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护理实践与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护理实践与研究
护理实践与研究

周莲茹

半月刊

1672-9676

hlsjyj@hlsjyj.com

0311-85911163;85074334

050031

石家庄市建华南大街133号

护理实践与研究/Journal Nurs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专家按语

    李晓明
    949页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鼻咽癌放疗出院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马立双吴江杨秉坤张春榕...
    950-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鼻咽癌首次放疗出院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放疗科鼻咽癌首次放疗出院患者122例,按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开展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得分.结果 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三个时点,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先递增的趋势(P时间<0.05);各时点除社会/家庭状况维度外,其他维度及总分均以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并且随观察时间延长,情感和头颈模块维度组间差异逐渐增大,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维度及总分均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P交互<0.05).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三个时点,自我护理能力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P时间<0.05);各时点自我护理能力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以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并且随观察时间延长,自护责任感维度1个月后组间差异最大,以后逐渐减小(P交互<0.05),自我概念、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及总分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P交互<0.05).结论 对鼻咽癌首次放疗出院患者给予微信平台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及时康复.

    延续护理鼻咽癌放疗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

    集束化口腔护理管理对降低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效果

    余玉娇邓燕萍叶明蕊陈丽烟...
    956-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集束化口腔管理方案对日间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RTOM)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医院日间治疗的20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集束化口腔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口干及口咽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和药物使用依从性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口干、口咽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7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躯体疼痛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口腔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实施集束化口腔管理方案可有效延缓和降低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发生,同时也能缓解在治疗过程中的口干、口咽疼痛问题,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口腔用药依从性.

    集束化口腔护理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护理效果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就医延迟与恐惧疾病进展及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性

    周斯怡冉骞缪羽黄顺红...
    964-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itis,CRS)患者就医延迟现状,并分析恐惧疾病进展及疾病不确定感与就医延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CRS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就医情况问卷、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和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恐惧疾病进展、疾病不确定感与就医延迟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S患者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CRS患者平均就医决策时间为115.35±23.24 d,其中61例就医决策延迟;100例CRS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得分28.34±4.58分、疾病不确定感得分74.07±9.38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RS患者就医决策时间与恐惧疾病进展之间呈负相关(P<0.01),与疾病不确定感间呈负相关(P<0.05);恐惧疾病进展与疾病不确定感之间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恐惧疾病进展、疾病不确定感对CRS患者就医决策时间有影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等因素的干扰作用后,恐惧疾病进展、疾病不确定感是患者就医决策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RS患者就医延迟较为普遍,且恐惧疾病进展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均处于中等水平.就医延迟与恐惧疾病进展、疾病不确定感均呈负相关.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CRS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进一步改善CRS患者就医延迟现象.

    慢性鼻-鼻窦炎就医延迟恐惧疾病进展疾病不确定感相关性

    导学互动加式教育模式联合典型病例教学在临床耳鼻咽喉科护生带教中的作用

    许薇王嘉敏袁汝亚邝君薇...
    970-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导学互动加式教育模式联合典型病例教学在耳鼻咽喉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7月—2022年4月护生30名作为对照组,2022年7月-2023年4月护生30名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典型病例教学,观察组接受导学互动加式教育模式联合典型病例教学带教,所有护生学习4周,比较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及对教学的满意度,同时教学前后采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判定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用学习主动性量表(ALS)评估护生学习主动性,用自制核心能力量表判定护生核心能力.结果 实习前两组护生操作技能及理论成绩、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学习主动性量表(ALS)、核心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后观察组的操作技能及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DI-CV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S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核心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典型病例教学基础上,引入导学互动加式教育模式,能进一步提升耳鼻咽喉科护理带教中各护生考核成绩、处理疑难问题能力、核心能力、学习主动性等综合能力,确保培训效果良好,教学模式综合应用价值高.

    耳鼻咽喉科导学互动加式教育模式考核成绩核心能力学习主动性

    阿什里德培训模式在耳鼻咽喉科护理科研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王淼官春燕陈庆阮红霞...
    978-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阿什里德培训模式在耳鼻咽喉科护理科研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以改进护理科研培训方法和提高临床护士科研能力.方法 选择医院耳鼻咽喉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参加培训的79名临床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科研培训方法;另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参加培训的70名临床护士作为观察组,将阿什里德培训模式的离散阶段、整合阶段、聚焦阶段融入科研培训过程,成立科室护理科研项目管理小组,设计各阶段科研培训方案,在不同阶段赋予不同培训内容和重点.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的科研氛围、科研能力、科研压力、科研焦虑及科研绩效等自评指标均数值.结果 两组护士的科研压力、科研焦虑、科研能力及科研绩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护士的科研氛围、科研能力及科研绩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护士的科研压力和科研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阿什里德培训模式设计的科研培训方案能营造临床科室科研氛围、提高护士科研能力和科研绩效,为改进护理科研培训提供有效的方法.

    阿什里德培训模式护士护理科研科研氛围科研能力科研绩效

    创优护理服务在先天性梨状窝瘘患儿中的实施与效果

    张希纪尧峰李莹曾筱...
    983-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创优护理服务在先天性梨状窝瘘患儿中的实施与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于医院的先天性梨状窝瘘学龄前患儿68例为观察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遵循先天性梨状窝瘘内镜术常规式护理法施护,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创优护理服务,对两组干预后健康管理知信行评分、疼痛评分、术后不适应行为阳性率、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后3个时间节点的疼痛评分分别为2.29±0.46分、2.56±0.75分、1.68±0.47分,低于对照组的3.35±0.49分、3.71±0.76分、2.41±0.61分;观察组患儿术后无不适应行为,低于对照组的17.6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23.53%;观察组家长健康管理知信行评分分别为9.29±0.58分、9.41±0.50分、9.38±0.49分,高于对照组的5.91±0.83分、5.97±0.90分、5.32±1.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创优护理服务应用于先天性梨状窝瘘术学龄前患儿中,利于其术后疼痛度、不适应行为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可提升其家长的健康管理知信行水平.

    创优护理服务先天性梨状窝瘘学龄前术后不适应行为并发症发生率

    改良式加压包扎预防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涎瘘的效果评价

    陆娟秦玲潘旭周燕...
    98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患者应用改良式加压包扎对其涎瘘的预防效果及患者满意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1月—2023年4月收治的70例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行肿瘤切除术及术后皮片引流,术后对照组予以常规绷带加压包扎,观察组则行弹性绷带改良加压包扎.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涎瘘发生率,并记录术前及术后3d、7d和15d的唾液分泌量,观察两组患者负压引流量及引流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涎瘘防控处理满意程度及疾病心理社会适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涎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及15 d唾液分泌量分别是1.58±0.64 mL、1.22±0.38 mL,低于对照组的1.85±0.58 mL、1.53±0.39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引流时间、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工作能力、交流状况、娱乐情况及心理状况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切除术后应用改良式加压包扎是可行的,稳定、有效、舒适度高的加压包扎方式,能减少唾液分泌量,控制涎瘘发生概率,同时能有效提高包扎期间患者心理社会适应性,进而提高其满意度.

    腮腺良性肿瘤改良加压包扎涎瘘满意程度疾病心理社会适应

    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

    班荣曼吴美芳韦琳陈婉姑...
    994-1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该类患者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柳州市工人医院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成立干预小组,并构建基于IMB模型的健康教育方案,该方案从信息干预、动机干预、行为干预3个方面对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实施干预,干预时间为3个月,并在两组入组时、干预结束时应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功能锻炼依从性调查问卷、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自我护理能力、功能锻炼依从及患者预后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ESCA评分、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Constant-Murley 肩关节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B模型可为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患者提供丰富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切口护理、药物使用等方面知识,从而更好地让患者了解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和具体步骤,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同时由专业的康复师或医生指导进行功能锻炼,学习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技巧,从而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者预后.

    IMB模型健康教育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预后肩关节功能功能锻炼

    循证理念指导下的个性化护理对免疫联合靶向治疗肿瘤患者遵医行为及心理状态的干预效果

    陈锦娇李丹程洁茵王艳丽...
    1001-10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理念指导下的个性化护理对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肿瘤患者遵医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接受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12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指导下的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癌因性疲乏、自我感受负担、心理状态、营养指标、遵医行为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癌因性疲乏评分、自我感受负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因性疲乏评分、自我感受负担中的情感负担和身体负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负担则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行为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理念下的个性化护理能改善免疫联合靶向治疗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癌因性疲乏、自我感受负担,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与营养状态,进而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并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

    肿瘤免疫联合靶向治疗循证理念个性化护理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