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旬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Jour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inno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哈罗德·品特戏剧《归家》中的审丑艺术研究

    王玉环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代英国戏剧家哈罗德·品特的戏剧《归家》中,剧中人广泛使用暴力、粗鄙的语言并采取颠覆传统道德观念的行为,与文明社会的正常生活方式格格不入,文中的女主人公在婚姻的情感生活中上下求索而不知何处是归宿,最终沦陷在社会所编织的堕落的罗网里。对于该部作品,大多数学者关注到的是其荒诞性和女性主义主题,但却鲜有学者注意到剧作的表现方式,也就是剧中广泛运用的负面审美艺术——审丑的艺术。文学是隐喻的世界,作者试图用荒诞的手法撕开现实的丑陋,以审丑的方式展示了社会生活的荒诞性,以此来隐喻西方男权社会中的男女不平等关系,折射出他的两性观及其对当代社会生活中女性境遇的关注与同情。

    品特戏剧《归家》荒诞女性审丑艺术两性观

    隔层的观望——蔡广斌影像水墨中的幻影

    李芝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水墨的实验中,当代艺术家蔡广斌将影像与水墨相结合,在内容与形式上做出新的探索。一方面,他将影像作品与水墨画相并置,给予传统水墨以新的呈现方式,赋予其多层次的内涵,用旧媒介承载新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他在某方面打破了传统水墨与当代人的精神隔阂,形成在影像、水墨、观者之间空间上的情感交汇,从人与人的现实关系中传递出自身对所处时代的理解。该文从蔡广斌影像水墨的内容与形式,以及笔墨语言多角度进行分析,从影像的现实性与艺术呈现的真实性,以及作品所产生的情感共鸣等方面,研究蔡广斌水墨人物在当代语境下所做出的探索。

    影像水墨蔡广斌水墨人物实验水墨水墨画影像

    从空间视域看《文城》的爱情悲剧

    解潇雪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城》讲述了林祥福为了寻找妻子而南下"文城"的故事。小说重现了余华的温情叙事,并从中显现出作者构建空间的某种痕迹。在小说中,爱情悲剧是重要的叙事主题之一。小说直观呈现出林祥福和纪小美所生活的不同社会(家庭)空间,迥异的成长环境潜藏着两人爱情悲剧的源头;同时构建出两人背负着各自伤痛的心理空间,纪小美的离去、林祥福的刻意寻找与回避呈现出这份有缘无分的爱情带给他们的折磨。另外,在物理空间上,作者描绘出横亘在两人之间始终错位的"文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三重空间主导了小说的情节,而空间的阻隔最终也酿成二人凄怆的爱情悲剧。

    空间《文城》爱情悲剧家庭心理错位

    《佩德罗·巴拉莫》的听觉叙事研究

    吴兰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佩德罗·巴拉莫》旨在表现大革命时期,在佩德罗·巴拉莫这样的恶霸的统治下,墨西哥农村破落不堪、民不聊生的惨状。作品叙事手法独特,多个叙事者基于不同的视角进行叙事,时空交错,人物故事线交错。作品还充斥着各种声音。作者多借由对话、独白、呓语来建构故事。除此之外,作者还描摹了丰富的自然之声和物声。这些音景时而也会凸显为前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此外,声音具有不聚焦和虚幻的特点,叙事者聆察的信息更繁杂,也留有想象的空间;而发自肺腑的声音又能更直接地表达人物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该文将基于听觉叙事相关理论,研究作品的声音,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佩德罗·巴拉莫》鲁尔福听觉叙事音景聆察苦难

    对等理论下《老子》德译中的概念隐喻认知——以卫礼贤《老子》德译为例

    尹一帆
    21-2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在国内学者研究中再次形成"老子热",虽然中德对《老子》研究成果颇丰,但基于译本层面研究其概念隐喻的少之又少,且国内以卫礼贤德译本为例对此进行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该文特选取崇文书局推出的荆楚文化系列典籍中汉德对照的卫礼贤《老子》德译本,采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进行研究,意在探求卫礼贤是如何理解与处理《老子》中的隐喻表述,并在对等理论的支持下探讨其译介的精准性,明确隐喻的正确译介对传达老子思想和中华文化价值的重要性。经研究发现,卫礼贤对《老子》概念隐喻的德译虽有偏颇之处、可优化的空间,但总体上实现了对等,他通过灵活运用翻译策略及技巧,准确传达出了《老子》的目标域和蕴含的道家思想,为德语读者理解中国古典文籍的概念隐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对等理论德译《老子》隐喻卫礼贤道家

    国际中文教师课堂支持性言语行为标记研究

    李维婷李丹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基于社会语言学中的"新言语行为分析"理论,通过对28位国际中文教师课堂话语的转写,分析了国际中文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语篇支持性言语行为标记和人际支持性言语行为标记的情况和特点。其中,在语篇支持性言语行为标记中,语义连贯标记的使用远多于动作连贯标记;在人际支持性言语行为标记中,使用最多的是求应标记,其次是宣示标记和回应标记。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中呈现的国际中文教师言语行为的情感性特点、教师使用的情感策略及国际中文课堂上独特的师生角色关系,以期为教师言语行为分析及教师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国际中文教育教师话语新言语行为支持性言语行为标记师生角色关系教师情感策略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的词汇日译策略

    许晴刘军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政策实施以来的第10年,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服务我国的外宣工作,该研究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及中央编译局翻译的日文版『改革の全面的深化について』为语料,从词汇翻译探讨其使用的日文翻译策略。具体而言,该文结合实例探讨了缩略语、中日同形词、比喻、俗语等的翻译方法,并在陈岩和孟海霞研究的基础上更加细化了部分词汇的翻译策略,希望通过对词汇日译策略的探讨,为政治类文献的日文翻译提供参考,服务于我国的外宣工作及日语翻译教学。

    全面深化改革日语翻译翻译策略外宣翻译词汇翻译翻译教学

    语言元功能视角下高校网页英译分析——以云南大学为例

    谢雨杨玉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教育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高校国际化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而各高校英文网页是教育外宣的重要门户。因此,高校网页英译就成为外宣翻译研究中的重点。该文以韩礼德提出的语言元功能为理论框架,评估云南大学中英网页平行文本的语言元功能对等情况,分析其英文网页中学校简介和新闻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并提出语言元功能角度的高校网页英译启示:就概念元功能,应对文本篇幅进行删减,文化特色词汇采用阐释译法;就人际元功能,应增译语气附加词,省译政治特色的补语;就语篇元功能,应对主位进行适当调整,增添衔接词。

    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语篇元功能元功能对等高校网页英译外宣翻译翻译技巧

    维吾尔语谚语中的比喻修辞格翻译研究

    周游刁小卫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谚语作为民间智慧的结晶,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维吾尔语谚语具有其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色彩,含有比喻修辞格的维吾尔语谚语更是设喻多样、形式丰富、独具一格。因此,在互译时往往会受到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生产方式、民族文化及人们的生活思维等取向的差异,致使比喻所对应的联想意向及意义也大不相同,受此影响,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灵活运用相关翻译方法、翻译技巧,使文章通顺达理。该文以华锦木、刘宏宇所著《维吾尔语谚语与文化研究》中的维吾尔语谚语为语料来源,从维吾尔语比喻型谚语的汉译出发,对维吾尔语谚语比喻修辞格的分类、翻译原则和翻译优化策略3方面进行了初步探析。

    维吾尔语谚语比喻修辞格翻译方法翻译技巧文化差异

    评价理论下态度资源的英译——以朱明《黄帝内经·素问》英译本为例

    欧智华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态度系统指的是人们在受到心理影响后对行为和现象进行的判断和评价,与人的情感相关,包括判断、情感和鉴赏三个子系统,从翻译角度来讲,译者的主观价值取向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译者如何在译文中体现原文的评价意义。《黄帝内经·素问》的英译本广泛应用情感、判断和鉴赏态度资源,反映了人体健康与情绪、自然规律、治疗方法的关系。该文通过语料分析工具UAM分析《黄帝内经·素问》原文和朱明英译本中的态度资源,探讨朱明译本的英译策略,包括态度意义的对等传递、对原文的态度意义有所取舍,以及直接表达原文的态度意义,揭示了翻译中文化适应性的重要性,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新视角。

    态度资源《黄帝内经·素问》价值取向翻译策略直译U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