腔镜下切除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EC)年轻患者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早期EC年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2组患者均行宫腔镜下切除术,术后对照组给予醋酸甲地孕酮片160 mg/次,观察组给予醋酸甲地孕酮片480 mg/次.6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水平及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1年,统计并比较2组患者妊娠率、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患者ORR(94.12%)高于对照组(85.29%)(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LH、CA125和HE4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E2、LH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CA125、HE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妊娠率(79.41%)、足月生产率(64.7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妊娠率(52.94%)、足月分娩率(35.29%)(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88%)显著低于对照组(23.53%)(P<0.05).结论 大剂量醋酸甲地孕酮联合宫腔镜下切除术对早期EC年轻患者具有积极意义,可提高患者妊娠率,改善生育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孕激素宫腔镜下电切术早期子宫内膜癌妊娠率

    自适应调强放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海盼盼秦玲温静
    1016-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适应调强放疗(ART)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选取80例宫颈癌局部晚期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放疗,40例)与干预组(ART,40例).治疗后对比2组的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良反应率、危及器官剂量学水平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疾病控制率(95.00%)及客观缓解率(85.00%)均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治疗后的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及血清鳞癌抗原水平均明显更低(P<0.05).干预组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组治疗的危及器官(膀胱、小肠、直肠)剂量学水平较对照组均更低(P<0.05).干预组经过治疗后所评估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ART应用于宫颈癌局部晚期患者治疗的效果显著,对疾病进展的控制效果佳,能有效地降低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水平,缓解病情,减少不良反应,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自适应调强放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常规超声改良IOTA简单法与超声造影对卵巢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比较

    王璐郭煜周海霞
    1021-1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卵巢肿瘤定性诊断中应用常规超声改良国际卵巢癌分析组织(IOTA)简单法与超声造影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常规检查发现疑似恶性卵巢肿瘤70例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改良IOTA简单法诊断、超声造影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标准,判断两者及联合检查对卵巢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比较良恶性卵巢肿瘤患者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结果 70例可疑患者病理学诊断结果:27例恶性(38.57%),43例良性(61.43%);改良IOTA简单法诊断结果:良性41例,恶性22例,不确定7例,卵巢肿瘤定性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2.96%、83.72%、75.71%;恶性卵巢肿瘤患者超声特征与良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结果:良性37例,恶性33例,卵巢肿瘤定性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89%、79.07%、82.56%;恶性卵巢肿瘤患者超声造影影像特征及定量参数与良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诊断良性44例,恶性26例,卵巢肿瘤定性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7.78%、88.37%、84.29%.结论 卵巢肿瘤定性诊断中应用常规超声改良IO-TA 简单法和超声造影效果均较好,两者各有优劣,联合检查有助于降低单一检查造成的误诊、漏诊,提高诊断效能.

    卵巢肿瘤定性诊断超声造影改良国际卵巢癌分析组织简单法

    阴性淋巴结数对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评估价值

    郭宏燕崔抗杨红梅
    1025-1027,1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阴性淋巴结数对浸润性乳腺癌(IB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IBC患者的病历有关资料,统计其阴性淋巴结检出数目,分析淋巴结数目与I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84例IBC患者,共检出648枚阴性淋巴结,人均检出7.7枚;将人均检出的7.7枚阴性淋巴结取整数后,以阴性淋巴结检出数目8枚作为界值,把所有患者划分为2组,其中阴性淋巴结≥8枚组共38例,阴性淋巴结<8枚组共46例.2组的年龄、BMI、疾病类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性淋巴结≥8枚组中TNM为Ⅰ~Ⅱ期、辅助化疗患者占比分别为 78.95%(30/38)、68.42%(26/38),高于阴性淋巴结<8 枚组的 34.78%(16/46)、28.26%(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淋巴结≥8枚组的1年生存率为92.11%(35/38),高于阴性淋巴结<8枚组的73.91%(3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性淋巴结检出数与IB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阴性淋巴结检出数少,则患者预后差,临床需予以高度关注.

    浸润性乳腺癌阴性淋巴结数预后临床病理特征

    吡咯替尼联合含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对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牛增志张玉洁张伟
    1028-1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吡咯替尼联合含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对晚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BC)患者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62例晚期HER2阳性B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含紫杉醇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接受吡咯替尼联合含紫杉醇化疗方案联合治疗,均持续治疗12周.治疗后,评估2组疾病控制率(DCR).比较2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Kaplan-Meier 法分析2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12个月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DCR为70.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16%(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肝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反应和皮疹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观察组12个月生存率为77.41%,高于对照组的54.83%(x2=3.946,P<0.05);观察组中位PFS时间为(10.79±0.61)个月,高于对照组的(8.36±0.75)个月(t=4.793,P<0.05).结论 吡咯替尼联合含紫杉醇化疗方案可提高晚期HER2阳性BC患者疾病控制率,改善机体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安全有效.

    吡咯替尼含紫杉醇化疗方案晚期乳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免疫功能无进展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