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文教资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文教资料
文教资料

何永康

旬刊

1004-8359

wjzl@vip.163.com

025-83951252

210097

南京市宁海路122号

文教资料/Journal 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职业技能大赛如何将"以赛促教"落到实处——基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

    李丽吕宏灵
    156-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技能大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的群众性竞赛活动.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目的之一是将"以赛促教"落到实处,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因自身的特点容易造成其专项的职业技能大赛与实际的专业教学相脱节、本专业的学生特点与岗位能力需求相脱节等现实困局.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专业建设上重视和强化专业调研工作、教学改革上真正落实"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教学理念、专业实践环节上不断完善管理监督和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入手.

    职业技能大赛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专业教学

    基于中高职衔接的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研究

    黄晓娥
    160-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高职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高职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在中高职衔接背景下,如何进行改革和优化,以适应学生发展需求、提升教师教学效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将在中高职衔接视域下,探索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价值意蕴、必要性以及路径,以期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为高职数学课程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和路径,从而促进中高职衔接工作的深入推进,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中高职衔接高职数学课程改革

    基于场域理论视角的高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策略研究

    王秋铭
    164-16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做好"三全育人"体系的搭建是高校做好育人工作的关键起点,但在当前构建"三全育人"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高校普遍还面临着各机构协同不够、壁垒众多等问题.依据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可以发现"三全育人"体系由权力场、学习者场、教育场等多元子场域构成.关于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协同治理的提升和改善,需要在复杂关系中厘清逻辑关系和制约因素,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维持场域关系动态平衡;调节协同机制,实现资本转译利益共享;场域耦合交互,推进教育资源场域资本转译.

    "三全育人"场域理论视角高校协同治理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项目融资"课程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研究

    陈中钰司马宏昊
    167-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以人工智能赋能高校"项目融资"课程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优化,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通过分析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局限性,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项目融资"课程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核心特征,并提出了以整合多学科、关注学生自身成就动机为核心要领的中小型项目的教学模式,以期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一种满足学生个性化与实践需求的新思路.

    人工智能项目式教学"项目融资"课程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师范生数字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邓茜瑞胡少明
    172-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培育师范生数字素养具有赋能教师后备队伍专业化发展、适应未来教育发展需求、推动教育公平等多重价值意蕴.然而,在高校的培育过程中,却面临着师范生数字技能参差不齐、培育体系不完善等现实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本文提出三条优化路径:外部调控布局数字资源供给、因校制宜深度融合数字教学和内部赋能激发学习主体意愿.

    数字化转型数字素养师范生培育路径

    多元读写教学法下非英语专业学生讲述中国故事能力的培养

    刘秋喜
    176-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调查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华文化表达能力的现状,以及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华文化内容的呈现情况,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里中华文化元素融入的情况,并以多元读写教学法为理论框架,探讨其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华文化的作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实现价值引导.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化融合,有效提升其理解中华文化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民族使命感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自觉性和自发性,培养学生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多元读写非英语专业讲述中国故事

    理科师范生STEM教学行为意向的实证研究

    劳荆华蒋慧蓓
    180-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科师范生的STEM教学行为意向是推动STEM教育发展的关键.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对浙江省三所师范高校的理科师范生进行研究发现:理科师范生的STEM教学行为意向总体上呈现中等偏上水平;男生的STEM教学相关知识丰富程度显著高于女生;低年级学生的STEM教学行为意向显著高于高年级;STEM教学价值、STEM感知行为控制能对理科师范生STEM教学行为意向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STEM教学相关知识通过影响STEM教学态度和STEM感知行为控制,进而间接提升理科师范生STEM教学行为意向.上述发现可为优化STEM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依据,进而助力STEM教育更快发展.

    理科师范生STEM教育行为意向

    智慧教学视域下的英美文学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陈秋玲
    187-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与应用的大背景下,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共识.本文剖析了智慧教学的内涵与特征,并在分析我国英美文学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智慧教材体系构建、智慧教学团队建设、智慧教学模式探索三个方面出发,尝试构建英美文学的智慧教学体系.

    智慧课堂英美文学人工智能教学体系

    基于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高校隐性课程设计思考

    陈怡
    190-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校教育不应局限于仅传授学术知识,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提升.社会与情感能力包括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隐性课程在培养社会与情感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回顾了隐性课程的产生和发展历程,通过分析隐性课程的概念和特点,探讨了隐性课程在高校中的具体应用和实施策略,即课程目标应注重价值生成、课程内容设计应体现个性化、课程实施应贴近生活情境.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也将为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新的路径.

    社会与情感能力隐性课程高校课程设计

    新时代"五育融合"实践路径与评价改革研究

    李淑雯何雪
    194-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五育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学校"五育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同,形成合力.首先,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学校"五育融合"的内涵和意义;其次,要发挥好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四个主体的作用;再次,要不断健全学校教育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体系;最后,要建立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新时代"五育融合"的评价改革研究需要确立以"五育融合度"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在推动评价方式多元化与信息化的同时,推动评价改革与已有评价体系的对接,最终实现全面育人.因此,教育内外系统应通过加强"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普及与培训、构建系统性和整体性的政策体系、建立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等举措,实现"五育融合"的全面推进.

    "五育融合"实践路径评价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