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家祥

双月刊

1671-1106

tjsdxb@126.com

022-23541014 23766725

300074

天津市河西区卫津路241号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一贯注重选用反映学科研究前沿、研究热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文章。所发文章从没出现过政治性错误和常识性差错,并以其较高的政治质量和学术质量受到国内重要文摘刊物的重视,转摘率一直较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慧教育背景下国际中文学习者在线学习社会支持研究

    郑莹叶军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教育背景下,建立人机环境中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显示,在线国际中文学习者领悟社会支持和学习投入呈极其显著正相关,其中在线学习共同体支持、家人支持与在线学习投入呈极其显著正相关,朋友支持与在线学习投入的相关性不显著.在线教学和传统线下教学中学习者领悟社会支持存在差异,国际中文教育在线学习共同体具有同伴支持缺失、在线学习共同体支持显著低于家人支持和朋友支持的特点,应加强在线同伴互动、提高教师情感支持、鼓励学生在现实中持续与在线学习共同体和本地社区互动,进而构建智慧教育学习共同体和社会支持系统.

    在线教学智慧教育国际中文教育学习共同体领悟社会支持学习投入

    《参考框架》视野下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材编写研究——兼论《中国文化概况》教材的编写艺术

    毛海莹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当前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中国文化教材的编写与推广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中国文化概况》教材较好地贯彻了"文化教学—文化体验—文化应用"的编写新思路,是文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也契合了当下文化教学大纲《参考框架》的新理念.教材独特的编写体例与鲜明的文化特色为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材的编写维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思考.

    文化教材《中国文化概况》编写特色应用价值国际学生

    非洲来华留学生学业成就问题的差异深描与改善策略——以T大学为例

    常国毅马知遥
    2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越来越受到非洲留学生的青睐,这对非洲留学生所接受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业成就问题作为其中一个关键因素,需要得到足够重视.学业成就不只是一个结果体系,更包括主体经过学习所带来的行为和态度上的改变.从教育人类学视域对高校场域内非洲来华留学生的学业成就问题进行深描,发现在教育功利价值信念、教育关系解释、教育象征信任度上的明显差异,群体内部对此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模式.对于非洲来华留学生学业成就问题,应建立学业成就多方动态评价机制,建立可靠的信任关系,开展价值信念互生式教学.

    非洲来华留学生学业成就差异深描价值信念教育策略

    海外华文学校发展困境、期望与因应之策

    曾毅平
    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五大洲29个代表性国家的华文学校调查显示,当前其办学主要困难为:法律地位无保障;难以得到当地官方教育经费支持;缺少办学场所;师资未达专业化要求;教材不适用;生源波动大;管理人员不足、不专业;教学方法对华裔针对性不强.华校普遍期望有宽松的办学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三教"问题,希望华校教育与国内教育接轨.支持举措有:准确定位华文教育;促进华校转型升级引导;规划华文教师继续教育;以国内《语文》为参照,升级华校教材,增强人文性;统筹国际中文教育和华文教育,实现资源共享,互为支撑.

    海外华文学校发展困境支持措施

    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共同富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和政策路径

    魏华丁思薇
    4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理念是指导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逻辑出发,通过梳理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历史演进过程,结合发展实际不断调整区域发展战略思想,分析国家"区域平衡发展—区域非均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发展机制,呈现出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区域经济的实践图景,为国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政策路径.

    新发展理念区域协调发展共同富裕

    相对贫困治理中的农民自组织生长机制与培育路径分析

    邱玉婷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对贫困治理与农民自组织在目标价值、思想价值和社会价值上高度契合,农民自组织通过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是有效纾解相对贫困的重要载体.解构农民自组织的生长机制是培育农民自组织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实践中,囿于农民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农民自组织内部制度不完善以及农村治理环境的限制,农民自组织的发展陷入动力不足的困境.因此,从内部培育路径的层面,应构筑农民自组织的公共精神、规范农民自组织自身建设和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促进农民自组织的规范化发展;从外部支持网络的层面,采用文化治理等方式培育和扶持农民自组织,提升其发展动力,为纾解相对贫困,助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相对贫困治理乡村振兴农民自组织生长机制

    中原地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建构逻辑与传播路径

    赵雅文鲁语涵
    6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文明精神标识是中华文明和中国精神的凝练与符号化展示,是中华儿女归属认同的"身份证",是国际社会直观认知中国的"识别码".中原地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作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且意义重大.在文化发展视野下,中原地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呈现多元表征;在互联网时代中,标识的建构逻辑分化为历史与现实两重维度;在新时代新征程与新的文化使命要求下,标识的传播路径也呈现出颠覆与重构态势.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正勾勒起中国文化传播新蓝图.

    中原地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建构逻辑传播路径

    老年人口语流利性的衰老关联度研究

    刘楚群汤娉娉
    7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语流利性是衡量语言产出能力的重要依据,口语流利性的测量指标涉及时间性指标和语言性指标两个维度.文章把时间性指标细化为说话速度、发音速度、发音时间比、平均语流长度、无声停顿频率、无声停顿时长等6项次指标,把语言性指标细化为有声停顿频率、有声停顿时长、非流利重复频率、非流利修正频率、可删除音节比等5项次指标,以此探究老年人口语流利性与衰老之间的内在关联.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口语流利性整体上随着衰老程度增加而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且流利性与衰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11项次指标的表现情况并不一致,其中说话速度、发音速度和平均语流长度这三项指标与衰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而其余8项指标与衰老之间则只存在弱相关性.

    老年人语言口语流利性流利性测量指标

    基于关联理论隐喻观的汉语儿童隐喻认知理解研究

    程璐璐余珊珊袁文婷彭玉乐...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句子释义考查汉语儿童隐喻理解能力的发展情况.通过隐喻句理解测试、故事理解测试和词义的临时概念采访测试,调查60名不同年龄组汉语儿童对不同隐喻类型的理解程度,考查儿童构建临时概念的能力发展特点,分析儿童构建词义的临时概念能力与隐喻理解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儿童构建临时概念的能力和隐喻理解能力具有相关性,两者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且随着隐喻类型难度的提升而逐渐减弱.同时,研究还发现语境对儿童构建临时概念进而理解隐喻产生影响.

    汉语儿童隐喻关联理论临时概念语用学

    以高质量教师教育赋能教育强国战略:逻辑、挑战与现实进路

    张茂聪李琰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才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国家兴,故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在我国人才事业的战略地位引领下,以高质量发展赋能教育强国战略体现了我国教师教育的时代定位与使命担当.为充分发挥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亟需正视并克服在专业知识体系、实践课程设置、高水平创新性改革、公费师范生制度等方面仍旧存在的诸多挑战与瓶颈问题,探索一条在思想建设、实践模式、协同策略、管理机制上全面革新的中国特色现代化强教之路.

    教育强国教师教育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