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图书馆建设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建设

高文华(兼)

月刊

1004-325X

tsgjsvip@vip.sina.com

0451-85990515

150090

哈尔滨市长江路218号

图书馆建设/Journal Library Develop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开展图书情报界的学术交流,普及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传播图书情报工作的先进经验。以理论建设、业务建设、图书馆文化三个版块为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hatGPT赋能图书馆知识服务:原理、场景与进路

    郭亚军马慧芳张鑫迪冯思倩...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ChatGPT带来的技术机遇将为图书馆知识服务转型提供新思路.GPT类技术拥有情感分析能力、数据整理能力、知识推理能力、数字指导能力,将为图书馆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学科知识服务、情报服务以及教育培训服务等场景带来新的变革.图书馆在推进知识服务业务时应当提升多源多模态信息汇聚与整序能力,构建对话型生成式学术搜索引擎,促进情报检索语言与人工智能融合,增强自然语言模型的逻辑推理能力,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等生成技术,提高图书馆自身智慧知识服务水平.

    ChatGPT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图书馆知识服务人工智能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实践进展与生成策略研究

    孙金娟郑建明高蕴梅孙红蕾...
    6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服务创新是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采用内容分析研究方法,以3个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集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全面引领服务创新实践,同时非"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正在逐步觉醒和提升;东部地区高校图书馆创新活动最为活跃,西部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创新活跃性有较大幅度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整体上呈现创新模式多元化、创新领域分层化、创新内容泛在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融合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核心要素和决策实施过程的WRMB服务创新策略框架,并且不同的要素组合构成了改善型创新策略、突破型创新策略、引领型创新策略3种策略模式.

    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框架生成策略

    图书馆全面参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研究

    洪芳林龚蛟腾
    8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图书馆全面参与多元城乡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服务供给,从场馆本体的场所形象感知走向更加泛在的文化场域认同,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公共图书馆治理价值与事业效能的重要变革路向.通过质性分析方法编码39份典型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政策文本话语表达,归纳出的68个初始概念、7个基本范畴构成了以"建设主体、建设客体、建设过程与建设目标"为基本要素的图书馆全面参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政策环境框架.我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政策突出了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空间等创新点,强调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等薄弱点,涵盖了公共文化空间治理过程的基本点,突出了各地方公共文化空间战略特色点.图书馆全面参与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总分馆制体系扩大空间辐射范围,基于第三空间理论创新空间服务内容,依托评估定级工作完善空间评估体系以及根据管理服务标准创新空间治理运维.

    公共文化空间图书馆政策环境建设策略

    区域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关联特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司蒙蒙孙宁陈雅
    9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协调发展,对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格局有重要意义.基于空间计量方法,描述和分析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内发展差异和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区域整体呈现"南高北低"的梯度空间分布格局;近年区域空间内呈集聚发展态势,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互动关联频繁;在区域空间发展关联关系网络结构中,苏南地区尤其是南京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关联关系较强,苏中和苏北地区城市易受到周边辐射影响;区域空间关联网络板块内部存在集聚效应,板块间存在要素传递路径.促进江苏省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应推进区域整体性建设,重视区域关联关系;深化区域间交流合作,优化区域空间布局.

    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关联特征空间计量区域协调发展

    领读人阅读推广模式:形态、功能、缺陷与启示

    刘艳万晶晶
    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领读人阅读推广模式形态可以基于领读的发生空间、内容载体、开展形式、实施目的以及组合方式5个维度进行划分.领读人阅读推广模式具有信息传递与知识获取、图书解读与图书筛选、阅读陪伴与阅读互动、内容传播与激活共鸣、重塑阅读与扩大受众的功能.同时,领读人阅读推广模式存在受众图书分离与替代想象、平台算法规训与信息收窄、流量红利驱动与消费陷阱、微型文本速食与信息碎片、阅读数字绩效与虚假繁荣5个缺陷.未来,领读人阅读推广模式需平衡领读人领读与自主性阅读的关系、激发阅读兴趣与数字绩效的关系、碎片化信息与图书整体性的关系、平台算法规训与传受两端的关系.

    领读人阅读推广图书阅读缺失

    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早期阅读服务研究综述

    吕方婷
    11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国内外文献检索,基于关键词聚类,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可以发现,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早期阅读服务研究主要聚焦以下6个方面:服务指导研究关注儿童早期发展理论、聚焦家庭理念指导的方面,服务主体研究关注将公共图书馆视作整体、公共图书馆儿童馆员方面,服务对象研究关注普通/特殊低幼儿童群体及家庭需求方面,服务内容研究关注资源建设和活动推动方面,服务项目研究关注"阅读起跑线"项目、"每个孩子都准备好了阅读"项目等方面,服务策略研究关注加强理论研究、保障资源的专业化、加强社会合作及创新阅读服务模式方面.国内公共图书馆的早期阅读服务仍处于发展阶段,现有成果虽能构建出服务的大致框架,但仍不够完善,缺少对于部分核心要素和环节的探讨,如低幼儿童馆员、国内服务实践和服务评估环节等.

    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早期阅读

    大学生数字素养调查研究

    孙绍伟
    127-138,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749份有效问卷,以调查大学生的数字素养水平,并探索不同群组的大学生是否面临数字鸿沟,以及数字经验与其数字素养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我报告的数字素养总体良好,但内容与创造能力是其短板;不同地区、性别、教育水平的大学生面临着数字鸿沟;大学生常用App数量与数字素养总分及五个维度均存在显著正向关系,但大学生数字设备日常使用时长仅与信息与数据、内容与创造两个维度存在显著负向关系.因此,大学生数字素养培育应注重融合数字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培育创新能力;构建精细化数字素养教育体系,消弭数字鸿沟;创建多元化数字素养教育场景,促进全面发展.

    数字素养大学生数字创新能力数字鸿沟数字经验感知水平

    中小学图书馆推动校园数字素养教育的角色定位研究

    石乐怡
    139-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中小学图书馆推动校园数字素养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为:学校馆落实教育职能的政策规定,学校馆事业发展的时代需求,学校馆研究与实践发展的呼唤.中小学图书馆推动校园数字素养教育有六大角色定位,即校园数字素养教育的计划制订者、空间提供者、信息资源保障者、活动开展者、评估实施者和教学研究者.我国中小学图书馆推动校园数字素养教育应完善国家层面关于学校馆推动校园数字素养教育的制度内容;加强学校馆(界)的联合,打造不同层级的制度体系;全面提升学校馆员开展数字素养教育的能力;多行业合力打造学校馆数字素养教育议题的交流高地.

    中小学中小学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

    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形象感知研究

    贾东琴王浩东赵敏慧何颖芳...
    150-162,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采集社交媒体平台的在线评论数据,使用TF-IDF关键词提取、LDA主题聚类算法结合ROST CM6与情感分析进行文本挖掘,研究用户对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形象的整体感知发现: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在用户感知中是较为正面的,但也存在着不足与缺陷;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并未设置相应的用户反馈平台或缺乏管理与重视,缺少与用户的直接交流互动.就具体形象而言,用户对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形象、文化形象的评价较高,对管理形象、服务形象、空间形象与基础设施形象的评价相对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应以"建设未来学习中心"和"构筑智慧空间"为核心要义发展馆舍空间,以优化馆藏体系和整合重构组织为主要目标统筹文献信息资源,以拓展信息服务和提高用户满意度为导向开展多元立体化服务,以面向未来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为战略健全管理格局,以素养涵育和活动赋能为主要手段担负起文化传承使命.

    高校图书馆用户评论"双一流"形象感知

    继往开新、兼收并蓄:国家数据战略下信息资源管理的时代使命与未来走向——第二十届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论坛暨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成立大会会议综述

    贾诗威王彦妍
    163-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10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评议组联合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论坛暨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本次会议聚焦面向国家战略的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传承与变革中的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三个话题,共同探讨数据资源和数据要素对学科发展和学科交叉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共同见证传统学科如何在一次次的守正创新中完成学科转型,共同思考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性和学科图景.据此发现,新时期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呈现范式跃迁,从"信息"走向"数据";"顶天立地"是学科发展的不竭动力;兼容并包,学科交叉成为成为常态;继往开来,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正当时的四点特征.

    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新兴交叉学科中国信息资源管理论坛自主知识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