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船海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船海工程
船海工程

刘祖源

双月刊

1671-7953

chgck@whut.edu.cn

027-86551247;86544447

430063

武汉市武昌区和平大道1040号

船海工程/Journal Ship & Ocean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有关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的工程研究和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新成果,先进生产技术和经验等方面的论文,并根据我国造船工业发展的需要,介绍国外先进的造船技术、造船工艺及有效的管理方法及经验,同时还适当选题发表通讯导航、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论文。服务对象是全国造船工作者,特别是从事造船科研及制造、工艺组织、造船管理技术人员和工作者,以及有关设计、科研人员和院校师生。其办刊方针是:立足武汉、面向造船工业,服务于造船科研、生产和管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一代航运系统的未来船舶技术展望

    严新平刘佳仑胡欣珏范爱龙...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来船舶技术对于新一代航运系统至关重要.为推动国际海事组织IMO所提出的航运智能化与绿色化进程,展望未来船舶技术发展方向.探讨未来船舶跨域协同架构关键技术,提出未来船舶发展的首要任务.明确以"船-岸-云"技术架构及"岸基驾控为主、船端值守为辅"运行模式为核心的未来船舶发展目标.强调我国应加快相关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构建船舶岸基驾控系统,促进多领域合作,持续向造船强国和航运强国的发展目标迈进.

    新一代航运系统未来船舶"船-岸-云"架构船舶智能化船舶绿色化

    12 000 m3 LNG加注船液货舱初步设计分析

    郑坤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中国海油计划建造的12 000 m3 LNG运输加注船,结合LNG加注船技术特点及国际现有和计划建造的LNG燃料动力海船情况,对液货舱的舱容确定、型式选择、材料选择、设计蒸汽压力确定等方面进行分析,形成12 000 m3 LNG运输加注船的液货舱基础参数方案,同时分析液货舱罐体尺寸初步选择及优化需要考虑的因素,为后续液货舱进一步设计提供技术基础.

    LNG加注船液货系统C型舱罐体尺度优化因素

    氨作为船舶替代燃料技术发展及挑战

    李欣欣程昊罗婷婷张月...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航运业逐步提升的碳减排要求,对氨作为船舶替代燃料的技术发展及未来可行性进行分析.通过氨作为船用燃料产业链中制备、运输、利用等环节中涉及的核心技术现状研究,分析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未来氨燃料船舶的发展面临的挑战并进行总结展望.研究表明,氨作为船舶替代燃料大规模推广应用还面临着技术成熟度不够、安全法规暂不完善、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合作力度不够等技术和商业难题,需要从政策支持、创新平台、标准体系全方位布局,保障核心技术、关键设备的研发攻关,积极探索应用示范工程,推进其产业化发展.

    船用燃料减碳

    基于数值分析数字孪生技术在船海工程中的应用

    赵云飞黄国良夏华波吴昊...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型船海装备监测数据应用质量差,风险评估困难等问题,结合数字孪生新技术,利用监测数据为船海装备风险分析模型搭建提供新思路.结合航海大型装备特点,分析目前船海装备风险评估分析过程中的挑战和机遇,以数值分析方法为基础,结合大数据分析、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论述了船海大型装备数字孪生体的发展方向.利用数值分析结合大数据模型,搭建数字孪生体,可以深度应用监测数据,为船海装备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研究结果为船海大型装备作业工艺及风险评估体系模型提供参考.

    船海装备数值分析数字孪生风险评估

    智能船舶机舱设备健康状态评估技术及应用

    时光志石峰李永杰翟东...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船舶机舱设备健康状态评估方法和应用进行分析,并进行系统优化设计.引入故障树分析方法和多参数模糊评估方法,设计实现了船舶机舱设备健康状态评估系统.以某型号柴油机实验数据为输入,构建样本数据集,对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测试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系统状态识别率达到 90%以上,系统在柴油机主机健康平稳性评估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提出的船舶机舱设备的健康状态评估优化设计方案可为后续机舱设备健康状态管理提供参考.

    多参数模糊综合评估智能机舱健康状态评估故障树分析

    基于BOG回收的多槽车对船LNG加注方案设计

    刘淼儿李欣欣李恩道程朋...
    25-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中大型LNG双燃料船舶槽车加注时间长、BOG排放多问题,提出可进行BOG回收的多槽车加注方案并进行设计优化.以国内新建某LNG受注船具体加注需求为例,通过模拟在加注过程中不同压力工况下BOG产生量,针对性开展多槽车加注及BOG回收方案的关键设备选型、工艺流程计算,并详述使用多槽车向船上进行干燥惰化、冷舱、加注及BOG回收详细操作步骤.该方案可实现连续加注作业,解决中大型LNG船舶加注及BOG回收技术问题,有利于船舶航运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LNG加注车对船BOG回收

    载人潜水器有机玻璃视窗蠕变-疲劳特性分析

    谌伟张毅罗良高华轩...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棒状有机玻璃试样进行短期蠕变试验,揭示载人潜水器视窗玻璃材料的蠕变特性.开展有机玻璃蠕变断裂试验,获得有机玻璃材料的蠕变断裂寿命,给出蠕变断裂时间和保载应力水平成双对数线性相关的结论及相应的线性拟合方程,并开展拉伸疲劳试验获得不同峰值应力下的拉伸疲劳寿命.对300 m观光潜器有机玻璃视窗在不同下潜深度下的应力水平进行分析,并结合基于线性累计损伤理论的时间寿命分数法,实现对300 m载人潜水器有机玻璃视窗考虑保载蠕变的疲劳寿命估算.

    有机玻璃视窗载人潜水器疲劳寿命蠕变-疲劳时间寿命分数法

    基于IMO温室气体减排的某船队减碳路线

    周毅李萌赵仲秋李国刚...
    33-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温室气体变化,国际海事组织(IMO)提出 2030 年较 2008 年碳强度降低 40%,2050 年实现国际航运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减排战略,国际航行船舶需采取适当措施满足IMO减碳要求;同时中国提出"3060 双碳目标",2030 年前CO2 排放达到峰值,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利用某船队减碳分析模型,以某航运公司船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燃料路径.评估结果表明,以绿氨和绿甲醇为主要燃料的路径,同时考虑碳捕捉,可实现碳中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目标船队的减碳路线,对国内船队碳减排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碳减排碳强度船队减碳分析模型碳减排成本碳达峰碳中和经济性

    拖挂载荷下复合材料水下防护结构损伤分析

    石锦坤郑仁杰刘晓彬陈第一...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水下防护结构的材料开展海水劣化和材性试验,证明玻璃纤维和乙烯基酯树脂组成的复合材料在海水浸泡后仍具有很高的强度.根据海底管道终端的功能需求对水下防护罩展开结构设计和铺层设计.并基于Larc05 损伤准则,借助ABAQUS对所设计的水下防护罩展开拖挂载荷下的损伤分析和研究.分别对有无帽型加强筋的两种防护罩上的4 个不同拖挂位置进行加载、计算和分析,发现结构最容易发生的是基体损伤.无帽型加强筋的防护罩在位置3 和4 相对位置1 和2 更容易出现损伤.有帽型加强筋的防护罩相对无帽型防护罩,在位置2 处的承载力下降了29.6%,发生纤维断裂损伤,剩余位置处承载力都有所提升.

    水下防护结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结构设计Larc05准则损伤预测

    船艏装载原油外输软管动力影响因素分析

    郑晓涛胡轲陈德庆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船艏装载原油外输软管安全作业问题,进行软管动力响应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集中质量法,建立船艏外输漂浮软管与穿梭油轮和FPSO的整体耦合动力分析模型,分析影响软管受力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软管受力最小的方案,并给出软管安全作业的环境工况.计算结果表明,在作业工况下设计漂浮软管管串长度为170.6 m,FPSO与穿梭油轮的距离为80 m,此时软管的有效张力最小.提出软管的极限作业工况范围为流速1.1 m/s,浪高7m.研究提出的软管外输方案可为船艏外输漂浮软管设计提供参考.

    船艏外输动力响应敏感性分析漂浮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