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验教学与仪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验教学与仪器
实验教学与仪器

李明

月刊

1004-2326

syjx2004@263.net

0731-82617468

410015

湖南省长沙市赤岭路45号长沙理工大学内

实验教学与仪器/Journal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Apparatus
查看更多>>办刊宗旨:推进课程改革、加强实验教学、推进素质教育、加强经验交流、沟通厂校联系。读者对象:中学理科教师、小学自然(科学)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全国各级教育教仪装备部门的管理人员、教仪生产厂家的专业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新型演示实验装置——以"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为例

    徐田敏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中物理教材中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因测量次数较多,操作复杂,容易导致结果产生较大误差.利用3D打印技术自制装置,并与DIS传感器组合制作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新型实验装置,其实验结果可信度高,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易于观察,实验成本较低,便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能将实验误差降低至1%左右.

    3D打印技术DIS传感器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实验实验装置误差

    教具自制路径与实践——以探究重力势能影响因素的教具为例

    付红波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进行文献检索、创新设计、物化方案、可行性验证及推广应用,是实现教具创新自制的有效路径.在探究重力势能影响因素的教学中,创新自制探究重力势能影响因素的教具,利用被测物在圆筒中落下后推动台秤指针偏转角度的大小,定性探究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及高度的关系,科学有效,适用于初中物理关于重力势能的演示实验.

    重力势能教具自制路径实践指针偏转物体质量高度

    自制受迫振动(共振)演示仪

    钟鸣彭世玉郑舟
    85-8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迫振动、共振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但学生平时很少关注和思考这些问题,受限于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导致学生对共振的理解存在困难.利用自制教具,借助光电门等直观呈现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和产生共振的条件,使学生对受迫振动的固有频率、振动频率和产生共振的条件有更深入、更清晰的理解,经历从定性观察到定量分析的问题解决过程.通过应用与迁移,实现学生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跃进,助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自制教具受迫振动共振演示仪频率

    低成本创新改制静电除尘演示器

    刘荣华
    8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生自制静电除尘演示器难度较大,且在做演示实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此,介绍了一种改进自制静电除尘演示器的方法:利用简单易得的低成本材料创新改制成全封闭式静电除尘演示器.教学实践证明,新改制成的全封闭式静电除尘演示器操作简便,实验现象直观明显,实用性强,可用于教师课堂演示和科普讲座,也便于学生课外自制并进行实验探究,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

    低成本创新改制全封闭静电除尘演示器

    氢气燃烧与爆炸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

    闫相友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氢气的燃烧与爆炸是初中化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明确可燃性气体和粉尘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同版本的教材设计了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利弊.通过对教材中设计的实验进行分析,并利用生活中的塑料袋、注射器、电子打火器等物品创新性地进行实验设计,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趣味性更强、更加安全环保,进一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实验创新素养.

    氢气燃烧爆炸实验创新装置改进

    月相教学的数字化精准引导策略

    陶佳君
    9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经过修订,使得月相的学习内容在小学阶段有所提前,在月相的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以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科学课月相教学为例,以课内外联动的方式,让数字化教学技术和传统的月相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规划课前观察、引导课堂探究、保障课后巩固3个阶段入手,精准优化小学生对月相的观察和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保证月相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月相教学精准引导小学科学数字化变化规律

    "热在水中的传递"实验改进与应用

    谭嘉雯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在水中的传递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教材提供的2种实验方法存在感温粉末分层不易观察、热源不集中使墨水扩散等不足,影响学生对热在水中的传递背后的"热对流"真实现象和原理的理解.基于不足,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加入电子温度计显示热量的传递,利用方形管和水槽2种容器,改变热源的使用,使得热量更加集中,使"热对流"现象可视化呈现.改进后的装置能帮助学生看清楚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探究实践,并能基于实验现象更好地解释和理解热在水中的传递,帮助学生建构利用分析和归纳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

    热对流热量的传递电子温度计实验改进小学科学

    以实践作业培养学生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以"做一艘能载人的大船"作业为例

    李云萍范江涛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与工程实践是探究实践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业对于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学科学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技术工程实践作业,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核心素养实践作业小学科学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依托表现性评价 助力高阶思维发展——以"庞大的'家族'"一课为例

    洪晓玲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指挥棒,科学有效地依托表现性评价开展课堂学习评价,可以深层次地促进课堂教学立德树人的有效落实,助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基于小学科学课堂表现性评价的实践,以"庞大的'家族'"一课为例,从课前确定表现性目标、聚焦高阶思维生长点,课中设计表现性任务、驱动高阶思维进阶,课后依据表现性量规、核查高阶思维成果等方面入手,阐述高阶思维发展的表现性评价策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表现性评价高阶思维小学科学昆虫家族

    义务教育阶段科学实验教学的现实审视

    彭霞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学科知识外化、科学素养的社会性发展以及信息时代教师专业性发展3个方面,阐述了义务教育阶段科学实验教学的价值,并对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从科学课程价值取向、教师实验教学意识与行为和教学评价效果3个维度挖掘中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阻碍因素,提出了重新定位科学实验教学、瓦解价值取向上的冲突、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强化科学教师行动意识、建立多元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形成实验教学合力的纾解之道.

    义务教育科学实验教学现实审视课程价值教学评价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