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博
文博

徐进

双月刊

1000-7954

zhongxinwenbo@126.com

029-85238907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193号陕西省文物局办公楼

文博/Journal Relics and Museology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历史专业学术性刊物。刊登文物考古与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刊登文物考古与博物馆事业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包括专题研究、田野考古调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馆藏一级品的介绍与研究和文物的科学保护与管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隋唐长安城东北角夹城及十王宅遗址2023年度发掘简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隋唐长安城东北角夹城及十王宅遗址位于隋唐长安城遗址东北部.2023年5月至1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区域内外郭城北城墙、十王宅北坊墙、北坊墙外的排水沟、北坊墙与外郭城北城墙之间的唐代地面、十王宅内院落院墙墙基进行了主动性发掘,清理了坊墙、院墙、路面、排水沟等遗迹,并解剖了外郭城北城墙、十王宅北坊墙、北坊墙外排水沟、十王宅院墙墙基.本文即是对2023年度发掘工作主要收获的简报.

    隋唐长安城东北角外郭城北城墙十王宅北坊墙十王宅院墙墙基

    陕西西安唐戴至德夫妇墓发掘简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7月至10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长安区常宁新区郭杜街道任家寨村南发掘古墓葬2座,其中编号为M1的墓葬为长斜坡墓道五天井土圹砖室墓,出土器物50件(组),其中有墓志2合,确定墓主为唐代宰相戴至德和夫人博陵崔氏合葬墓.

    陕西西安唐墓戴至德宰相

    唐戴至德夫妇墓壁画研究

    郭昕
    21-2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戴至德夫妇墓所出土壁画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仿木作平闇式天花,内填石榴样宝相花,其风格与同时期高品级墓葬和莫高窟顶藻井壁画相似,或与当时崇佛有关;第二类列戟图,列戟数量多于其品级所享,可能与特赐等原因有关;第三类仪卫图,仪卫人数超越规制,其原因可能与列戟图相同,亦或是高宗时期仪卫人数多于《开元礼》之规定.

    戴至德唐墓壁画宝相花列戟图仪卫图

    唐长安城崇仁坊空间分布的变迁

    辛龙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长安城崇仁坊位于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与皇城之间,与东市对角相望.初唐和盛唐时期,除了寺观之外,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很多高官贵族在此居住.开元年间,礼会院的设立使崇仁坊的里坊空间开始发生改变.中晚唐以后,崇仁坊内出现了数量众多的进奏院、旅舍,商业活动尤为兴盛,出现突破里坊空间和时间的夜市.此时,除了寺观的延续,仍有新的高官贵族宅邸,但数量骤减,已不占主要地位.

    唐长安城崇仁坊宅第礼会院进奏院

    香港考古早期发展综述(1928-1976)

    计巍巍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港地区的考古工作自1920年代诞生到1970年代被纳入政府规管,其早期发展逐渐走向成熟.本文通过对这一阶段的主要考古田野工作和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梳理,总结香港地区考古学早期发展的规律和特色.早期香港考古的学科边界由模糊到清晰,逐渐走向科学化;理论路径由文化历史主义不断发展;其国际性贯穿始终.学者们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将香港考古材料与粤东及吴越地区考古材料相结合进行研究,自此香港考古被纳入华南考古的大背景中.

    香港考古早期发展特征

    西汉"三囷共厨"铜鼎及相关问题

    权弼成王雪薇张伏麟王冠宇...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陕西考古博物馆收藏一件兴平北吴墓地M64出土的西汉铭文铜鼎,其器盖和器身皆刻有铭文"三囷共厨".根据铜鼎的形制和铭文内容判断该器应为西汉中期铜器.文献中鲜见有关"三囷"的记载,笔者结合秦汉时期地理命名的原则,并通过与其他"共厨"类铭文进行对比研究,推测"三囷"可能是西汉时期的一处皇家宫苑."三囷共厨"铭文反映出西汉时期"共厨"类铜器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该类铭文铜器受到不同层级机构的使用."共厨"铭文正是相关职官管理器物时所留下的錾刻记录.

    西汉三囷共厨性质

    徐州地区出土"北平园""北平邑印"考

    刘聪周波邱永生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徐州地区考古发现"北平园"铭文及"北平邑印"印文,推测北平园、北平邑为陵园及陵邑."北平邑印"印章发现于狮子山楚王墓,说明陵邑设置应早于墓主下葬年代.结合徐州地区已发现的"元园""夷园""文园"等材料及园邑设置规律推断,"北平园"为刘邦祖父(曾祖父)的陵园,陵园位于今丰县或丰县周边地区.

    狮子山楚王陵北平园北平邑印元园汉皇祖陵

    北魏"终宁陵令印"补释

    朱棒
    53-5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中著录了一枚北魏"终宁陵令印".结合终宁陵设置的时间,可知这枚官印制作于公元499年至519年之间,是目前所见的北魏陵园官印孤品.自汉元帝永光四年(前40)诏令勿置陵邑后,陵邑制度遂见废弛.魏晋以降,帝后陵也仅置园邑而不再置陵邑,园邑归陵园令长统属,其邑户多者不过三五百户,规模远小于秦汉时期比于县的陵邑.

    终宁陵北魏官印陵邑园邑

    都兰热水所出银盘及其相关问题

    冉万里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参照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并结合犍陀罗地区出土化妆盘和黏土块上的装饰题材,认为都兰热水墓群所出银盘的装饰题材表现的是罗马神话中阿波罗与达芙妮的故事,其中的人物包括阿波罗、达芙妮、达芙妮之父河神佩涅斯以及达芙妮变成的月桂树.与此同时,将日本美秀美术馆收藏的吐蕃鎏金银盘作为辅助材料进行了简要论述,旨在探讨希腊罗马文化因素曾经丝绸之路青海道向中原地区传播的情况.在对都兰出土银盘装饰题材释读和分析的基础上,还对都兰银盘上的月桂树树叶样式与唐代月宫故事镜上的桂树纹样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论述.

    都兰银盘阿波罗与达芙妮化妆盘月桂树月宫故事镜

    唐代"失背镜"相关问题初探

    呼啸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失背镜"特指唐代金、银背镜在镜背金、银壳脱失后留存的铜镜本体.本文通过对"失背镜"本体的观察认为,其镜背的特殊符号与痕迹说明金、银背镜的铜质镜体与金、银质镜背分别由不同的机构异地制作后组装而成.金、银背镜的安装方式为物理嵌合,不使用大漆,镜背符号的作用主要是为嵌合提供对位指示.研究与理解金、银背镜需要有金银器与铜镜的双重视角,一方面需要以金银器研究的视角理解金、银背镜在使用与管理过程中比照金银器管理的史实,另一方面对于金、银背镜最终衰落的原因,要从铜镜审美风尚转变的角度理解.

    失背镜金银背铜镜金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