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语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语学刊
外语学刊

李洪儒

双月刊

1000-0100

wyxk4321@126.com

0451-86608322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外语学刊/Journal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黑龙江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刊发的文稿涵盖普通语言学、俄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日语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符号学、词典学、翻译学等领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语言学语域的学术词组研究

    刘宇红殷铭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总结语言学语域249个常用学术词组后,发现它们与AFL的差别源于后者包括大量的自然科学语料、偏重于FTW、在同义词词组选择上有不同的偏好.在语言学语域内部,词典比教材更接近AFL,更多地指向背景的抽象框架属性、偏重于时空指示、多用同位结构、突出对信息本身的呈现、通过联想拓宽知识面、呈现给读者更多的学术资源而不是总结差异、更多地使用被动结构、不挑明较深层的因果关系而是由读者自己去领悟和发现.

    语言学语域学术词组词典教材

    《学語編》的汉字与片假名的关系

    金哲俊崔美英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語编》是日本名画9年(1772年)由著名学者大典顕常编写的一部类书.本文以《学語編》为研究对象,考察汉字词与其读法(片假名)之间的关系,以及古今片假名使用方法差异,进而深入探究中国汉字给日本带来的影响.研究表明,汉字是在日本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日本显然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具体来看,汉字和片假名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音读"和"训读".汉字词旁片假名标记频率越多的类型,采用训读表示的情况就越多.从阅读方法来看,现代日语中一般多用平假名而非片假名来标记阅读方法.但本类书中全部使用片假名来标记.其原因是片假名较平假名更强调表音性,因此,类书不受规则的影响和标记习惯的约束,片假名在该类书中被广泛使用.而且,从古代和现代的片假名使用方法差异来看,词语使用误差次数为670次.其误差类型大致可分为4种.即使是具有相同读音的词语、使用方式相似的词语、形态相似的词语,但是因为其标注形式不同,也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意思,须注意标记.虽然借用意义并不局限于汉语和日语,但在日语中所见的汉字借用意义与训读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学語編》阅读方法音读训读片假名日文汉字

    语言学专科辞书的术语组织研究——基于5部语言学百科词典的比较

    刘金凤梅德明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我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的5部语言学专科辞书为研究对象,从词目的知识组织体系、多义术语及其翻译等角度对所收录术语做了调查.研究发现上述辞书普遍存在术语收录层次混乱、词目体系性与完整性缺乏、多义术语分类归属困难以及术语翻译错误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词典学与术语学理论,论证辞书宏观结构对上述5部辞书选词立目方面的正负面影响,并在《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百科全书》的宏观结构的基础上提出多维立体宏观结构观,同时也提出专科辞书的编纂不仅仅是资料汇总,更需要语言学专业学者深入介入研编工作.

    专科辞书知识体系选词立目宏观结构比较研究

    日本早期英和教学型词典的诞生及其学习化路径

    赵连振魏向清李斌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语词典学习化是指词典编者为适应外语学习者群体的需求,使普通双语词典对外语学习者的用处最大化所做出的努力.20世纪初,针对日本词典用户的英语学习需求变化,尤其是利用英语进行表达的产出性需求,英和教学型词典应运而生.早期英和教学型词典学习化路径包括宏观维度上对核心常用词的收录,微观维度上对词典中语用—语义信息以及语境信息的学习化.在英语单语学习型词典出现之前,早期英和教学型词典编者对普通英和双语词典所做的学习化努力,为单语学习型词典,以及双语学习型词典的诞生做出非常有益的先期实践准备.回顾这一特定时期的词典编纂历史对当下我国的双语学习型词典研编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英和教学型词典学习化双语学习型词典

    新世纪以来英语世界朱子"理"的多维诠释与翻译

    赖文斌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是朱子学最为关键的术语,也是理解朱子学、宋明理学的关键.自朱子学向外译介时起,"理"就有多种译法,但是每一种译法都会有不同的声音.进入新世纪以后,"理"的诠释和翻译也变得多样,其中主要有pattern,co-herence,pattern-principle等.每一种译法实际都体现出英语世界对朱子学认识的演进,也表明西方理解和诠释朱子学核心思想路径和翻译实践的变化.

    新世纪英语世界朱子诠释

    论典籍核心术语翻译的言语行为特质与话语功能——从"法家"的英译个案谈起

    戴拥军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不是语句,而是言语行为,说话者说话时可能同时实施3种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法家"这一典籍核心术语在被翻译成legalist时,所产生的言语行为极为负面,与被翻译成standardizer时所产生的言语行为差别较大,所构建的话语功能也不同."法家"的英译说明,译者应充分重视典籍核心术语翻译的独特话语构建功能,从文本所负载的思想意义整体跨文化构建来考量,着眼全局,慎重选择.

    典籍核心术语翻译言语行为话语功能

    少数民族史诗中专有名词英译研究

    郑丹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之一的《玛纳斯》包含大量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专有名词.本文通过对《玛纳斯》艾什玛特演唱本中马匹专有名词翻译方法的分析和研究,认为中华史诗典籍英译既要实现语言层面的传递,也要实现文化层面的交流.本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及构建中国对外文学话语体系有一定启示意义.

    《玛纳斯》专有名词翻译对外文学话语体系

    法律文学翻译国家性探要——从沙博理英译《水浒传》谈起

    赵军峰龙新元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翻译对象特殊,翻译受制于国、服务于国.法律文学服务"群治",基本属性和价值功能趋于复合,相关翻译由国家策动,应有机构在场.本文从作为国家翻译对象的法律文学本体切入,基于翻译主体适格论审视法律文学翻译国家实践的译者群体及协同机制,以沙博理译《水浒传》为例从译者适格性和译事制度化两方面阐释法律文学翻译的国家性.法律文学翻译扎根史实,面向现实,可为建构原生法律形象,讲好传统法律故事提供进路.

    国家翻译法律文学国家性适格性沙博理英译《水浒传》

    当代视域下文化术语翻译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黄鑫宇刘润泽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术语及其系统作为地方性知识文化浇筑的语言产物,是翻译实践中的载体要件,也是中外翻译研究备受关注的对象.文献统计发现,相关研究始于1992年,历经30年的发展,成果丰硕.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文化术语翻译研究的问题域与方法体系仍待明晰化与有序化.本文借助Citespace,从发文量、文献来源、关键词聚类与历时特征等方面展现了近30年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发现,相关研究体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国内外文献呈现出差异化的研究特征,国内主要是"需求导向"和"类别化",国外则以"范式导向"和"场景化"为主.本文认为,文化术语翻译研究除了立足当下需求,还需历史视域的介入,从文化术语翻译实践史反思文化术语的本体特征及其跨语功能,用以反哺文化术语翻译基础理论的深入建设,进而构建服务于当代各类文化术语译介与传播的实践方法论.

    文化术语翻译可视化研究现状未来展望历史视阈文化转向

    语音邻域密度、词性类别、语言水平对二语词汇联想反应的影响

    张萍徐雅琛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语音邻域密度、词性类别及语言水平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词汇联想反应的影响.使用Lex_30测量词汇水平,采用"听—写"词联想任务考察所选词的语音邻域稀疏与密集程度以及名、动、形不同词性的刺激词联想反应差异.结果表明:(1)高低水平学生产出的语音和语义反应均存在显著差异,语音反应比例与语言水平成负向相关;(2)不同词性的语义联想反应有显著差异,但在语音反应上无差异;(3)不同语音邻域密度的刺激词只在高语言水平者的语义反应上有显著差异,低水平者只有名词的语音及语义反应存在显著差异,部分支持邻域激活模型.

    语音邻域密度词性类别二语水平二语词汇联想语音—语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