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章永林

月刊

1008-7974

thsywk@126.com thsyld@126.com

0435-3208109

134002

吉林省通化市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健康中国视域下"体+医+养"养老服务模式的运行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

    曹建军徐晓艺陈凯华
    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医+养"养老服务模式是"健康中国"背景下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该研究基于协同理论与"健康中国战略"本土化发展现状,客观阐释了"体+医+养"养老服务模式的应用优势,并从协同机制、复合型人才、数智鸿沟和信息安全等维度,分析了模式面临的政策耦合性缺失引发的协同效力不足、培养方案滞后引发的复合型人才缺失、基础设施落后造成的数智化建设迟缓、不良利益驱动造成的信息安全失范等运行困境。在此基础上预设了"体+医+养"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化路径,以促进模式的规范化应用,推动我国健康养老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体医融合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运行困境优化路径

    卡巴迪游戏法对青少年跳远练习行为及成绩的影响实验研究

    吴加弘桂峰杨广艳袁空军...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卡巴迪游戏对青少年跳远行为和成绩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数据和实践支撑。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后实验组跳远成绩提高,与实验前及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意义。由此可以看出,传统体育教学中融入适宜的体育游戏,特别是卡巴迪这类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集体协作类体育游戏,不仅能够实现体育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还能够延缓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发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练习热情和运动成绩。

    卡巴迪青少年跳远教学教法实验

    数字化赋能小学教育发展:向度、挑战与路径

    孙铭蔚都巍柳世玉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应用领域,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改革影响的不断增强,数字化对教育的赋能作用日益被关注。在这一背景下,该文对数字化赋能小学教育发展的向度进行分析,探讨数字化赋能小学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并提出数字化赋能小学教育的优化路径,为小学教育数字化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数字化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发展下应用型本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探究——以"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为例

    袁海娣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不仅是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培养高素质毕业生的重要途径。该文结合当前应用型本科实验教学的要求,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教学体系陈旧和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将虚拟仿真实验应用到"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中。从建设目标、建设思路、教学体系等多个维度出发,设计了一套多层次、模块化、多元评价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实际实验教学中,教学实践反馈表明该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多元评价

    "概率论"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陈衍峰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概率论"课程是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因其具有逻辑严谨、内容抽象等特征,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充分挖掘"概率论"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内容有机结合,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该文选取中心极限定理、伯努利大数定律、几何概型、全概率公式、n个独立事件和的概率公式五个知识内容进行思政元素挖掘,旨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量变质变、对立统一、普遍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潜移默化中筑牢学生的思想之基、学习之基。

    思政元素"概率论"课程课程思政

    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意义指向、内容向度与实施理路

    闫肃朱星樽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是高校课程思政育人的根本价值指向,高校课程思政应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实现其对高校优化高质量教育发展新方案的助推,为高校激活师德师风治理新格局助力。诉诸高校课程思政核心价值观引领、专业素养结构夯实、爱国主义情感陶冶、社会责任行为规范等内容向度影响,需在教育主体素养、案例库资源建设、课堂教学创新、数智化评价优化等方面积极建设实施理路。

    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核心素养

    高校思政课慕课的优势、问题与建设

    竭长光柴源
    115-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慕课与高校思政课的结合有利于优质思政课资源的传播与利用,使学生的学习形式更加自由、灵活和多样,考评方式更加即时、精准。当前高校思政课慕课存在制作成本高、开放性不够、互动不足、监管难、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等方面的问题。应高度重视和努力解决思政课慕课存在的问题,以实现慕课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目的。未来,校园云与高校思政课慕课相结合,将是完善思政课慕课的一个新方向。

    慕课思政课教育信息化校园云

    以能力为导向的单片机应用综合实践课程研究

    蔡云
    12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该研究围绕单片机应用综合实践课程,以能力为导向展开探索。通过对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应用,以"步进电动机控制电路设计"项目为例,提出了一套结合理论与实践、线上与线下、虚拟仿真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工程应用能力。

    新工科单片机实践教学混合式教学

    乡村振兴视域下"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田智文
    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乡村振兴视域下"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索,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景观设计"课程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学改革的意义,探究"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要应对的挑战,提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以期为"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乡村振兴"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育人模式探究

    黄睿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课程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全育人"概念的提出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导向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是高校育人机制的有效实施。该文从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角度出发,探究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育人模式,以培养学生师德情怀为基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挖掘音乐课程育人要素,达到音乐课程的育人目的。

    "三全育人"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育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