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孙义良

月刊

1000-520X

WTXB@chinajournal.net.cn

027-87192147

430079

武汉洪山区珞喻路461号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体育学术期刊,三次入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国际体育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1959年创刊,是我国最早的体育学术期刊之一。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以突出学术性、实用性为特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蓄,积极反映体育科学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救亡图存到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体育观念的内涵拓展

    岳游松刘素萍
    1-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作为一场整体性的社会变革,不同的历史阶段锻造了不同的体育观念机理。引入身体作为体育观念的分析工具,思考现代化进程中体育观念的迁延与更新。发现近代以来体育观念大体经历:鸦片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存亡的危机,改造身体以强种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观念转向了为国家建设以兴国,强调了对身体的模塑;改革开放时期以发展市场经济为主旨,身体被重构,以适应市场发展需要;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人民至上"理念的引导下,体育观念的演变不仅加强了人的主体性在体育发展中的地位,也呈现出体育与人的共同发展的普世关怀。身体作为权力-话语-知识的运作基点,从被动规训到主体性凸显,也就是体育观念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内涵不断拓展的过程。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观念身体内涵价值取向

    智能传播时代大型体育赛事的媒介话语构建策略与反思——兼议国内三大主要平台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传播实践

    李金宝鲁恒志李馨雅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年一届的世界杯,是媒体建构自己传播话语的重要机会。媒介话语研究已经从内在的媒介文本结构走向涵盖媒介生产-文本-受众等多环节的动态建构。在卡塔尔世界杯媒介话语构建中,获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授权的咪咕视频、抖音,利用自己平台特点实现了自身的媒介话语构建。从内容、技术、资本等视角分析央视、咪咕视频、抖音三家平台对卡塔尔世界杯的媒介话语构建策略,总结智能传播时代传播平台在平台框架、商业逻辑、新媒体技术、版权利用中的媒介策略构建方法。从话语霸权、官方与民间话语疏离、技术掌控下娱乐至上等方面,分析在竞争与合作模式下,对新技术引领的大型体育赛事传播媒介话语构建的反思。

    智能传播媒介话语体育赛事媒介建构传播技术

    中西方体育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价值取向及其深层动因

    王翔鲍海波武赟恺
    15-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冷战时代,随着文化的价值功能被重新定位,文化软实力竞争日益成为大国之间进行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美国等西方大国的体育文化软实力战略不同程度地充当了对外政策的工具,其目的在于按西方价值偏好塑造"新的他者",重建西方体育主导地位;中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则始终聚焦于自身发展,塑造"新的自我",使中国以和平发展的崭新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商业文明造就的西方体育文化作为世界体坛的一种强势文化,是西方现代性主流文化的衍生物,一定程度上带有"西方文明优越论"的文化偏见;而中国体育文化与生俱来地携带着中华文明天下观和美德伦理的先天基因,本质上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具有德性和包容性的柔性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处理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关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体育文明,是中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

    体育文化软实力塑造"新的他者"塑造"新的自我"价值偏好西方体育文化

    《体育法》司法适用:从实证到法理的考察——面向良法善治的中国式体育法治现代化

    王群官执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 150 篇法院适用《体育法》裁判文书的时间序列、案件类型、援引条款以及审理程序、结果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目前我国适用《体育法》案例总体数量较少但呈逐年增长态势;民事案件占绝大多数;法律条款援引不均衡,司法与仲裁管辖争议成焦点;绝大多数案件未进入法院实体审理程序。对此我们不仅要从现象中具体描述"现状是什么",更要从法理高度深度挖掘现状"为什么是这样"。事实上这里既有法制定层面上立法内容和立法技术不完善的立法瑕疵问题,亦存在法实施层面上"同案不同判"和司法纠纷"闭环"解决的司法公正彰显不够问题。虽然 2023 年新《体育法》试图回应并克服这些弊端,但仍不足以适应中国式体育法治现代化的新要求。未来应树立体育立法与司法联动的整体体育法治观,在立法层面根据新《体育法》及时制定相应制度的细化规则,完善配套制度,提升立法操作性;在司法层面及时出台针对性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探索增设专门的体育法院或法庭,提升司法公正性,以体育立法和司法的双向重塑推动中国式体育法治现代化的行稳致远。

    《体育法》实证研究法理反思体育法庭中国式体育法治现代化

    反兴奋剂教育的立法反思与规范形塑——基于中国高水平运动员及辅助人员反兴奋剂教育情况调查的实证研究

    李茵晖黎浩田章晓菲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兴奋剂条例(修订草案)》新增了关于反兴奋剂教育的一系列规定。值此修法之际,评估反兴奋剂教育的实际效果,对于反兴奋剂教育规则的规范塑造尤为重要。这涉及探寻何种因素显著影响了反兴奋剂教育效果,以及基于对这些显著影响因素的考量,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反兴奋剂教育规则体系。对此,笔者进行了一项针对中国高水平运动员及辅助人员的反兴奋剂教育情况调查。研究发现,反兴奋剂教育活动的规格、时长、频次以及受访者的项目类型和学习意愿等因素对反兴奋剂教育效果起着显著作用。基于此,笔者提出应当从义务与权利规则整体均衡、规则设置考量要素系统均衡、规则内容构设动态均衡三个维度形塑反兴奋剂教育的法律规范,推动该领域规范供给的科学化、精细化,以确保在法治框架内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兴奋剂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反兴奋剂教育规则体系规范塑造均衡模型高水平运动员

    体育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理、阻滞障碍与对策建议——基于TOE理论视角

    胡若晨朱菊芳刘雨欣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基于TOE理论视角对体育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表征、作用机理、阻滞障碍与突破路径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体育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理主要从"数字技术—产业组织—发展环境"三个维度解构,分别发挥夯实转型基础、增强竞争优势和保障转型过程的作用。但在转型过程中依旧存在数字化体育消费场景建设"量质不足","数字+体育"复合型人才匮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自生能力偏弱,产业间数据协同联动机制缺乏;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滞后,落地成效不理想等阻滞障碍。进而提出:推动数字体育消费场景增量提质,拓宽"数字+体育"人才培养渠道;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自生能力,构建共享高效的产业间数据联动机制;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优化数字化转型的保障环境等对策与建议。

    TOE理论高质量发展体育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作用机理

    以"揽雀尾"为切入点的太极拳技术结构及"舞对合彀"的训练方法

    徐亚奎杨建营王宾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极拳当前发展存在的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因过分突出健身养生而忽视了作为"拳"之本质的技击。为探寻太极拳的技击本体,便于明晰太极拳的技术结构及相应的训练方法,以太极拳的核心技术"揽雀尾"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修体悟等方法展开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揽雀尾包含了从下向上的掤势、左右转动的捋势、向前逼近的挤势、后坐下引的挂按、弓步向前的推按等技术环节,是一个涵盖上下前后左右 6 个方向的立体综合技术,在太极拳中处于核心地位;(2)以揽雀尾为核心的太极拳技击训练包括单人舞练、双人对打两方面内容,两者是"舞对合彀"的技术结构,即单人舞练的目的是对打实战,舞练内容与实战内容完全一致;(3)单人舞练训练可以按照外部身体结构的完整训练、内部劲力的整透训练、攻防转化的流畅训练、单势拳路的多样化次第训练 4 个逐步进阶的步骤依次推进;双人对打训练可按照预备对峙、组合套招、拆招变势、融合归一 4 个逐步进阶的步骤依次推进。并从进攻方法、技法进阶、技击理念与训练等方面归纳了"揽雀尾"一脉相承的武学思想。

    太极拳揽雀尾技术结构训练方法舞对合彀

    俞大猷"实用性"武学思想形成的社会史阐释及当代启示——基于《剑经》的文化考察

    甘炜荆纪东马文友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剑经》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俞大猷武学思想在《剑经》中的"实用性"表现进行分析并阐释其形成的社会史原因。研究表明,俞大猷武学思想的"实用性"主要表现在《剑经》中融入军事思想的格斗战术、杀伤性强的技术和拍位理念等方面;俞大猷"实用性"武学思想形成的历史社会动因有三:其一,长期在军事前线的殊死战斗为俞大猷"实用性"武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其二,闽南社会环境影响下的务实尚武之民风为俞大猷"实用性"武学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其三,"知行合一"学说及其对个人"批判性思维"的塑造为俞大猷"实用性"武学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在对《剑经》进行文化考察的基础上,得出当代武术要想获得良性传承与发展,应以国家需求为价值导向,切实维持拳种的风格特征,同时武者在此过程中也要做到"知行合一"的启示。

    俞大猷《剑经》武学思想实用性知行合一拳种特征

    运动负荷对抗阻训练下皮层神经活动特征的影响:来自fNIRS的证据

    贾彬彬李丹阳吕辰楠吕万刚...
    63-7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不同负荷抗阻训练过程中的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进行监测,探究高负荷训练过程中的皮层神经活动特征。方法:以 18 名成年男性为实验对象,采用 4(运动负荷:20%1 RM、40%1 RM、60%1RM、80%1 RM)*3(兴趣区:初级运动皮层(M1)、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PMC-SMA)、背外侧前额叶(DLPFC))的被试内设计,对深蹲训练过程中的大脑皮层含氧血红蛋白浓度(HbO)进行测量,同时使用主观疲劳量表和心率手表监控内部运动负荷。结果:(1)在动作执行阶段,运动负荷越高,HbOmean 水平越低,间歇阶段的HbOmean 水平在 20%1RMK-60%1RM范围内不断升高,但 80%1 RM下的HbOmean相比 60%1 RM却出现明显下降;(2)M1 和 PMC-SMA 在动作执行阶段较 DLPFC 表现出更低的HbOmean 水平,在间歇阶段较DLPFC表现出更高的HbOmean 水平;(3)运动负荷和兴趣脑区存在交互作用,在动作执行阶段,运动负荷对抗阻训练下皮层HbOmean 水平的调节在M1 和PMC-SMA区域更明显,但这种调节效应在间歇阶段出现减弱的趋势;(4)随着运动负荷的递增,训练前后的主观疲劳等级差异和平均心率出现明显增加。结论:(1)大脑皮层在抗阻训练动作执行初期有一个能量损耗引发的负激活阶段,并且负激活程度和负荷大小成正相关;(2)运动负荷和大脑皮层激活强度在动作执行后续阶段呈非线性相关,即中低负荷范围内激活强度与负荷同步上升,高负荷条件下出现下降;(3)M1、PMC-SMA较DLPFC在抗阻训练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主动调控角色。

    运动负荷抗阻训练近红外功能成像皮层神经活动

    我国体育院校运动项目学院办学模式:形成逻辑、现实困囿及纾解方略

    何东彭小伟王志强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历史研究法,对现阶段我国体育院校运动项目学院办学模式的形成逻辑、办学定位、生源质量、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学训练模式等展开综合分析。研究认为,我国体育院校运动项目学院办学模式的形成以延续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良与探索为动因,以借助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的推动与牵拉为契机,以落实国家体育与教育政策的要求与倡议为目标。目前存在培养目标要求精度失准、课程体系支撑功能失效、师资队伍专业结构失衡、协同育人机制失全、就业出口失畅等现实困囿。对此,从战略决策、培养规格、课程支撑、师资保障、多元协同等维度,提出以区域优势为基础的项目选择和专业设置,以职业能力为追求的目标定位和要求设定,以"需求引领""产出导向"为理念的课程体系重构,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的师资队伍打造,以体系建设为关键的"校政社"融合载体形成等纾困举措。

    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体育高等教育运动项目学院办学模式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