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实用医技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董海原

月刊

1671-5098

syyjzznew@163.com

0351-4155095,4155062,7554063

030001

山西省太原市广场收投分局010029信箱

实用医技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Practical Medical Techniques
查看更多>>报道医疗卫生单位医技专业学术论文及临床实践经验,反映国内外医技领域发展动态及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超声参数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张愉涵赵梦鸽
    254-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超声参数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选定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老年医学科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就诊的200例老年CPHD患者,根据是否合并CHD将其分为2组,80例合并CHD的患者设为观察组,120例未合并CHD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均给予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比较2组心脏彩超参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老年CPHD合并CHD患者中不同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组心脏彩超参数、心肌损伤标志物,Pearson分析心脏彩超参数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LVESD、LVEDD均高于对比组(P<0.001),观察组LVEF低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血清cTnⅠ、CK-MB水平均高于对比组(P<0.001).Ⅲ~Ⅳ级组LVESD、LVEDD均高于Ⅰ~Ⅱ级组(P<0.001),Ⅲ~Ⅳ级组LVEF低于Ⅰ~Ⅱ 级组(P<0.001).Ⅲ~Ⅳ 级组血清 cTnⅠ、CK-MB 水平均高于 Ⅰ~Ⅱ 级组(P<0.001).LVESD、LVEDD 与cTnⅠ、CK-MB 均呈正相关性(r=0.382、0.391、0.376、0.390,P 均<0.001),LVEF 与 cTnⅠ、CK-MB 均呈负相关性(r=-0.371、-0.383,P均<0.001).结论 老年 CPHD 合并 CHD 患者 LVESD、LVEDD 及血清 cTnⅠ、CK-MB 水平较高,LVEF较低,LVESD、LVEDD、LVEF与cTnⅠ、CK-MB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辅助临床对患者病情作出全面评价.

    肺心病冠心病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心肌损伤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序列与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马小静郝巧梅张海三
    258-261,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在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序列与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定本院2020年1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8例高度疑似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入院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分析患者的3D-ASL、DWI图像表现,以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评估3D-ASL序列与DWI的诊断效能.结果 108例疑似患者临床综合诊断,确诊阳性100例,而3D-ASL序列确诊急性脑梗死者97例,DWI确诊急性脑梗死者78例,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3D-ASL高于DWI(P<0.05);3D-ASL、DWI成像参数值对比,病灶侧局部脑血流量(rCBF)、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患者三维D-ASL、DWI成像参数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3D-ASL诊断符合率与灵敏度要高于DWI,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脑梗死动脉自旋标记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扫描联合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姚木子祁冬李娟黄胜男...
    261-265,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扫描联合超声检查对乳腺疾病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5例乳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CE-MRI和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不同检查方式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并应用Kappa检验评价不同检查方式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不同检查方式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曲线下面积(AUC).比较DCE-MRI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边缘、形状、强化方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差异.结果 75例乳腺疾病患者,病理结果证实,共检出病灶82个,其中良性患者43例(46个病灶),恶性患者32例(36个病灶).DCE-MRI联合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7.2%、95.6%、94.6%、97.8%和96.3%,均高于单一诊断(P<0.05);超声、DCE-MRI和二者联合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一般、中等和较好(Kappa=0.552、0.802和0.926).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疾病的AUC为0.986,明显高于DCE-MRI和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良恶性乳腺疾病在病变边缘、形状、强化方式及TIC分型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和超声检查对乳腺疾病良恶性诊断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是二者联合检查诊断效能更高,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乳腺疾病诊断,鉴别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脑膜瘤侵袭性评估中的应用

    范少军
    265-268,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脑膜瘤侵袭性评估中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在我院确诊为脑膜瘤的88例患者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无侵袭性情况的4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存在侵袭性情况的4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相关参数,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检查相关参数评估脑膜瘤侵袭性的效能.结果 观察组的胆碱(Cho)和Cho/肌酸(C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表观弥散系数(ADC)、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最大肿瘤血流量(TBF)、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和NAA/Cho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NAA/Cr相近(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ADC、rADC和TBF以及瘤体Cr、Cho、Cho/Cr和NAA/Cho评估脑膜瘤侵袭性的效能良好,NAA/Cr评估脑膜瘤侵袭性的效能较差(P>0.05).结论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脑膜瘤侵袭性评估中具有良好诊断效能.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脑膜瘤侵袭性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应用

    林少芬毛羽翔
    269-270,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彩照对视网膜动脉阻塞黄斑区变化图的分析.方法 应用海德堡激光眼科诊断仪(HRA-OCT)对30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进行OCT检查和眼底彩照,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利用OCT图像分析CRAO的特点.用HRA-OCT对19例CRAD患者进行黄斑部水平径线、垂直径线扫描,并眼底照相机眼底照相.13例测量患眼与对侧眼的视网膜中心凹旁鼻,颞侧厚度,SPSS21.0统计软件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OCT特征:阻塞的视网膜增厚,内层结构分辨不清,神经上皮层部分反光增强,视网膜内层高反射率高.彩照显示后极部视网膜呈乳白色水肿,黄斑区有樱桃红点.比较患眼与健康眼的视网膜中心凹旁鼻侧厚度(t=-80.992,P<0.001);患眼与健康眼的视网膜中心凹旁颞侧厚度(t=-56.623,P<0.001),以及患眼视网膜中心凹旁颞侧与鼻侧的厚度(t=-60.463,,P<0.001),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RA-OCT能无创地观察CRAO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对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性意义.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眼底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多层螺旋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肺部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石浩
    271-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增强扫描联合用于肺部占位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提高临床肺部占位病变的检出,为合理指导临床诊疗提供科学影像参考.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病理组织、MSCT、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增强扫描单独及联合用于肺部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全部的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均得到准确的病理诊断,纳入的100例患者中良性结节为13例,其余87例均为恶性.经MSCT检查结果显示,良性、恶性在卫星灶检出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占位性病变表现为结节直径(≥ 1.0 cm)、磨玻璃样特征、不规则形态、边界毛糙、胸膜凹陷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占比均较良性占位性病变高(P<0.05).100例肺部占位病变经MSCT检出83例恶性,17例良性,诊断效能:灵敏度92%,特异度76.9%,准确率90.0%,阳性预测值96.4%,阴性预测值58.8%.增强扫描检出80例恶性,20例良性,诊断效能:灵敏度89.7%,特异度84.6%,准确率89.0%,阳性预测值97.5%,阴性预测值55.0%.MSCT联合增强扫描检出85例恶性,15例良性,诊断效能:灵敏度96.6%,特异度92.3%,准确率96.0%,阳性预测值98.8%,阴性预测值80.0%.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图,结果显示MSCT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曲线下面积(AUC)(95%C/)=0.871(0.705,0.984),增强扫描为 AUC(95%CI)=0.844(0.751,0.991),联合诊断AUC为(95%CI)=0.944(0.857,1.000),尤以联合诊断AUC最大,较各影像学单独诊断更具诊断价值.结论 MSCT联合增强扫描诊断肺部占位性病变,更具诊断价值,利于提高肺部占位性病变癌变病灶的检出率.

    多探头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肺肿瘤诊断,鉴别

    血小板参数联合骨髓涂片在血液疾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谭咪杨旭文
    275-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疾病诊断过程中,血小板参数联合骨髓涂片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63例血液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白血病(AL)、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21例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各21例],对照组选择同期来院的健康体检者63名,所有受检者接受骨髓涂片、血小板参数检测,比较不同检验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L组、AA组与ITP组的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计数(PLT)水平较低(P<0.05),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水平较高(P<0.05);ITP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L组、AA组的MPV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骨髓涂片联合血小板参数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85.7%(54/63)、98.0%(49/50)、61.5%(8/13)、90.5%(57/63)高于骨髓涂片 82.0%(41/50)、23.1%(3/13)、69.8%(44/63)(x2=7.111,3.939,8.433,P=0.008,0.047,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疾病诊断中使用血小板参与联合骨髓涂片诊断,能有效区分健康人与血液疾病患者,还能有效区分AL、ITP与AA几种疾病类型,且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率高于单独的骨髓涂片诊断.

    血液病骨髓涂片血小板诊断

    化学发光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谢乔芬赖谋忠杨未琴
    278-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梅毒检测中化学发光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2种方式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对逆向梅毒筛查流程实验室数据进行分析,对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入院的867例患者进行化学发光法进行抗体筛查试验,检测显示阳性样本实施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检测进行复测,分析2种检测方法对梅毒检出结果.结果 在867例样本中,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显阳性样本6例,对6例阳性样本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进行复测,结果呈阳性4例,阴性2例.化学发光法标本的吸光度与临界值的比值(S/CO)>10时,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具有较高的复查阳性率.结论 梅毒检测中化学发光法的检出率较高,已经确诊的梅毒患者需要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进行滴度测定,来观察疗效、随访及监测有无复发等.综合使用多种检测方法,可以提高梅毒的检测的准确性,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梅毒发光测定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阳性率

    卵巢恶性Brenner瘤1例并文献复习

    李宝华步晓琳丁毅
    281-283,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卵巢恶性Brenner瘤(MBT)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文献,加强对卵巢恶性Brenner瘤的认识.方法 对2017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收治的1例卵巢恶性Brenner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目前国内外诊断及治疗的进展.结果 患者经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确诊,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细胞角蛋白7、细胞角蛋白5/6、P63、肾母细胞瘤、P53均表达阳性,细胞角蛋白、雌激素受体、配对盒基因8、天冬氨酸蛋白酶A表达阴性.结论 该类疾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需注意与其他卵巢癌鉴别,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Brenner瘤,恶性免疫组织化学诊断,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室内质控对照组织的新型保存设置方法

    白思施王璐
    283-286,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对照组织保存和设置方法,将目前在用的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对照设置方法化繁为简.方法 以胸腔积液为例,将新鲜胸腔积液离心固定破除红细胞,制成细胞悬液,然后将细胞悬液进行脱水处理,保存在按比例混合的石蜡和液体石蜡制成的膏状物中,灌注在唇膏管中,旋出膏体,涂抹在黏附玻片上,膏体中保存的细胞即可被黏附于玻片上,进行后续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显微镜下观察涂抹的细胞分布均匀,细胞密度适宜,细胞形态完整,在苏木精-伊红(HE)染色中,细胞核与细胞质染色对比清晰,细胞核着苏木精的紫色,细胞质着伊红的淡粉红色,组织细胞,淋巴细胞,间皮细胞等清晰可辨.在免疫组织化学CD68染色中,组织细胞细胞质棕黄色着色.在免疫组织化学Ki-67染色中,增殖期的细胞细胞核棕黄色着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达清晰,定位准确.结论 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组织对照棒涂抹的阳性对照细胞可以代替蜡块切成蜡片制备的阳性对照,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组织对照棒可以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制片过程中阳性对照设置这一步骤中.

    免疫组织化学质量控制阳性对照抗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