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外语与外语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外语与外语教学

赵永青

双月刊

1004-6038

dwflatt@163.com

0411-82563258

116002

大连市中山区延安路94号

外语与外语教学/Journal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CHS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外国语言与文化研究专业性刊物,以英语为主,兼顾俄、日、德、法等语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能技术赋能语言测试的伦理思考

    金艳徐孟婕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对外语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教学和测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出现了伦理方面的挑战.本文聚焦语言测试中的智能技术应用,旨在提高语言测试领域对相关伦理问题的重视.首先,本文回顾了智能技术赋能背景下的语言测试实践,并提出了智能测评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风险分析框架.其次,基于该分析框架,本文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导向、测试公平和公正性、测试透明度和分数解释力、数据和信息安全以及社会和教育层面的影响等方面,剖析了智能测评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最后,本文探讨了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伦理观在语言测试中的应用,提出了负责任地应用智能技术的操作性建议,并倡导人机协同的智能测评模式.

    人工智能语言测试以人为本的伦理观人机协同模式

    跨学科发展背景下高校外语教育与教师发展

    曾艳钰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外语教育正处于转型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跨学科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高校外语教育及其教师队伍亟需适应时代变革.本文通过分析外语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指出高校外语教育为了响应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应强化跨学科整合,并积极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来创新教学与研究方法,以培育既具备全球视野又能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实战型外语人才.本文还结合案例分析,讨论了高校外语教师在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扩展知识领域,以及探索新的教学和研究方向方面的路径,强调了教师在推动外语教育创新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跨学科数字化转型外语教育教师发展

    危局·变局·格局:人工智能时代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和专业的困境与出路

    彭青龙
    2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和专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使其陷入了招生和就业的双重困境,甚至到了危机四伏的地步.这种困境既是学科和专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内在规律使然,也是中国经济社会乃至世界经济形势的外部因素所致.如何摆脱学科和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是摆在学界的一个重大命题.在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和专业若想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出路,就必须以更广阔的格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各个高校的学科特色与优势,着力培养分类卓越的数字外语类专业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师必须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持续提升科技人文能力和素养.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外语类本科专业数字外语人才科技人文能力和素养困境与出路

    英语学习者同伴互动中思辨过程研究

    徐亚妮杨连瑞陈颖杨向梅...
    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辨能力培养在教育界备受关注,但现有研究多将思辨能力视为学习者个体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结果,忽视了学习的社会属性及认知过程.鉴于此,本文基于社会文化理论和实践探究模型,考察了某高校222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同伴互动中的思辨过程.结果显示:(1)英语学习者同伴互动中的思维过程主要处于实践探究模型的低级阶段,高阶思维较少;(2)低级阶段的思维过程主要集中于探索阶段:以提问式引出话题后,学生多采用经验式论据支撑论点;高级阶段的思维过程主要体现于整合阶段:学生多与同伴意见趋同而少反驳、多意见总结而少经验联系,缺乏解决问题与反思意识.本研究为教师把握学习者同伴互动中思辨能力的过程性特征提供了实践启示.

    思辨能力思辨过程同伴互动社会文化理论实践探究模型

    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流利性动态发展研究

    于涵静张国利
    4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采用混合式研究设计,考察262名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流利性发展轨迹的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流利性子系统之间的历时关系.研究采用增长混合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学习者语速流利性存在两个潜在子群,分别为语速—上升组和语速—陡升组;中断流利性存在两个潜在子群,分别为停顿—上升组和停顿—下降组;修正流利性存在两个潜在子群,分别为波动上升组、稳定组;其次,外语投入对口语流利性的潜在子群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最后,研究进一步考察语速流利性和中断流利性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相互支持,或相互竞争.研究对高校学生口语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教学启示.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口语流利性异质性动态发展

    瓶颈假说视角下中国英语学习者存现结构习得研究

    侯建东
    5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可接受度判断、填空和多项选择测试,本文考察了[EPP]、[u Num]和[±def]特征在存现结构中的实现情况.测试结果支持了瓶颈假说,功能形态特征[u Num]和[±def]的实现难度大于句法特征[EPP].本研究还发现[u Num]特征在不同类别的存现结构中的实现难度同样表现出了差异,由低到高为there+be<there+非宾格动词<there+提升动词<there+被动动词.此外,表示定指的[+def]特征实现难度同样高于非定指[-def]特征.本文认为句法运算的复杂度、特征属性以及输入的频率都会对特征的实现产生影响.

    存现结构瓶颈假说功能形态

    短语长度对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口语中名词短语使用频率的影响

    鲍贵
    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语学习者如何利用语言输入产出名词短语值得关注.本文以169名英语学习者听后故事复述为语料,探究英语水平和短语长度对学习者名词短语使用频率的影响.名词短语包括与故事原文相同和不同的短语.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发现,英语水平和短语长度在学习者短语使用频率中有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在相同名词短语使用频率上,低、中和低、高水平组之间英语水平效应显著;不同长度短语的使用频率均有显著差异,短语长度与英语水平之间存在交互效应.针对不同名词短语,英语水平和短语长度对短语使用频率的影响减弱,交互效应只存在于低、高水平组对二词与多词短语使用频率的对比中.这些发现为了解英语学习者如何运用语言输入中的名词短语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复述名词短语短语长度英语水平

    英语名词可数性的二语习得研究

    曾涛李钰茜韩雨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语名词的可数性和原子性分属形态句法和语义范畴,它们之间的连接涉及形态句法—语义接口.现有英语名词可数性的二语习得研究主要关注母语为汉语等量词语言的学习者,鲜有涉及母语为俄语等非量词语言的学习者,也鲜少从形态句法—语义接口视角进行探讨.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句子补全任务,考察不同二语水平的俄语和汉语母语者习得英语名词可数性的情况.研究发现:(1)汉语母语者对不可数名词复数标记的使用正确率低于俄语母语者,前者对不可数原子名词复数标记的使用正确率低于可数名词和不可数非原子名词,而后者对各类名词复数标记的使用正确率没有显著差异;(2)形态句法—语义接口对英语名词可数性的习得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困难,但这种习得困难会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得到有效改善.本研究基于浅层结构假说和接口假说对研究发现进行了解释.

    英语名词可数性原子性形态句法—语义接口

    三语有无冠词在中国学习者英语冠词二语习得中的反向迁移

    时健张京鱼
    8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迁移也称作跨语言影响,具有正反双向性.汉语是无冠词([‒冠词])语言,而英语是有冠词([+冠词])语言.根据Cook(1991)构建的复合语言能力模型,三语有无冠词([±冠词])对学习者的二语英语冠词习得具有反向迁移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理论假设,本研究对179名三语分别为有冠词的德语、法语和无冠词的俄语、日语,以及无三语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进行了诱导性冠词强制选择实验.结果显示,三语有无冠词对二语英语冠词习得的反向迁移影响显著;且三语有冠词与三语水平在二语习得中有耦合效应,而三语无冠词与三语水平在二语习得中则无此效应.三语有冠词是三语水平在反向迁移中发挥作用的前提,三语水平越高,反向迁移效果越明显.

    跨语言影响反向迁移英语冠词多语能力模型

    学术语篇中的惊奇与兴趣知识情感:基于FrameNet的研究

    刘国兵孙文青
    9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FrameNet考察了惊奇与兴趣两种知识情感在学术语篇中的建构路径.具体而言,本研究通过对语义框架及核心框架元素的分析,探讨不同框架元素在框架系统中的呈现方式,揭示惊奇与兴趣知识情感表达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惊奇标记语与兴趣标记语在语言学学科中呈现七种语义框架.此外,在语义框架内部倾向通过现象、属性和关系三种触发类型引起惊奇与兴趣,较少指明触发原因、解决方式与情感体验者.触发程度方面,惊奇情感表述偏好减弱型标记程度,而兴趣情感表述偏好增强型标记程度.上述发现通过知识情感的框架路径揭示了学术知识构建过程和学科共识的合法化过程,为学科话语实践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知识情感惊奇与兴趣标记语Fram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