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卫生职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卫生职业教育
卫生职业教育

孙兆文

半月刊

1671-1246

dzgiwx@zzs.gs.bnet.cn

0931-8279881,8266171

730000

兰州市东岗西路60号

卫生职业教育/Journal 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以反映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我国高中级卫生职业教育领域惟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在我国卫生职业教育领域具有广泛而重大的影响。杂志为半月刊,是我国医学教育类期刊中出刊周期最短,期容量最大的期刊,也是我国医学教育类期刊中惟一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社会效益高和经济效益佳)期刊”的杂志。因此,她是广大医学教育和临床工作者了解信息,交流经验,表达成果的最佳选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中国智慧教育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CCBL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张小玲田志逢魏乔石莺...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中国智慧教育背景下,基于能力导向理论,探讨临床病例(CCBL)教学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成效。在新教学模式引导下,突出病理生理学理论与临床之间的对接与融合,注重学生临床高阶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将思政元素有意识地融入教学实施过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中国大学慕课、超星等平台的教学资源优势,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数据进行收集。分析结果显示,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和职业情感,拓展其临床思维,为相关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思路与经验。

    数字中国智慧教育OBE理念病理生理学CCBL

    工作场所心理暴力对实习护生职业认同及情绪劳动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罗琦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实习护生遭受的心理暴力、职业认同、情绪劳动现状,探索心理暴力与职业认同、情绪劳动间的相关性,为护生防范心理暴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 98 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暴力量表、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护士情绪劳动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年龄、学历、实习满意度是影响护生感知心理暴力的因素,护生遭受的心理暴力、职业认同、情绪劳动均处于中等水平;心理暴力与职业认同、情绪劳动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心理暴力与护生职业认同及情绪劳动具有相关性,高校和教学医院应提升护生心理暴力防范及应对能力,帮助其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实习护生心理暴力职业认同情绪劳动

    实习护生循证护理实践机会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迎红柳雨婷周诗琪彭盼...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循证护理实践机会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 2024 年 2-4 月在武汉市 4 所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 149 名护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一般资料表、循证护理实践机会感知量表、循证护理实践意愿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习护生循证护理实践机会感知量表得分为(4。02±0。72)分,其中组织维度得分较高,护士、患者维度得分相对较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从事护理工作的意愿、英语等级和循证护理实践意愿是实习护生循证护理实践机会感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实习护生循证护理实践机会感知处于较高水平,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应注重提高实习护生的循证护理实践机会感知水平。

    实习护生循证护理实践机会感知

    护理专业应届生职业决策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杨莉洁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护理专业应届生的职业决策现状,分析其潜在剖面类别及人群特征。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医科大学2023 年护理专业应届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职业决策困难问卷、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心理弹性问卷进行调查,并对其职业决策困难特征进行潜在剖面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其潜在剖面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 365 名护理专业应届生,其职业决策分为 3 个类别:低困难组(20。3%)、中困难组(49。6%)和高困难组(3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就业形势评估、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家庭支持和心理弹性水平是护理专业应届生职业决策困难潜在剖面类别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护理专业应届生职业决策困难存在明显异质性,护理教育者应根据不同潜在剖面的影响因素开展个性化职业教育咨询和干预,以减少护生的职业决策困难。

    护理专业应届生职业决策潜在剖面

    服务学习理论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王雨婷刘金怡陈三妹金孔军...
    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服务学习理论在社区护理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本院 2021 级两个班级的护生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以服务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团队综合性实践教学模式,并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97%以上的试验组护生对实践教学理念、内容、形式、考核表示满意,90%以上的对 3 项综合性实践活动表示满意,试验组期末考试成绩、综合成绩、人文关怀能力、创新能力、共情能力、社区护理感知能力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将服务学习理论融入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可促进护生内化理论知识,提高其创新、人文关怀、共情、社区护理感知等方面的能力,使得知识—技能—服务融为一体,构建出社区护理课程实践平台—基地—社区联动的教学体系。

    服务学习理论社区护理护理教育

    混合式实验教学在药学综合实验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何希瑞杨燕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混合式实验教学逐渐成为药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药学综合实验课程中混合式实验教学的研究,探讨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式实验教学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将虚拟仿真教学与实验室教学结合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药学实验教学的教育和实践价值,提高药学本科生的专业素质、实验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药学综合实验混合式实验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验室教学

    大一新生心肺复苏学习意愿和现场实施意愿的调查分析

    孙曦冉覃朝晖刘晨旭许铁...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徐州市大一新生心肺复苏学习意愿和现场实施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大学生心肺复苏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徐州市 3 所大学 9 887 名大一新生,对其心肺复苏学习意愿与现场实施意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9。1%的大一新生愿意学习心肺复苏知识,培训方式优先选择模拟演练、面授教学等;76。8%的学生愿意现场实施心肺复苏。多因素分析显示,愿意实施心肺复苏、生活质量自评好的大一新生心肺复苏学习意愿更强,愿意学习心肺复苏知识、经历过意外事故、医学类院校的大一新生心肺复苏现场实施意愿更强。结论 大一新生对心肺复苏学习意愿强烈,也愿意对心搏骤停患者现场实施心肺复苏。应将心肺复苏培训纳入大学生安全教育,促进大学生心肺复苏教育的普及,提高该群体的心肺复苏技能,提升应急救护能力。

    心肺复苏学习意愿现场实施

    本科护生灵性照护认知与道德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王垚钰祝陈平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便利抽样法,在浙江省选取一所本科院校的 286 名护生,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灵性照护认知量表和道德敏感性量表,调查其对灵性照护的认知水平和道德敏感性现状,并探讨两者的关系。研究显示,本科护生灵性照护认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道德敏感性较强,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是否为高考统招生、道德敏感性这两个因素对本科护生的灵性照护认知具有积极预测作用。提示护理教育者要加强护生道德敏感性的培养,从而提高其灵性照护认知水平。

    本科护生灵性照护认知道德敏感性

    同等学力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牛娣陈瑞芳庞欣欣肖明芝...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学业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研究生学业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集中体现,其质量可以反映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单位的培养能力。通过对已毕业和尚未毕业的同等学力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及医疗培养单位相关部门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拟通过多维度找出新时代背景下影响同等学力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从而提高其学位论文质量。

    同等学力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论文质量

    基于CiteSpace的AED配置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的可视化分析

    郑舒遥覃朝晖陈敬云李亦琛...
    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国内外主要数据库中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配置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AED配置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AED配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自建库起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收录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检索所得的中英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有效中文文献 32 篇,有效英文文献 177篇。国内AED配置研究起步较国外晚,2020 年后国内外发文量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国内研究机构及学者间多为独立状态,缺少学术合作,国外学术合作联系较为紧密。国内AED配置研究多着眼于社会学层面,从宏观策略层面进行AED配置研究,对心脏骤停患者及高风险人群关注较少,而国外更关注心脏骤停患者及高风险人群的需求。结论 应加强AED配置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合作,建立系统化数字化的心脏骤停数据库,从心脏骤停患者的需求分析到配置后的效果评价等多维度开展配置优化研究,将CPR·D(心肺复苏术·心脏除颤)培训体系融入AED配置全过程,从而实现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目标。

    院外心脏骤停自动体外除颤仪可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