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祝移民

双月刊

1008-4738

bianjisi@163.com

0719-8126037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北京中路38号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hiyan Technical Institute
查看更多>>本刊由十堰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理论刊物。一直坚持“质量第一、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的原则,坚持编排规范化、学术质量精品化,在学术界享有较好的声誉。2003年的引证率、转摘率在全国同类院校学报中名列前茅,影响因子居全国同类院校学报第2名,主要发表院内的科研成果,同时也适量发表校外作者的优质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新质生产力需求的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王纯莲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关键动力.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其教师队伍的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新质劳动力的培养成效.本文深入剖析了新质生产力对高职院校教师能力的多元化需求,分析了当前教师在技术更新、跨学科融合、创新实践以及市场适应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探讨了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能力的有效策略,旨在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新质生产力高职院校教师能力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破解——基于数字化时代学校公共空间视角

    杜宇虹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校公共空间是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特殊空间.数字化时代,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是学校公共空间并存的两种形态.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面临数字空间让学校公共空间无边界、教师对应用数字技术表现出数字素养的能力不足、数字空间封存隐性课程、数字空间扼杀生成课程、数字空间掩盖实践课程等困境.破解其困境需要理解教育目标是划定学校公共空间边界的依据;坚持素养导向,培养教师数字素养;"道器合一"推进显现课程与隐性课程共生共长;"道器合一"推进生成课程建构;"道器合一"推进实践课程生成.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物理空间数字空间道器合一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培养对策研究

    郑金道胡越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浪潮推动下,高职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本文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通过比较中国与欧盟国家在教师数字素养框架上的异同,结合当前高职教师数字素养培养的现状,提出了提升内在动力、建立数字素养分享平台、开展数字技能认证和制订差异化激励政策等策略,以期提升教师的数字技能,为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产教融合数字素养教育数字创新终身学习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创新型拔尖技术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胡筱萌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国家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拔尖技术人才不仅契合创新人才发展规律,更是职业教育正向发展新方向.创新型拔尖技术人才具有前沿技术落地的"嫁接者"、技术解决方案的"探索者"、新技术再创新的"操盘手"等类群特征.基于产教融合视角,分析创新型拔尖技术人才培养的价值意蕴,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打造校企创新产教联合体;畅通产教融合通道,重塑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资源投入,完善协同育人培养体系;注重思想引领,全周期实施"增技增能"管理育人等实践性人才培养策略,保障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拔尖技术人才工作取得实效.

    产教融合创新型拔尖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协同育人

    新时代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究

    张洁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与产教融合的关联性,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不健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提出了打造定制化课程体系、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体、构建企业导师制度等策略,通过政府、企业、学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和竞争力,为国家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产教融合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高职院校依托产业学院平台的"产学研创"协同育人路径研究——基于十堰高职院校教育实践视角

    陈孝强彭慧辜静静
    25-2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产业学院是强化产教融合的有效载体和平台.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产业学院存在人才培养定位偏差、企业教师教学能力欠缺、学生实践收获不尽如人意等问题.立足十堰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提出发挥区域产业集群优势,开展个性化人才培养,强化"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全面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等措施,以期依托产业学院平台"产学研创"协同育人.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产学研创协同育人

    高校推进全学段全链条心理育人责任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徐瑛李俊瑶张鑫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儿童青少年有心理问题、患精神疾病的占比不断攀升,越来越呈低龄化趋势,他们大多带"病"进入高校或步入社会,成为高校或基层单位"输入型"的高风险群体.为形成助人自助、"治未病"的良好社会风气,高校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条件优势、经验优势和教科研成果转化优势,不断推动大中小学"全学段"心理育人工作的纵向衔接,大力助推家庭、社会、医疗与学校的横向贯穿,以打通学校教育发展全脉络,构建纵横交错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全链条"心理育人工作大格局.

    全学段全链条心理育人责任体系

    "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王芳杨玉丹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有益探索,也是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大创新.高职院校通过梳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坚持以企业真实岗位需求为出发点、遵循层层递进的学习规律、充分利用赛证融通培养实践能力等原则的前提下,提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实践证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养老服务与管理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并推动了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

    "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智慧健康养老人才培养模式

    三线建设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以十堰市第二汽车制造厂为例

    王雪梅孟尧尧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二汽车制造厂作为三线建设的重要工程、中国汽车骨干企业之一,承载着丰富的三线建设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和工业发展需求,大量厂房搬迁至工业新区,老厂房废弃.虽然十堰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对工业遗产进行普查和保护,但仍然存在产权归属不明、改造资金困难、利用成果单一和社会参与度低等各类问题,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制度引领,完善保护利用实施细则,同时多元化改造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特色二汽工业遗产风貌,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二汽精神文化内涵.

    三线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业遗产文化遗产保护

    楚文化融入十堰市文旅发展的现实问题及其对策探析

    彭博杨马文祥潘能军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堰市拥有丰富的楚文化底蕴和楚文化资源.将楚文化融入当地文旅发展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带动经济发展、建设文明社会、促进人民幸福、实现生态文明.如今,楚文化融入当地文旅发展过程中,存在文化资源分散,缺乏整合利用、文化呈现单一,缺乏大众认同、文旅发展不均、存在地域差距、项目建设缓慢,设施服务不足,文旅创意缺乏,持续发展力弱等问题.对此,要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创新文化呈现的内容与方式、积极开展文化区域性合作、完善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加强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实现楚文化加速并轨,融入到当地的文旅发展体系中,助力当地文旅高质量发展.

    楚文化十堰市文旅发展现实问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