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物理教学探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物理教学探讨
物理教学探讨

廖伯琴

月刊

1003-6148

wljxtt@swu.edu.cn

023-68253274

400715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1号

物理教学探讨/Journal Journal of Physics Teaching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面贯彻党的教方针,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为教育服务的方向。充分发挥师范大学的学科优势,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刊物力求反映基础物理教学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对教改中的“前沿”,热点问题及时作动态报道,达到“教”有所用,“学”有所获的目的,为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试论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社会责任教育——现实意蕴、主要问题与实践进路

    于海波于霆杨振东孟璨...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责任是现行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重要组成.社会责任教育的提出和实践,凸显了物理课程与教学改革在落实物理教育的人文性、高阶性和价值性方面的重视和努力.然而,现实物理教学中,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还面临着诸多教学难题.解决这些问题任重而道远,具体可尝试从"明确教学目标指向,凸显社会责任教育地位""显化物理学史教学,激发学生社会责任动机""增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社会责任能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保障社会责任教育有效落实"等多个方面作出努力.

    社会责任教育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进路

    指向结构化的复习教学策略——以高中物理力学规律教学为例

    张岳君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结构化有助于深度理解知识、统摄知识,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针对高中物理复习教学中知识碎片化、零散化的现状,以高中物理力学规律为例,提出结构化教学的策略.探索利用结构化的思维,优化复习模式,提升复习效果.凝练了结构化教学的三大实践策略:知识体系结构化、解决思维结构化和认知迁移结构化.

    复习教学结构化策略物理模型建构结构化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内容"跨学科实践"教学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赖玉华戴赟刘军
    11-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物理课程新增的"跨学科实践"主题,对赣州市及市外若干中学物理教师开展"跨学科实践"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原因探讨,提出实施策略建议.

    跨学科实践物理核心素养现状调查

    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一"动态平衡"微专题课堂教学

    郜攀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微专题教学有助于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理解学科知识本质.以"动态平衡"微专题教学为例,采用真实实验与虚拟实验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模型的建构过程,在提升关键能力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相关概念与规律的深度理解.

    深度学习动态平衡微专题教学

    微变物理情境下"一题多变"的习题教学——以课本中的一道例题教学为例

    田维金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普通高中物理课本中的例题教学为例,从微变物理情境着手去探索"一题多变"的习题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灵活运用物理知识,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开拓学生创新思维的维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微变情境一题多变科学思维培养

    基于TCAM模型的初高中衔接教育课堂探究——以初高中物理"共点力平衡"知识点衔接为例

    孙承峰张书振高婷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心素养立意下的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素养全程贯通培养,衔接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无缝链接.学校体制建设、教师课堂教学、初中学生学业健康成长对衔接教育的课堂提出了现实需要.从分析课标、研究教材入手,发现断层断面,捕捉初高中教学内容衔接点,实施嵌入式TCAM课堂范式,在初中课堂开展拓展性衔接,在高中课堂实施引接性衔接.在衔接教育的过程中,从创新真实情境衔接问题入手,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迁移应用并能够初步建立模型,实现学生素养的贯通成长.

    TCAM模型衔接教育课堂教学

    基于单元情境的初中物理教学实施方略——以"压强"单元教学为例

    黎玉斌夏波刘安刚刘宇...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指向单元的情境化教学,以其整合性、互动性、牵引性等特点,有利于建构单元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时代物理课程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通过厘清单元情境的内涵及作用,形成了基于单元情境的教学设计策略,即"单元情境设计:体现'物'与'境'的整合性""学习活动设计:体现'物'与'境'的互动性""活动支架设计:体现'物'与'境'的牵引性",并以"压强"单元教学为例介绍策略的应用.

    单元情境教学策略教学案例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浮力"创新教学设计与实施

    汪水根王雪松张生情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需要实现教学取向的变迁,从单纯的知识获得转变为核心素养的培育."浮力"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核心概念,在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巧设进阶情境,培育物理观念""创新模型教具,培育科学思维""探寻规律生成,培育科学探究能力"三个实践路径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核心素养实践路径浮力教学设计

    科学思维视域下高效习题课堂设计——以"碰撞模型拓展"为例

    霍伟东
    38-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模型建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针对高三习题课"碰撞模型拓展"进行教学设计.针对"滑块-弹簧"模型,深化对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两种特殊情况的理解,并把此方法拓展到其他较复杂模型,使问题得到简化.面对大量不同模型,让学生建立起"模型归一"的思维,尝试在普通的物理课堂中通过课程设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科学思维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模型归一

    基于任务分析法的"电容器的电容"教学梳理

    陈书鹏陈刚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容器的电容"是高中教学的难点,教师在此节教学活动的安排上往往存在着一些困惑.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视角看,符合学生学习机制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教学任务分析法就是根据这一原则梳理物理概念获得过程中的各个子环节,讨论学生获得各个子结论的学习机制,以指导教师有层次地安排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达到有效学习为目的.梳理了"电容"概念建立过程中的 3 个结论及其子结论,并讨论了这些子结论获得的逻辑机制和建立过程,以求在教学上有所启发.

    电容信息加工心理学任务分析法教学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