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赵黎 白玲(执行)

月刊

1005-0256

tiyutongbao@sina.com

010-87183059

100061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port Science &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数据驱动大学生体质健康智慧管理的现实表征、内在要素及实现路径

    李云鹏邹青海王常安
    170-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驱动大学生体质健康智慧管理有助于精准供给、精准监测、精准识别、精准聚类、精准评估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究大数据驱动大学生体质健康智慧管理的现实表征、内在要素与实现路径.研究认为:大数据驱动大学生体质健康智慧管理的现实表征体现在:主体层由政府主导走向多元协同,精准回应智慧管理诉求;时空层由静态离散走向高效精准,动态感知与即时响应智慧管理需求;内容层由碎片化管理走向智慧管理,促进管理精细化.大数据驱动大学生体质健康智慧管理的内在要素表现在核心要素驱动体质健康数据有效集聚与多元共享、嵌入要素重塑政府体质健康管理结构和提升管理能力、协同要素助推数字健康产业发展和重塑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最后,提出大数据驱动大学生体质健康智慧管理的实现路径:增强体质健康智慧管理能力,促进体质健康数据联通共享;完善体质健康大数据资源要素体系,提升智慧管理保障与支撑能力;提高政府高效精准回应能力,数据驱动体质健康靶向管理.

    大数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智慧管理健康中国

    共生理论下学校体育教育评价主体协同共生的现实审视与实践路径

    马修河刘远祥
    175-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多元学校体育教育评价主体协同共生是深化新时代体育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新途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共生理论作为切入视角,对多元学校体育教育评价主体协同共生的现实困境进行审视,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现阶段多元学校体育教育评价主体协同共生存在利益诉求取向异化、互惠共生模式缺失、外部体系支持乏力和评价信息传导不畅等现实问题.据此,提出相对应的实践路径:凝聚评价单元共识,增强协同共生内动力;创新评价模式样态,提升协同共生联结度;营造评价环境氛围,提高协同共生外驱力;打通评价界面通道,强化协同共生传导力.

    共生理论体育教育评价主体协同共生现实审视实践路径

    古希腊体育"学、练、赛"的内涵阐释与钩沉启示

    姚树芬隋红
    180-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作为古希腊在世界舞台上的精彩文化输出之一,对现代体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体育空间的拓展和社会发展的纵深,以及人们对身体意识的觉醒,对古希腊时期体育的"学、练、赛"体系进行文化解构和内涵阐释.研究发现:"学、练、赛"一体化实施框架以追寻生命整全为指向标,依靠赛后荣耀授予和神圣恩惠稳固运作,形成了以下内涵:学是德性回归,育人初心;练是科学引领,教学核心;赛是层层递进,价值依托.古希腊体育的"学、练、赛"要素的发展,为中国特色体育教育体系的改革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启示:学中德性可归,溯于整全生命长河;练中科学可得,化于量质平衡体系;赛中层递可求,释于价值传递宝匣.

    古希腊"学、练、赛"体育教育体育竞赛

    民族体育助力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逻辑与路径

    赵佳齐张向荣高换朝
    185-188,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探讨民族体育助力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价值与逻辑,提出相应的推进路径.研究认为:落实新时代民族工作现代化、促进民族体育创新发展、营建互嵌式学习环境是民族体育助力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价值.民族体育助力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体现在以民族体育文化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以民族体育技艺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以民族体育精神生成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行为自觉等方面.进而,提出相应的推进路径:加强民族体育"铸牢"元素现代化整合,塑造民族体育课程新生态,维系高校民族体育赛事常态化运行,协助地方共建民族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民族体育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逻辑路径

    价值认同视域下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蒋昊张成亮胡吴进
    18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价值认同理论,探寻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大学生对于大学体育的价值认同是影响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因支撑,新冠疫情的深刻影响、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大思政"格局的探索构建为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外因驱动.人们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学体育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不平衡、大学体育多元主体之间存在分歧成为大学体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据此,提出相应实现路径:聚焦教育出发点,增强体育价值的牵引力;找准情感共鸣点,增强体育价值的亲和力;切中利益关注点,增强体育价值的吸引力.

    价值认同大学体育体质健康高质量发展作用机理现实困境实现路径

    文化自信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意蕴与推进策略研究

    刘婷婷
    194-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基于文化自信视角,对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意蕴与推进策略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增强文化自信、拓宽育人渠道以及推动体育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为了有效推进文化自信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深入研究项目适应性,确保课程内容与学生需求相匹配;二是开发分层分级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三是建立长期文化传承效果跟踪评估机制,确保改革成果得以持续巩固;四是优化师资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文化自信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价值意蕴推进策略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研究

    罗乔有吴绍奎柳孟利
    197-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梳理立德树人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探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出场逻辑、目标指向、问题检视与实践路径.研究认为,出场逻辑包括科学的理论基础、宽泛的实践基础和深厚的历史基础等"三驾马车";目标指向包括健体与塑魂的显隐结合、畅快与乐趣的相得益彰以及精技与修德的内外兼修;问题检视包括体育课程边缘化与课程思政不成熟、教师思政素养缺失和人文知识匮乏、体育课程注重技能习得轻思想教育、课程思政元素失衡与教法学法单调,以及评价体系和教学效果两头抓力不足等.进而,提出实践路径:推动"顶基"协配助力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建设,实施"三保一减"激发教师课程思政教育动力,构建"五以"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课程目标,构筑"三主"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育课程内容,规范"四严驱动"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立德树人高校公共体育体育课程思政

    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挑战与推进路径

    邱妍妍
    202-204,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挑战与推进路径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以下重要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提升育人实效;回归教育初心,推动教学改革;搭建发展平台,服务国家战略.然而,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如系统性构建有待加强、协同育人机制尚未成熟、思政元素发掘与融合不够充分、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等.据此,本文提出相应的推进路径,包括构建系统化育人体系、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构建思政资源共享平台、优化师资团队建设、营造思政育人环境等.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价值困境路径

    TPSR模式融入高校排球公体课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

    王凯迪杨春卉华英培刘佳茜...
    205-207,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TPSR(个人与社会责任教学)模式的内涵,并探讨其与高校排球公体课课程思政教学的契合性及应用该模式的教学理念.结果显示:将TPSR模式应用于高校排球公体课课程思政,不仅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社会意识,还能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将TPSR模式的各个层面与高校排球公体课课程思政紧密结合,可以营造出积极的班级团队氛围,并构建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责任与社会意识培养体系.建议:高校排球公共课课程思政教学中应平衡技能训练与人格发展,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政意识,加强TPSR模式应用效果的跟踪评估,并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责任评价量表,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

    TPSR模式高校排球公体课思政教育融合

    运动干预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自尊和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作用

    王新利
    208-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自尊和心理弹性在运动干预与高校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分析自尊和心理弹性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版(SWLS)、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心理弹性量表简化版(CD-RISC10)对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运动干预对自尊的影响呈显著正向(β=0.440,P<0.001),对心理弹性的影响亦呈显著正向(β=0.231,P<0.001),但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影响不显著(β=-0.037,P=0.15);(2)自尊对心理弹性的预测呈显著正向(β=0.583,P<0.001),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亦呈显著正向(β=0.256,P<0.001);(3)心理弹性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呈显著正向(β=0.198,P<0.001).结论:运动干预对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并不存在直接影响,而是可调节的中介模型;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能够通过自尊、心理弹性在运动干预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运动干预生活满意度自尊,心理弹性链式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