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英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英语
现代英语
现代英语/Journal Modern English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基于STEAM视角

    刘芸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的提出是对传统学科内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是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标准。文章基于STEAM教育模式提出三条创新路径:创新分阶跨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创新性运用智能信息技术个性化精准化教育和创新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以路径创新促进应用型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新文科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STEAM

    基于职业发展视角的民办高校学生商务英语写作方法研究

    李月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商务英语是建立在国际贸易上的一种商业交流方式,在国际商业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务英语写作是民办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涵盖广泛。课程强调学生必须具备稳固的英语语言功底,同时,深入掌握国际商务领域的相关知识亦不可或缺。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应当熟练把握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的规范格式及其独特的语言运用特点,以确保在实际商务交流中的有效沟通。文章基于职业发展的视角,对如何有效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的商务英语写作能力,以及对该课程的设置和内容优化进行了策略探讨。

    职业发展视角民办高校商务英语写作能力

    阐释学视角下《喧哗与骚动》汉译本译者主体性研究

    钟文欣徐未艾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释学和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现状相对成熟,但仍在不断发展中。这两个领域分别关注文本的解释与理解以及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角色和影响,其交汇点在于如何理解和揭示翻译作为一种主观性和创造性活动的本质。文章从信任、侵入、吸收、补偿四个阐释步骤对《喧哗与骚动》的中译本体现的译者主体性进行了探究。

    阐释学翻译四步骤理论译者主体性《喧哗与骚动》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以山西某景区公示语为例

    吴雨薇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示语是一个地区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示语的英文翻译直接影响该地区的服务质量及国际形象。文章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在遵循目的论中的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的前提下,以山西省某 4A级风景区公示语及其英译为语料,探讨景区公示语英译的具体策略,如借用、音译+意译、加注、省译,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目的论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课程优化路径探究

    饶梦迪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是新文科建设背景和依据。新文科聚焦人才培养,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旨在提高专业质量、课程质量、教材质量、技术水平。大学英语翻译课优化应紧密贴近新文科改革要求,做好新课程开发与研究工作,积极做好课前、课中、课后设计,做好思政融入,丰富学生翻译资源,优化评价方案,真正提升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提升翻译课堂教学质量。

    新文科大学英语翻译课程优化路径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老边沟景区公示语翻译规范化研究

    徐玲玲
    112-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边沟景区地处辽宁省本溪市,一直以来以风景宜人、服务周到著称。观光老边沟景区可以发现:该景区大部分公示语译文都做到传达原文意义,部分译文还展示了老边沟景区独特的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但与此同时,也可以发现:部分公示语译文仍然存在语法错误、部分译文选词有误,甚至会造成海外游客的误解。为了进一步优化该景区公示语译文,文章拟以老边沟为例总结比较有代表性的公示语翻译问题,且就正确翻译该景区公示语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景区公示语公示语翻译文化传播老边沟景区

    互文性理论下App文本的翻译策略

    岳欣马林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时代,许多公司希望拓展海外市场,并通过App提升客户体验。文章以"好身材"App翻译实践为例,以互文性为理论基础,运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小型平行语料库,探讨该理论对App文本翻译的指导作用。针对翻译中遇到的不同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期为其他App文本及相关网站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互文性理论App文本翻译语料库

    基于PBL的高校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

    郭彪
    11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项目学习法(PBL)的高校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该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体验式学习,有效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知识构建。本研究结合河南省的地域文化和产业需求,展示PBL指导下翻译工作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翻译技能,证实该模式在提升翻译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的有效性。

    项目学习法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

    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在中国特色话语翻译中的对比分析——以二十大报告为例

    杨霞
    12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进程中,确保中国特色话语的准确传播对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中国日报》发布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双语文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谷歌翻译技术生成机器译文,并与专业人工翻译文本进行深入对比分析。本研究发现在处理文化负载词和用词精准性方面,机器翻译虽在速度上占优,但在准确性和文化适应性方面存在局限;而人工翻译则在深度理解和文化传递上展现出优势。通过具体案例的剖析,文章指出了两种翻译方式的互补性,并建议在中国特色话语的翻译实践中,应综合考虑机器翻译的速度和人工翻译的深度理解能力,以实现更高效、准确的翻译效果。

    机器翻译人工翻译二十大报告中国特色话语

    基于中药英语语料库的《中医药英语翻译》数据驱动式教学

    周莉周思琦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MTI中医翻译硕士需具备高水平的中医药文献翻译能力,研究显示中医药术语是翻译教学的瓶颈。鉴于此,本研究在MTI《中医药英语翻译》课程中引入中医药英语语料库,采用数据驱动式的翻译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依托语料库功能深入探讨中医药术语翻译。样本的前测、中测、后测对比研究显示,语料库在选词、意义及缩略语使用等方面对术语翻译提供了有效帮助,成为不可或缺的资源工具。本研究对翻译教学、语料库建设、数据驱动学习的适用对象及实施条件具有启示意义。

    中医翻译硕士中药英语语料库数据驱动式学习中医药英语翻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