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赵黎 白玲(执行)

月刊

1005-0256

tiyutongbao@sina.com

010-87183059

100061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port Science &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Tabata训练对肥胖大学生身体成分和肌肉适能的改善效果研究

    杨柏泉曹甍王晓东唐玉成...
    191-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8周Tabata训练对肥胖大学生身体成分和肌肉适能的改善效果.方法:招募24名肥胖大学生随机分为Tabata训练组(T组,n=12)和无训练对照组(C组,n=12).T组进行8周、每周3次的Tabata训练,C组保持原有的生活状态.研究结果:实验前、后分别对比两组的身体成分指标和肌肉适能指标.8周实验后,T组受试者的体脂肪显著下降,骨骼肌含量显著增加(P<0.05),握力和背力均显著增加(P<0.01).与C组相比,T组在身体成分和肌肉适能方面均具有显著改善(P<0.05).研究结论:通过8周Tabata训练能够有效降低肥胖大学生的体脂率,增加骨骼肌含量,同时能够提高肌肉力量.

    Tabata训练肥胖体成分肌肉适能大学生

    基于LTAD模型的体适能训练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

    孙孜娟李晓琳
    194-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12周体适能训练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方法:哈尔滨市某小学四年级两个自然班,分为体适能训练组(实验组)和常规体育课组(对照组),每组40人.干预12周,每周2次,每次40min.干预前后对两组同时进行体质测试.研究结果:①实验前两组对比腰围呈显著性差异(p=0.05),20米往返跑、20秒反复横跨呈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②实验后两组对比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实验组身高、体重、腰围、20米往返跑、左手握力、30s仰卧起坐、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50米跑、20s反复横跨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BMI、右手握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④对照组身高、体重、20米往返跑、30s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20s反复横跨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⑤两组腰围、20米往返跑、左、右手握力、50米跑、20s反复横跨变化差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BMI变化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基于LTAD模型的体适能训练对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具有显著性效果.

    LTAD体适能训练儿童体质健康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验设计研究

    袁小光
    199-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文献资料、教学实验等研究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综合能力,调动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满意度,增强教学效率和质量,推动体育教学的发展.因此,在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应用PBL教学模式,创新了体育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PBL教学模式教学实验

    体育核心素养家校共育的价值、困境与策略——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

    胡成朋彭文杰周文明曾东城...
    203-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采用深度访谈方法,从"享受运动与自主需求""技能提升与胜任需求""积极交往与关系需求"三个维度梳理体育核心素养家校之间的教育逻辑.研究指出:体育核心素养家校共育的关键价值主要是推动自主性体育环境、激发学生潜在体育能力、丰富孩子体育交流境遇,体育核心素养家校共育实践困境体现在家校共识不充分、支持体系不完善、家校妥协等不良方面.建议:①组织以体育教育为目标的家校沟通团队,实现围绕"体育核心素养"的家校良性互动;②颁布体育核心素养家校共育的专项考核制度,明确体育事故"责任判定"并补充校园体育保险;③依托社区环境推广以"社区体育作业"为纽带的家校共育制度,力求扭转"家校妥协"的消极局面.

    义务教育自我决定理论体育核心素养家校共育

    青少年体育家庭促进因素量表的编制与检验

    尹珊珊颜军
    208-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开发一份适用于我国青少年体育家庭促进因素量表,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验证.方法:利用区域抽样法,对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及西北地区的20名10至18岁青少年样本进行访谈.利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初步构建青少年体育家庭促进因素的结构维度,设计出30个初始题项.最后,对1371名青少年进行问卷测试,筛选有效问卷后,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揭示量表包含行为习惯、父母体育支持、家庭运动价值观、资源投入四个维度,共13个题项.验证性因子分析证实了模型结构的有效性,各项拟合指标均满足接受标准(x2/df=2.490,GFI=0.962,CFI=0.981,IFI=0.981,AGFI=0.952,RMSEA=0.052).此外,总量表及各维度α系数为0.832~0.922,折半信度为0.840~0.884,平均提取方差(AVE)为0.624~0.721,组合信度(CR)为0.838~0.963,且均达到显著性水平.研究结论:青少年体育家庭促进因素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为未来相关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测量工具.

    青少年体育家庭促进因素量表编制生态系统理论因子分析

    数字赋能学校体育评价工作的优势、挑战与进路

    邬可郑旗
    214-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助力行业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新动能,越来越多的行业或领域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若将数字技术嵌入到学校体育评价工作中,发挥其技术优势,或许能够为学校体育评价工作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数字技术应用于学校体育评价工作的先天优势、潜在挑战和实践进路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共享化、抓取化、可筛选化、去中心化等典型特征,这些特征对于改善学校体育评价工作中所产生的"评价导向过于追求量化、评价主体一元中心化明显、评价过程信息透明度不足"等问题具有先天优势.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学校体育评价工作中,还具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尚有限制、数字技术会导致学校体育评价主体角色的转变、数字技术会推动学校体育评价方法的革新"三个方面的潜在挑战.据此,建议:从"形成'使用数字技术'的社会共识、整合评价标准与优化信息录入相结合、以科学方式确立评价比重和指标体系"三个方面共同推动学校体育评价工作的数字化转型.

    学校体育评价工作数字技术先天优势潜在挑战实践进路

    第一届学青会校园(中学)组田径项目奖牌分析

    刘威王鹏
    218-219,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校园组中学组田径项目获得奖牌数进行研究,以期发现田径项目的奖牌分布特征,为国家体育人才储备、运动员选材提供参考.各代表队需根据实际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方法.研究结论:江苏省、浙江省竞技实力较强,且项目发展较为平衡;作为领军队伍,华东地区内部竞争激烈;华南、西北、东北各省份竞技实力有待加强,个别省份传统项目水平在全国具有一定优势.田径项目作为传统项目,在人才培养方面急需寻找新的突破.

    学青会田径奖牌

    广东省青少年乒乓球比赛现状的调查分析

    杨经伦伍光辉
    220-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青少年乒乓球赛事发展的相关环节进行研究,分析当前比赛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旨在为广东省青少年乒乓球选手创造更好的参赛环境,优化竞赛机制,更好地促进乒乓球选手之间的相互交流,使比赛设计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人性化.研究结论:①广东省拥有丰富的青少年乒乓球人才资源,国青国少选拔赛参赛人数居全国最多;②"乒协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少年乒乓球品牌赛事;③"省中小学"比赛参赛人数较少;④"乒协杯"和"U系列"比赛参赛人数多,场地空间较为拥挤.因此,建议:①合理安排比赛,延长比赛赛程,增加比赛场次,促进选手交流;②利用现代媒体对比赛进行报道和直播;③加强与企业合作,提高办赛质量等.

    广东省青少年乒乓球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系统思维的培养路径——基于项目的教学方法视角

    郭咏晴杨跃峰刘钦龙
    224-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在体育教育专业中的应用,以培养本科生成为实践应用型人才,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分析,揭示传统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存在知识分散、系统性和通识性基础知识传授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在体育教育专业中的应用启示,涵盖质量控制、自我强化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等方面,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并结合教学中的PDCA循环质量管理的教学策略.特别强调教师在项目实施关键节点的"串链成珠"作用,通过多维度、多角度的问题引导学生,培养其系统思维和跨学科知识运用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PBL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度、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具体实施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高效沟通能力,并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协作.此外,教师通过基于项目的教学过程也是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有助于推动教育相长.

    基于项目的教学系统思维体育教育自我强化串链成珠

    产出导向教育OBE理念下高校排球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戚进冲
    228-230,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产出导向教育(OBE)理念下高校排球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旨在构建OBE理念下高校排球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指标权重,为促进高校排球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OBE理念下高校排球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指标包含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3项.其中,一级指标及其权重为:排球课程教师教学态度(0.25)、排球课程教学内容(0.21)、排球课程教学方法(0.19)、排球课程教学效果(0.13)、排球课程学生参与状态(0.12)、排球课程学生思维状态(0.1).二级指标及其权重分别为:排球课程教书育人(0.053)、排球课程遵守教学纪律(0.087)、征求学生意见,改进教学(0.065)、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0.088)、教学中重点,难点的处理(0.055)、理论联系实际情况(0.059)、充实新内容(0.075)、讲解的系统性(0.058)、启发教学的运用(0.026)、语言表达(0.017)、排球课程板书(0.021)、教学手段的运用(0.009)、教学后学生的兴趣(0.028)、教学后学生的能力(0.055)、教学后学生的成绩(0.052)、师生关系(0.074)、信息交流(0.023)、积极参与(0.043)、合作意识(0.041)、发现问题(0.029)、提出问题(0.011)、分析问题(0.013)、解决问题(0.018).

    排球教学质量评价体系OBE理念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