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Journal Research on Modern Basic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新"视域下学校高质量课程体系的建设实践

    袁青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确保"双新"有效实施的前提下,结合学校特色和优势的课程体系建设既是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国家课程的丰富和拓展,以及高质量实施课程的重要渠道.上海市真北中学"创享"课程体系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三个方面,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群来落实课程理念与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善求知、善分享、善思维、敢创新,以达成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双新"高质量课程体系"创享"

    教育强国背景下校长韧性领导力的实践与思考

    尹杰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强国背景下,校长要具有引领学校组织和师生从困境中迅速恢复并实现成长的韧性领导力.校长韧性领导力与校长个人的战略思维、情绪管理、适应、创新能力等领导特质有密切关系.教育强国背景下校长韧性领导力的实施,可以从加强自我韧性、提升组织韧性、教师韧性和学生韧性等方面着手.此外,校长韧性领导力的发挥要注重学校发展优先、核心团队建设、师生情绪管理、外部资源挖掘.

    教育强国校长韧性领导力

    论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家校社合作的机制

    顾文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而个体社会化是学生"有担当"的重要教育目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秉承"培养第一等人才、砥砺第一等品行"的理念,基于对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存问题与原因的深入分析,凝练了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家校社合作理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网络,通过各种社会实践项目,实现学校、家庭与社会教学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家校社合作

    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国际经验与反思

    汪贤泽周文叶
    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师评价是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按照建立的分析框架,重点考察了英国、新加坡、葡萄牙和智利等国家的教师评价经验并进行了反思.主要的经验是:评价的目的设定兼顾认证和发展,评价的内容注重有法可依,评价的组织与实施强调专业化,评价结果处理注意问责与改进的平衡.启示是:在理论上去分析和研究教师评价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实践上做好教师评价实施的专业性保障.

    中小学教师教师评价评价框架比较研究

    中小学教师跨学科"共学共研"校本研修机制建设

    陆如萍李帅帅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落实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新挑战,也是建设新时代教师队伍的新课题.在双新政策背景下,鉴于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学习型组织建构理论和成人学习理论,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本位目标和个人本位目标,构建跨学科"共学共研"的校本研修机制,并从"以师为本,多方面满足共进需求;方法驱动,多渠道激发内外动机;塑造环境,多维度营造发展文化;全程施测,多阶段收集成长数据"四个方面保障跨学科教师的研修质量.

    共学共研跨学科校本研修机制建设

    新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的要素与发展研究

    时丽娟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教师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阶段,该阶段直接关系教师未来发展的成就乃至整个教师职业生涯的幸福度.对应新教师专业素养的三维内在结构,存在三个现实困惑,即因职业内在价值认知不足而产生困惑,因能力和经验欠缺不足以解决教学实践问题而产生困惑,以及因自主性动力缺失而产生困惑.为走出上述困境,新教师要自觉地以"四有好老师"和"引路人"为价值引领,培育职业价值认同;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过硬的"基本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要有争做教育家的内在精神追求,强化专业发展内生动力,进而全方位促进新时代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新教师专业核心素养教师专业发展好老师

    促进熟手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基于上海市彭浦第四中学的案例分析

    施佩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熟手型教师专业发展往往由于诸多现实挑战而迟滞不前.为着力破解支持不力、动力不足及意识不强三大现实挑战,上海市彭浦第四中学结合理论研究和学校实际情况,探索并践行了以个性化支持助力熟手型教师个性化专业发展的路径,循着激活发展动力,助力个性成长,提高发展效能的专业发展逻辑,优化环境激活熟手型教师发展动力,量体裁衣助力熟手型教师个性成长,科学评估提高熟手型教师发展效能.

    熟手型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支持路径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下教育伦理与师德建设——全国第十届教育伦理学术研讨会述评

    周治华闫峥
    114-119页

    综合素质评价区域推进的诉求与路径——基于三个典型案例的实践分析

    宋丽芹姬国君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素质评价区域推进是撬动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抓手,已成为推动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通过对综合素质评价区域推进典型案例的剖析,旨在从评价理念、评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文化四方面明晰其内在诉求,进而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中充分发挥区域推进优势,具体而言,应当从以下方面着力:一是将"立德树人"作为制度设计的根本要求;二是区域内各学段明确职责、合理分工;三是评价方式要凸显不同学段的育人目标;四是宣传新型评价文化,营造优良的评价生态,助力综合素质评价区域推进有效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区域推进内在诉求路径选择

    家庭教养方式、子代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发展——基于异质性和中介效应分析的双重视角

    聂倩项亚光李佳丽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基于资源替代理论与优势强化理论,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 2013-2014年、2014-2015 年两期数据,探索家庭教养方式对子代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机制,并分析不同路径是否存在阶层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1.相较于忽视型教养方式,专制型、宽容型和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子代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教养方式对弱势阶层认知能力的发展影响作用更大,对非认知能力的影响作用则不存在异质性效应;3.非认知能力中的成就目标和情绪管理技能在教养方式和子代认知能力之间扮演中介角色,且中介作用在弱势阶层中更大.

    教养方式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异质性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