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英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英语
现代英语
现代英语/Journal Modern Englis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六级阅读篇章历时研究

    侯一捷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研究以 2013-2023 年大学英语六级真题中的阅读篇章为语料创建文本语料库,对比BNC Sampler Written语料库,结合语料库检索软件Wmatrix 5 研究六级阅读的主题语义域,通过历史的对比分析总结篇章特点和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2013-2023 年间,"教育"和"科技"是热点主题语义域,"个人""环保""农业生产"等议题紧随其后,阅读篇章紧跟社会热点,呈现多元性和跨学科发展;语料库的应用能够辅助分析历年英语六级阅读篇章的特点与规律,帮助学生了解考试热点。

    大学英语六级阅读篇章主题语义域语料库

    英汉互译中词汇空缺的原因及翻译策略探究

    李扬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是沟通的媒介和文化的载体。由于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信仰、哲学、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每种语言中都有一些独特的文化负荷词。这些词汇反映它们所存在的文化。源语言中的文化负荷词通常在目标语言中没有对应词汇,导致了词汇空缺的现象。词汇空缺是翻译中的难点。文章分析了词汇空缺的原因,并探讨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词汇空缺直译音译意译文化负荷词

    从生态翻译学看散文英译中主体间性的实现——以《雨前》英译本比较研究为例

    吴羽希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比硕果累累的邻近文体诗歌和小说,散文英译任重道远。何其芳的《雨前》文言溢美、意境融彻,通过对自然画卷的细腻描摹,赋予了生灵万物与人类同等的主体位,无形之中渗透出作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文章拟以张梦井和杜耀文译文、Robert Neather译文以及张培基译文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展开比较研究,探讨译者在散文英译中如何实现多元主体和谐统一的主体间性,从而使译文达到理想的审美境界。

    生态翻译学主体间性何其芳雨前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道德经》三个英译本比较研究

    陈雪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作,英译历经一百五十余载。文章选取《道德经》作为研究对象,从译者主体性视角对理雅各、韦利及林语堂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发现译者受自身主体性影响比较大,主要体现在原作理解、选择翻译策略和翻译风格三方面。文章通过分析译者的主体性在译本中的体现,以期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提高对译者主体性的重视,呈现更好的译作。

    《道德经》译者主体性理雅各韦利林语堂

    基于交际翻译理论分析水利水电英语翻译

    赵一帆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设施,在民生、农业、工业等多个领域扮演着核心角色。随着国际合作的深化,翻译工作在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翻译不仅能够保障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顺畅交流,还能确保技术文档的准确传递,以及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鉴于此,本文旨在以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对水利水电翻译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与价值,以期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交际翻译理论翻译策略水利英语

    中西翻译理论比较研究

    宫傲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西方的(乃至人类)文明首先应归功于翻译工作者[1]。翻译学需要认真对比中西方的翻译理论。通过对比,可以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情况,以及其在整个人类翻译历史中的地位。通过横向比较不同翻译理论体系,发现二者之间的共同之处和独特之处,以及其抽象理论和实际运用。具体来说,比较可以让读者了解到中西方翻译理论在原则、方法、标准和规则等方面的认识,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比较,翻译理论家们可以互相借鉴,推动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中西翻译理论相似之处不同之处

    交际翻译理论视角下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策略研究

    张雪莲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前所未有。与此同时,我国也愿意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外政宣传的重要一环,其英译工作至关重要。文章主要运用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对 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进行分析,以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政府工作报告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

    科技术语翻译批评探究——以航天科技翻译中"astronaut"一词汉译为例

    王童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术语是在特定的学科内表示概念的称谓集合体,由语音或文字作为载体,表达科学概念的符号。术语翻译作为跨语言的概念载体,在现代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而在大量的术语翻译中,研究者对部分科技术语的释译存在歧义。文章从术语学视角出发,对航天科技翻译中"astronaut"一词从词源、用法以及汉译版本进行梳理、分析,并对"宇航员""航天员"和"太空人"等汉译名进行对比批评。结果表明,科技术语最大的特点是简洁准确,而现存译名却存在不规范和混用等现象,亟须对部分汉译术语和用法进行厘定。术语学研究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以及新时代中国崛起起着重要作用,规范术语词汇、发展术语学理论和培养术语人才则显得尤为重要。

    术语学翻译批评术语教育

    功能对等理论下《西游记》英译本赏析

    崔梦圆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众多英译文本中,余国藩译本因其鲜明的学术性特点而别具一格。文章将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支撑,从词汇、句法和篇章三个层面探讨其翻译方法的运用,并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余国藩《西游记》英译本的应用。

    功能对等理论《西游记》英译

    口译训练中无笔记复述的应用分析

    关天婵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短期记忆对口译员而言是个不可忽略的障碍,需要大量练习来提升。无笔记复述作为口译训练的关键方法之一,如今被应用于高校口译课程中以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文章立足于口译市场现状,对无笔记复述训练法的运用场合和其对口译实战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旨在通过对无笔记复述训练效果的阐述引起师生对此训练法的重视,从而能够使此训练法更为普及,为日后的复述训练提供更多的素材。

    无笔记复述口译训练短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