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教学与仪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教学与仪器
实验教学与仪器

李明

月刊

1004-2326

syjx2004@263.net

0731-82617468

410015

湖南省长沙市赤岭路45号长沙理工大学内

实验教学与仪器/Journal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Apparatus
查看更多>>办刊宗旨: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实验教学、推进素质教育、加强经验交流、沟通厂校联系。读者对象:中学理科教师、小学自然(科学)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全国各级教育教仪装备部门的管理人员、教仪生产厂家的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学科融合开发眼球成像演示仪

    杨洪群汤金波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中有"眼球结构和视觉形成",但未安排相应的实验,仅以图片形式介绍相关知识点.为此,结合生物学和物理学知识,利用亚克力球、激光器、加湿器和水透镜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一款眼球成像演示仪.该演示仪可直观展示眼球成像过程、视觉形成以及近视远视的成因与矫正方法,加深学生对眼球结构与功能,以及近视远视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理解,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益指导.该实验教具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实际教学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学科融合眼球成像演示仪实验创新

    基于Blynk制作的便携式气象监测胶囊

    邬肖英林雄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劳动课程的开展,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无法及时精准知悉劳动基地的气象数据,不能科学地开展农作实践活动,从而导致延误农时.因此,可设计基于Blynk的便携式气象监测胶囊供学生使用,它是在传统气象站的基础上,利用掌控板的Wi-Fi功能,将监测到的数据上传至Blynk服务器;采用Blynk物联网,通过手机远程实时访问、查看气象数据,同时重新设计外壳,极大缩减了其占地面积和重量,方便学生携带和收纳,适合学生在劳动课程中配套使用.

    劳动课程便携式气象监测胶囊气象数据Blynk制作

    表达·关联·交互:以科学阅读作业促进关键能力提升

    宗慧
    12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小学科学课堂的主要样态.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将探究的材料、方法与步骤罗列后开展的实践并不能促进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更不能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此,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在科学阅读中关注学生探究与实践的真实表现,精心编排科学阅读作业,拓宽科学阅读作业路径,丰富科学阅读作业实践,多维展示科学阅读成果,在"表达·关联·交互"策略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教学.

    科学阅读关键能力科学素养表达关联交互

    自制导体与绝缘体检测仪

    李明洁高伟瑞刘晋雅张慧美...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苏教版和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对"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教具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教材实验存在现象不直观、实验材料不便收纳等不足.通过改进实验所需材料,增加置物箱,利用液体导电装置、人体导电装置等制作了创新教具,此创新教具能同时测量固体、液体、人体是否导电,利用该教具能提高实验的效率,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形成科学素养奠定基础.

    小学科学导体绝缘体教具创新检测仪

    技术与工程、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的整体教学构型——以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为例

    谢小立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落实科学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解决学习领域割裂、方法碎片的问题,需要重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的一体化和综合化实施.工程实验是一种将工程设计的物化过程和科学概念的实验探究融为一体的学习方法,它把科学概念的实验探究置身于解决生活生产真实问题的产品创制任务中,在产品的设计制作与决策分析中对科学概念的变量进行探究和分析,以此建构与应用相关科学概念.工程实验促进了技术与工程、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的融合发展.

    工程实验技术与工程学科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整体教学融合发展

    "摆的快慢"实验创新改进

    蒋昀峰彭巧
    134-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摆的快慢"一课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不足.这项实验创新改进工作旨在创新和改进"摆的快慢"的实验方法,以提高实验精度和可重复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主要探讨了实验原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改进与创新的方法,介绍了改进后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过程.通过调整实验材料、装置和方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实验精准度,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知和探究性体验.在以后的实验教学中,有必要巧妙地利用教具,这不仅能有效地激活教材,更能解决学生的困惑,让学生受益无穷.

    小学科学摆的快慢实验教学改进与创新

    跨学科整合视角下的小学科学实验设计——以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的3个单元为例

    朱浪花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跨学科整合视角下的小学科学实验设计新思路,旨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声音"单元、"呼吸与消化"单元及"运动和力"单元为例,通过跨学科整合的方式,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精神和综合能力.研究认为,通过设计跨学科实验活动,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融合,让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跨学科整合小学科学实验设计声音呼吸与消化运动和力

    "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科学单元整体教学探析——以"神奇的能量"单元为例

    陈文标
    139-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科学单元教学分为预设单元目标、制定评价规则、安排学习活动等阶段.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将评价贯穿于课堂始终,科学地安排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于学业目标,完成表现性任务,将学习过程作为评价的依据,实现有效学习.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提质增效、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将多元化评价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能有效解决实际教学与课程标准、学生"学"与教师"教"相脱节的问题.

    "教—学—评"一体化单元整体教学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高中人工智能项目式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应用——以"智能交通灯"系列实验为例

    方劲
    14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智能交通灯"系列实验为例,阐述了高中阶段实施人工智能项目式实验教学的设计与应用,创新地将项目式学习与实验教学相融合,通过真实情境模拟、强有力的学习支架、跨学科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为高中阶段的人工智能教学提供新的视角.

    人工智能实验教学项目式学习真实情境学习支架跨学科融合

    初中信息科技探究实践类作业设计策略

    马萍邱勇
    147-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的信息科技课程作业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导向功能不强、适用性低下、缺少实践探究的环节等问题.从探究实践类作业出发,以"作业情境的创设、教师课堂的组织、作业的分层设计、作业的呈现形式、作业的评价导向"为落脚点,提出了初中信息科技探究实践类作业设计的策略,以期为初中信息科技课程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

    信息科技探究实践作业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