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语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语学刊
外语学刊

李洪儒

双月刊

1000-0100

wyxk4321@126.com

0451-86608322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外语学刊/Journal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黑龙江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刊发的文稿涵盖普通语言学、俄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日语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符号学、词典学、翻译学等领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语言安全视域下语言冲突分析框架构建

    沈骑彭永超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语言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亟待深入研究的新领域.识别与分析语言冲突,对预防和化解国家语言安全风险和隐患而言意义重大,是当前国家语言安全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然而,现有研究大多局限于阐释性理论的发展,在分析框架方面相对单一,而且尚未将语言冲突置于语言安全框架内构建具有操作性分析工具.为此,本文以语言安全为视角,在明确界定语言冲突概念的基础之上,构建语言冲突分析框架.在语言安全视域下,语言冲突产生于语言问题安全化,是语言不安全的一种剧烈表现形式.语言冲突的形成包括感知威胁、应对威胁以及产生对抗等具体环节,呈现出从语言安全演化为语言不安全的动态过程,而包容性的语言政策有助于缓解语言冲突,使语言从不安全回归安全的理想状态.本框架的构建为语言冲突案例分析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有助于更深入了解影响语言安全的因素以及语言安全变化的动态过程,从而使语言规划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国家语言安全能力建设.

    语言安全语言冲突分析框架语言规划总体国家安全观

    全英文教育政策中的语言与认识论挑战:寻求语言文化安全的多维解析

    邱译曦郑咏滟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以全英文教育为背景,探究具有多语背景的师生在知识沟通中面临的语言文化安全挑战.通过全方位、系统性分析,揭示全英文教育带来的问题并非仅限于语言维度,还涉及认识论、社会结构和权力动态.在目前的模式下,单一的语言政策、语言的工具化角色及西方中心认识论框架构成了隐性的语言—认识论不平等,成为语言文化安全的潜在挑战.非英语国家的师生面临知识参与和身份认同边缘化的风险.多语制和多元认识论可提升师生的跨语言及跨认识论能动性,重构语言与认识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塑造更为平等、安全和包容的全英文教育生态.本文为解决全英文教育的语言文化安全问题提供前瞻性的研究途径,以推动相关领域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上的持续发展.

    全英文教育语言文化安全认识论不平等多语制跨语言—跨认识论能动性

    美国媒体与国家关系研究:索引假设和层叠模式

    辛斌沈磊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美国媒体与国家政策的学者一般认为在外交事务上白宫在新闻框定中具有决定性影响,而媒体在设置美国政府的政治议程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外交政策方面尤其如此.本文关于"索引假设"和"层叠模式"的介绍和讨论表明,虽然美国主流媒体与政府的关系会随具体事件、时间和形势的不同而处于不断变化中,但在外交事务上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共生关系,媒体与政府往往保持着高度一致的立场,尤其当涉及到国家利益和核心价值观时更是如此.

    媒体与政府关系索引假设层叠模式外交事务层叠激活模式

    对抗性话语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博弈——来自中美媒体新冠病毒报道语料库的数据分析

    续雨媛卫乃兴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有关病毒溯源报道业已成为中美媒体典型的对抗性话语实践.其中的国家形象建构博弈可作为管窥对抗性话语运作机制的一个视角.本文基于新冠病毒溯源报道语料库,采用词语索引、词语搭配、语义趋向和语义韵等分析技术,探究对抗性话语下中国形象的建构博弈特征.研究发现,在对抗性话语中,中国形象的自塑与他塑呈现尖锐对立的图景.自塑的中国形象包括污名去除者、科学精神捍卫者、国际合作者、国际援助者、抗疫产品提供者;他塑的形象有真相隐瞒者、被追责者、被批评者、被规劝者等.两国媒体的话语构建在语言型式和话语策略层面呈现出对抗性极强的话语博弈特征,这些对抗性的话语构建形塑着中美关系,并正在成为两国复杂关系现状的一部分.

    对抗性话语语义韵基于语料库的话语研究国家形象

    从名词"数量"表征看汉英民族语言世界观差异

    李梓尚新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结构(语音的、词汇的、语法的)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和文化特征.从名词的数量表征来看,汉语是量词标记型语言,而英语是数标记型语言.量词的使用反映汉语民族的"物、事"合一观,数标记的使用反映英语民族的"物、事"分立观.由此可以推论,汉语的语法研究应将名词、动词、形容词打通,放到民族世界观这一更大的格局上思考,以便更好地描述及理解汉语.

    数量表征语言世界观汉英

    再论言语动态美

    向明友曾媛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言语审美研究中,言语美的动态特征尚未获得足够关注,有必要进一步挖掘多视角审视"动态美"的必要性,更清晰地揭示言语动态美的实现机制.本文揭示言语静态美研究未能切实把握言语交际者审美选择的复杂性,阐明言语动态美研究的优势,进而借助数学手段构建动态审美公式,阐明言语动态美的内在机制,为实现交际中的言语美提供建设性启示.言语动态美研究从交际者互动层面入手透视言语审美,发现言者应关注听者自主性,通过平衡所传递与被接收的信息,搭建听、言者间和谐美妙的关系.

    言语审美动态美审美公式自主性

    知识社会学视角下教育图书汉译研究(1978-2000)

    王亚文军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出发点在于阐释知识生产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全国总书目》,梳理1978-2000年教育图书在我国的汉译情况,并论证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经翻译产出的教育知识具有社会关联性.研究发现:1978-2000年间,我国汉译教育图书数量多、来源广.翻译对知识对象、过程、表达与结果进行建构,主要体现在内容抉择、方式运用和主体选定、策略择选以及呈现载体4个层面.引进教育书籍有助于丰富学科体系,助力教育本土化,拓展学科边界,推动我国教育学科的完善与发展.

    知识社会学教育图书汉译翻译建构社会关联

    法律翻译的数字人文转型研究——以专题数据库与ChatGPT为中心

    宋丽珏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题数据库建设是数字人文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法律翻译数据平台是以数字化手段支持中外融通、促进"海外中国"健康前行的重要工具.该数据平台不仅为法律翻译教研与实践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源,还通过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数据建模,构建了集应用层、业务层和数据层于一体的法律翻译数据检索平台.与基于ChatGPT的智能翻译结果相比,平台检索的翻译结果更加精准,能够弥合知识域与语言域之间的差距,为翻译教学及研究提供可靠的翻译数据支持.该平台的建设过程包括选取重点国家和贸易领域的立法文本,完成目标语言的翻译工作,并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数据建模.

    数字人文法律翻译ChatGPT数据库术语

    中华典籍英译研究的可视化分析(2013-2022)

    柴橚王泽皓刘珊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深入推进,汉英翻译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方式,相关研究也呈现繁荣活跃的态势.本文以CSSCI和Web of Science 2013年至2022年发表中华典籍英译研究的期刊文章为对象,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分析国内外发表相关文章的数量、时间、期刊、关键词和被引文献等数据,研究发现国内外研究热点存在较多重合.在微观层面,学者不仅聚焦中华典籍译本的正文本,还将视野拓展到副文本,探讨副文本在翻译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另有学者借助语料库分析译本,以提高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在宏观层面,译本在目标语国家的传播、出版和接受等情况也是学者关注的焦点.基于汉英翻译研究现状,未来应继续扩大汉英翻译研究范围,给予其他类典籍更多关注;创新研究理论、方法和视角,拓宽研究深度和广度;打破学科界限,加强跨学科研究和翻译研究团队建设.

    汉英翻译CiteSpace中华典籍传播与接受

    我国外语类专业学生数字素养能力框架构建研究

    严明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落实新文科发展内在要求和培养外语类专业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实际需要,目前亟须构建面向外语类专业学生数字素养能力框架.本文针对外语类专业的特点,从知识、素质、技能3个维度提出外语类专业学生数字素养能力框架,包括7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并进阶式划分能力水平等级,最终构建了从设定目标、选取指标、过程实施到结果反馈为一体的闭环系统,旨在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外语类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新模式并为其他专业数字素养能力框架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外语类专业数字素养能力框架能力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