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Journal Research on Modern Basic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五育融合背景下钢琴教师教育的难为和能为

    岑璐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精神、知识、能力系统提升的过程.钢琴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提升钢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途径,以及实现师范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在基础教育层面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与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目前,从供给层面来说,我国钢琴教师专业发展面临师资培育体制不健全、专业发展体系的系统性缺失、教师内在动力不足的困境与挑战.从社会需求层面来说,钢琴教学一直是素质教育的需求热点,但也存在学校教学缺失、社会培训混乱的问题.文章在借鉴美国、英国、新加坡教师专业教育与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师资培育的体制机制、构建钢琴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从而将师范学校钢琴教师培育的"供给"层面与社会对钢琴教学的"需求"层面有机的联系和契合起来.

    钢琴教师专业发展艺术素质教育供需结合

    新时代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量

    郭莹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以"四有"好老师为师德准则和要求,撷取敬业合作、谦逊自律、德高身正、求真创新、爱护学生 5 个具体评价指标,构建了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组成的新时代师德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为了提高师德考评的效率、提升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按照信效度要求,形成新时代师德评价表,并计算获得新时代师德评价标准.

    师德评价指标内涵结构聚类分析标准参照

    养成教育理念下未来教师的育德能力培养

    李凤万瑾储海燕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育德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文章选取高校师范生为未来教师代表,以洛克养成教育理念为学理性支撑,分析未来教师育德能力培养现状.研究发现,未来教师的育德水平整体较高,育德能力培养以规范教育为主,以纠偏教育、陶冶教育为辅.因此,从认知、行为、评价三层面提出培养路径:增强未来教师育德意识;提升规范教育主渠道有效性,充分利用纠偏教育、陶冶教育主平台;重视反思,推进育德能力持续发展.

    养成教育理念未来教师育德能力

    "双减"背景下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现象、成因与治理

    谌舒山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乱象层出不穷,给学生、学校、社会等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乱象的原因在于部分家长受教育焦虑的宰制、教育评价范式转型中的冲突、培训机构失业教师的生存之迫、"隐形变异"属性带来的治理挑战.为了有效治理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亟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大力倡导新教育评价理念,纾解教育评价范式转型中的冲突;加强失业教师的质变学习,提升失业教师的再就业素养;构建"预防—发现—查处"治理机制,有效破除"隐形变异"难题.

    "双减"政策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教育焦虑教育评价治理机制

    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化"的建构

    滕洋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后服务"课程化"是将课后服务的各类活动按照其之间的逻辑关系编列成一系列相互联结的课程体系.坚持"服务"与"教育"的统一、实现"学业"与"活动"的平衡、促进"课内"与"课外"的融合、推动"校内"与"校外"的协同,是其基本价值向度.趣味性与具身性的活动方式、多样性与个性化的内容选择、主题式与结构化的组织形式、专业化与多元化的指导人员,是其主要表现形态.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化",要在整体规划上遵循"教育性"与"服务性"原则,课程设计上凸显结构的立体化和内容的系统化,组织实施上构建"活动—指导"模式,课程管理上建立教研和评估机制.

    课后服务"课程化"活动课程"双减"

    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影响:效应及特征

    李文烨姚继军王维昊周世科...
    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具有积极影响,以 2020 年江苏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的 15 万份小学生问卷为样本,采用泛精确匹配加权回归计算体育锻炼的效应大小,采用Shapley值分解技术比较体育锻炼和作业时长、课外补习的贡献率大小,采用分位数回归技术分析体育锻炼对不同类型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具有"高效"价值,贡献率高于单纯的学业投资,对于"学困生"有更好的促进效应,并且能够缓和小学生家庭背景造成的不利影响.基于此,政策层面应当继续坚持减负的大方向;学校管理者应当为学生的"校外 1 小时"创造条件;家长应当转变"重文轻武"的养育观念;教师可考虑以体育锻炼作为教育干预措施来改善学生的学习.

    体育锻炼学业成绩体教融合教育公平高效价值

    拔尖创新人才之创新品质培养:框架模型与评价指标

    钱永昌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构建了指向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品质培养的框架模型.从知识结构与学科观念、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人格特质与理想信念、探究能力与实践素养四个维度,进一步明确指向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品质的四个培养要素:整合力、思辨力、内驱力、实践力.在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品质培养框架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给拔尖创新人才的贯通式培养提供目标指向和着力点,为后续项目式教学设计提供较为科学的行动指南.

    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品质培养框架模型评价指标

    情感教学技能与学业投入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何安明任奕飞惠秋平
    11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考察教师情感教学技能与中学生学业投入的关系及作用机制,采用教师情感教学问卷、学业投入量表、学校归属感量表和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对 1038 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情感教学技能、学业投入、学校归属感、基本心理需要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学校归属感在情感教学技能与学业投入之间起中介作用;基本心理需要调节"情感教学技能→学校归属感→学业投入"这一中介作用的前半段路径.建议在提高学生学业投入水平时,考虑学生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程度,重视教师情感教学技能的影响作用,增强学生的学校归属感.

    情感教学技能学业投入学校归属感基本心理需要

    依托科技场馆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践

    胡建明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高中是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关键阶段.该研究依托校内外科技场馆资源,开展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顶层设计,确立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目标,梳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条件要求,架构面向全体学生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三级层次.在实践中开发了指向普及科学、了解科学、深入科学的三级课程体系,形成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课程资源,探索完善了课程实施程序,并形成了课程实施评价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科技场馆高中阶段

    基于客观测量的上海市小学校园体育活动强度特征管窥

    何进胜胡小清
    127-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国际通用的身体活动测量工具对上海市 6 个区 18 所小学的 500 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校园体育活动测量,并使用国际推荐量对各类校园体育活动的MVPA推荐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小学不同类型校园体育活动的MVPA均未达到国际推荐量要求,体质健康促进效益明显不足,学校体育亟需提质升级.建议政府制定适用我国中小学的校园体育活动MVPA推荐量,学校构建"教会、勤练、常赛"的校园体育活动新模式,教师设计符合男女生兴趣的校园体育活动新内容和新形式.

    校园体育活动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推荐量特征体质健康促进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