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段芳龄

月刊

1006-5709

wcbx@chinajournal.net.cn

0371-66792002

450052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提高为主,同时重视普及,努力做到普及与提高并重,遵循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和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原则,引导和推动学科发展,在办刊过程中非常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可读性、适用性、创新性、导向性、及时性和政策性,努力做到编辑和出版标准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链脲佐菌素联合高糖高脂饮食建立糖尿病胃轻瘫大鼠模型及其评价

    张惠贞张红
    1113-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建立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从25只正常SD大鼠中随机选择15只进行造模,造模大鼠腹腔单次注射50 mg/kg的2%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溶液建立糖尿病模型.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后给予高糖高脂饲料不规则喂养6周,设为模型组.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给予腹腔单次注射0.1 mol/L柠檬酸钠缓冲液(pH=4.5)并给予基础饲料喂养6周.观察大鼠一般状况、体质量变化、随机血糖变化、胃肠动力指标以及HE染色胃窦部形态学变化.结果 造模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随机血糖显著升高(P<0.01),胃排空率降低(P<0.01),小肠推进率降低(P<0.05);胃窦部组织腺体排列杂乱,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腹腔单次注射2%的50 mg/kg STZ联合高糖高脂饲料不规则喂养6周可建立DGP大鼠模型.

    糖尿病胃轻瘫动物模型胃排空大鼠

    高原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分型及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

    舒畅旺加朱荣荣
    1117-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的发病特点、病理改变、胃镜分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464例CA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高原地区CAG患者年龄分布以>50~60岁为主,各年龄组间性别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以乏力(49.57%)、腹胀(44.61%)、腹痛(40.30%)多见;胃镜分型以C2型(70.26%)较多见;胃镜像以胃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多见,不同海拔高度CAG患者胃镜像中仅CAG伴糜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特点以中度萎缩,轻、中度肠化多见.结论 高原地区胃镜分型以C2型为主,海拔的升高对CAG患者病理进程有一定的影响,应重视CAG的发病特点,降低患病风险.

    高原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分型临床特点回顾性研究

    胃癌组织中lncRNA PTPRG-AS1、miR-599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曹卉谭婉燕王晓林余愿...
    1121-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胃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G基因反义链1(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 G gene antisense chain 1,PTPRG-AS1)和 miR-599 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06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胃癌组织及瘤旁组织中lncRNA PTPRG-AS1和miR-599水平.结果 胃癌组织中lncRNA PTPRG-AS1水平显著高于瘤旁组织,miR-599水平显著低于瘤旁组织(P<0.05).lncRNA PTPRG-AS1 与 miR-599 水平呈负相关(r=-0.485,P<0.05).lncRNA PTPRG-AS1、miR-599均与TNM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lncRNA PTPRG-AS1低表达组、miR-599高表达组生存率显著升高(x2=8.206、6.881,P<0.05).lncRNA PTPRG-AS1、miR-599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lncRNA PTPRG-AS1和miR-599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

    胃癌长链非编码RN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G基因反义链1miR-599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H.pylori阳性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与miR-191/PLCd1表达的关系分析

    杨丙信徐菱遥郭二涛王航宇...
    1126-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H.pylori阳性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与miR-191/磷脂酶C-delta-1(phospholipase C-delta-1,PLCd1)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H.pylori阳性胃癌患者86例作为H.pylori组,80例H.pylori阴性胃癌患者作为无H.pylori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miR-191、PLCd1表达及两者比值miR-191/PLCd1在两组间的差异;分析胃癌组织miR-191、PLCd1表达在H.pylori阳性胃癌患者中的相关性;比较并分析H.pylori阳性胃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癌组织miR-191/PLCd1比值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 H.pylori组和无H.pylori组癌组织miR-191相对表达量及miR-191/PLCd1比值均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P<0.05),H.pylori组癌组织miR-191相对表达量及miR-191/PLCd1比值高于无H.pylori组癌组织(P<0.05);H.pylori组和无H.pylori组癌组织PLCd1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其癌旁组织(P<0.05),H.pylori组癌组织PLCd1相对表达量低于无H.pylori组癌组织(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癌组织miR-191相对表达量与PLCd1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r=-0.649,P<0.05).H.pylori阳性胃癌患者中,浸润深度T3~T4者癌组织miR-191/PLCd1比值明显高于T1~T2者(P<0.05),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miR-191/PLCd1比值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显示,癌组织miR-191/PLCd1比值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775、0.728,P<0.05).结论 癌组织miR-191/PLCd1比值与H.pylori阳性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胃癌诊疗的新靶点.

    胃癌幽门螺杆菌微小RNA-191磷脂酶C-delta-1临床特征病理特征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观察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修复作用

    王芳芳张龙江周锡晨李勇骑...
    1131-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观察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肠黏膜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DSS构建大鼠UC模型,正常对照组为正常大鼠,模型组、乌梅丸组和乌梅丸+740 Y-P组均进行造模,造模后,乌梅丸组按照13.5 g/kg剂量进行灌胃,乌梅丸+740 Y-P组则是在乌梅丸灌胃基础上经腹腔注射50 µL的740 Y-P,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则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小鼠的结肠长度,血清中D-LA、LPS及DAO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中MUC2和Occludin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同时间点,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乌梅丸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和乌梅丸+740 Y-P组(P均<0.05);模型组大鼠的结肠长度明显短于正常对照组,MUC2和Occludin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D-LA、DAO和LPS水平,结肠组织评分,p-PI3K和p-AKT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乌梅丸组大鼠的结肠长度明显长于模型组和乌梅丸+740 Y-P组,MUC2和Occludin阳性细胞百分比、p-PI3K和p-AKT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和乌梅丸+740 Y-P组,血清中D-LA、DAO和LPS水平、结肠组织评分低于模型组和乌梅丸+740 Y-P组(P均<0.05).结论 乌梅丸能够减轻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改善结肠黏膜的屏障功能,这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PI3K/AKT信号通路乌梅丸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修复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疗效的探究

    崔旻边姗姗刘苓姚萍...
    1138-1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疾病严重程度与焦虑、抑郁程度的相关性及心理干预对UC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的117例确诊为UC的患者.采用简单临床结肠炎活动指数(simple clinical colitis activity index,SCCAI)和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严重程度指数(ulcerative colitis endoscopic index of severity,UCEIS)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和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分析UC疾病严重程度与焦虑、抑郁程度的相关性,并选取SCCAI评分为中重度组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基础药物组给予UC基础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共治疗20周,6个月后评估心理干预对UC疗效的影响.结果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UCEIS评分与SCCAI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r=0.665,P<0.01).UC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焦虑、抑郁程度也随之增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焦虑评分均有所改善,心理干预组较基础治疗组症状评分改善更明显(t=3.512,P<0.05;t=2.154,P<0.05);基础治疗组治疗后焦虑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t=2.898,P<0.05),抑郁评分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t=1.463,P>0.05);心理干预组在治疗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有所下降(t=5.919,P<0.05;t=3.197,P<0.05).结论 随着UC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也随之加重.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能更好地改善UC患者临床症状,并且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溃疡性结肠炎焦虑抑郁心理干预疾病活动度

    SII、PNI、AGR对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张萌吴克俭
    114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lbumin to globulin ratio,AGR)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中的变化情况,评估其对中-重度UC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3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并确诊为UC的患者361例,根据改良Mayo评分分为缓解期组(n=36)、活动期组(n=325)(轻度组80例,中度组206例,重度组39例);根据Mayo内镜评分对肠黏膜病变程度进行评估;肠道病变范围采用蒙特利尔分型分为E1组90例,E2组129例,E3组117例.收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白蛋白、AGR、肠镜表现等,计算SII、PNI.分析各炎症-营养指标与UC不同严重程度、Mayo内镜评分及肠道病变范围的关系.结果 中-重度组UC患者的SII水平显著高于非中-重度组患者,而PNI、AGR、Alb、BMI水平显著低于非中-重度组患者.随着UC疾病活动度的增加、肠道病变范围的扩大、肠道黏膜炎症的增加,SII显著升高,PNI、AGR显著降低(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I、PNI、AGR、Alb是中-重度UC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SII、PNI、AGR、Alb及联合指标均对UC严重程度有预测价值,其中联合指标SII+Alb+BMI对中-重度UC的预测价值最高,AUC为0.780(95%CI:0.734~0.822,P<0.001).结论 SII、PNI、AGR对UC严重程度有预测价值,可作为评估UC严重程度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溃疡性结肠炎SIIPNIAGR严重程度

    青海地区478例炎症性肠病临床特征研究分析

    安琪王学红陶嘉楠周洪文...
    1149-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青海地区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患者临床资料和一般特点进行研究,提高该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对IBD的诊疗水平,提高该地区医疗机构对IBD确诊人群的动态监测与随访意识,加强规范治疗,提高本地区人群的疾病预防意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7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省人民医院、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西宁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共478例,UC患者366例(76.57%),CD患者112例(23.43%).结果 两种疾病发病率具有性别差异(UC患者女性222例,CD患者女性39例)(P<0.05),CD患者的年龄比UC患者小(P<0.05),UC病变以全结肠受累为主(49.45%),疾病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55.74%),CD患者以回结肠为主(75.00%),中度居多(65.18%).UC患者以慢性复发型为主(59.29%),CD患者以狭窄型为主(65.18%).CD(20.77%)与UC(47.32%)肠外表现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45.54%)高于UC患者(15.58%)(P<0.05).CD的腹部手术率(13.39%)及阑尾切除率(26.79%)明显高于UC患者(P<0.05),CD对于生物制剂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率(34.82%)也高于UC患者(6.56%)(P<0.05).两种疾病患者,在C反应蛋白、Fe、总蛋白、白蛋白、Na+、Ca2+、K+、血沉指标上在不同严重程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UC组中,血红蛋白水平在轻度与中重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中有明显差异(P<0.05).严重程度在不同民族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青海地区IBD患者中UC较CD发病率高,以女性居多,但CD诊断年龄早于UC患者,且CD病情及严重程度等方面更为严重,接受生物制剂治疗人数更为普遍.疾病的严重程度与C反应蛋白、Fe、总蛋白、白蛋白、Na+、Ca2+、K+指标具有相关性,不同民族间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差异.

    青海地区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不同民族

    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龚庆豪高平发朱荣华李鹏程...
    1155-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行早期结直肠癌ESD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是否复发将其分为未复发组(n=75)、复发组(n=25),对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列线图生存预测模型,利用C指数进行区分度评价及校准曲线进行列线图拟合度检测.结果 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和T分期对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在接受ESD后的复发风险有显著影响(P均<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浸润深度和T分期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评分,最终总分为175分,此时列线图底端的复发率为37%.列线图预测模型判断复发风险的C指数为0.728(95%CI:0.693~0.869),早期结直肠癌ESD后复发预测模型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模型的复发风险的预测发生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该列线图模型对预测结果的拟合程度良好(P=0.428);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的AUC为0.781,灵敏度为72.47%,特异度为78.55%.结论 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是早期结直肠癌ESD后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模型构建成功且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拟合度.

    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复发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基于宏基因组学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耐药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佘玉奇林盛朱志伟方翎...
    1160-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宏基因组学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耐药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入院就诊的15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50名健康者为健康组.根据结直肠癌组患者化疗敏感情况将150例患者分为敏感组(n=82)和不敏感组(n=68),通过宏基因组测序,分析两组的OTU菌群丰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差异性菌种、差异性耐药基因.通过相关性分析判断肠道菌群变化与耐药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组的OTU菌群丰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均低于健康组.不敏感组的OTU菌群丰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均低于敏感组.结直肠癌组与健康组之间共有24个差异性菌种,其中6个菌种在结直肠癌患者肠道中显著富集,18个菌种在结直肠癌组中显著降低;不敏感组与健康组相比,6个菌种明显富集.结直肠癌组和健康组在13种耐药基因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全部在结直肠癌组肠道中富集,不敏感组肠道中13种耐药基因富集显著高于敏感组.对结直肠癌组和健康组的差异性肠道菌种与耐药基因进行相关性分析,6个差异性菌种分别与13种耐药基因呈正相关.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丰度明显降低,部分菌群与化疗敏感性存在密切关系,与耐药基因呈显著正相关.

    结直肠癌化疗耐药肠道菌群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