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Journal Research on Modern Basic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劳动教育校本化课程开发:以"田间课程"为例

    王勤蓉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课改背景,文章以上海市马桥文来外国语小学开发与实施的田间课程为例,论述劳动教育校本化开发的概念与意义,从共同经历、具身认知、及时反馈三个方面阐述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提出以"课程基础—课程实施—课程成效"为逻辑主线的劳动教育实践框架,形成以劳育德、以实促学、以研促教、以评汇学四个环节的有机循环,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劳动教育实践有机链条,推进小学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有机融合,为逐步推广劳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提供了实践经验.

    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田间课程教学评一体化

    特级教师身体意象的核心特征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模型建构

    钱兵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身体意象是个体对自我身体的感知和评价,涵盖身体的生理功能特征以及个人对这些特征的态度.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 10 位特级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并对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抽取身体认识、身体功能、身体体验、身体调节四个核心类属.研究发现:特级教师身体意象具有接受自身身体、满意身体功能、体验身体美好、爱惜身体形象等核心特征.据此提出特级教师身体意象优化策略:正确认识身体,重塑身体理念;增强身体意识,掌握调节方法;注重身体体验,参与具身实践.

    特级教师身体意象核心特征扎根理论

    乡村教师参与混合式研修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

    武滨翟俐惠秋平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厘清乡村教师参与混合式研修意愿的影响机制,依据计划行为理论,采用乡村教师参与混合式研修意愿量表对 1774 名中小学乡村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主观规范通过行为态度间接正向显著影响乡村教师参与混合式研修意愿;(2)知觉行为控制直接或间接通过行为态度正向显著影响乡村教师参与混合式研修意愿;(3)行为态度直接正向显著影响乡村教师参与混合式研修意愿;(4)教龄、职称差异显著影响乡村教师参与混合式研修意愿.基于此,建议加快数字化循证决策,增强乡村教师参与混合式研修的主观规范性;依托智能化研修平台,提高乡村教师参与混合式研修的感知行为控制力;设计效能化研修活动,改善乡村教师参与混合式研修的行为态度.

    乡村教师混合式研修参与意愿计划行为理论影响机制

    学校氛围如何影响教师教学实践——基于TALIS 2018数据的分析

    王晨娅纪春梅翟静丽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教学实践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学校氛围作为学校教育的软环境,其对教师教学实践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该研究借助TALIS 2018 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学校氛围对教师教学实践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学校氛围显著影响教师教学实践,教师自我效能感在学校氛围与教师教学实践之间发挥重要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教师自我效能感在教师合作、师生关系和民主管理与教师教学实践之间产生中介效应,而在纪律风气与教师教学实践之间产生遮掩效应;教龄在学校氛围与教师自我效能感之间发挥调节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实践,研究建议:加强制度建设和全员参与,营造积极学校氛围;提供差异化内外支持策略,增强教师自我效能感.

    学校氛围教师教学实践教师自我效能感TALIS2018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重塑及其实践路径

    王龚俞翔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生态学为理论视角,该研究明确我国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所处的生态位,指出传统教师专业发展各阶段之间因为信息黑盒与信息茧房的存在,组织环境和教师教育者群体的错位,带来的结构性断裂问题.基于对教师教育生态系统的重构,从内部优化和外部干预两个方面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教育生态系统向职前职后一体化结构转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通过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驱动教师专业发展、打造远程教研共同体等方式,贯通式实现教师全生命周期专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教师教育教育数字化转型生态系统职前职后一体化

    上海市"四位一体"育师模式的有效机制和创新实践

    王丽霞朱园飞杨洁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高度重视教师职后培养培训协同创新的模式改革.基于个体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审视高等学校(U)、地方政府(G)、中小学(S)"三位一体"协同育师模式,发现仍然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和难题.结合上海教师教育发展实际,充分发挥上海市级教师发展机构(I)的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作用,构建"U-G-I-S"四位一体的育师新模式.实践证明,"四位一体"育师新模式能有效连通教育行政部门、高校、教师发展机构与中小学校;打通大中小学段壁垒;融通学科前沿与教学需求;贯通理论引领与实践指导;畅通教学与科研,进而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更加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新体系.

    教师教育四位一体U-G-I-S育师新模式大中小学教师学科研修基地

    身份认同视域下中小学舞蹈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及纾解

    林扬帆易晓明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舞蹈教师的身份认同是影响舞蹈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舞蹈教师多重身份交织的现状成为当前舞蹈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导火索.教师身份危机主要源于前职业认知与职后身份之间的落差、学校主体意识的流变、缺失的社群协商环境三大因素.面对舞蹈教师身份认同危机,通过厘清教师身份边界、构建舞蹈教师实践共同体、制定教师发展保障制度,从而化解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

    教师身份认同舞蹈教师教育舞蹈教育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概念意蕴、实践问题及改进路径

    张涛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学习者围绕某一问题或现象,通过一定形式进行的学科对话或互动,具有学科性、关联性、实践性、探究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在实践中,跨学科主题学习存在成效不高、时空条件受限、深度与广度不够、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要从分科学习与跨学科主题学习关系处置、教学时空变革、学习共同体培育和多种学习评价方式建构等方面进行改进.

    跨学科主题学习学习时空学习共同体学习评价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进阶式诗歌审美目标的建构

    卓睿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开创性地将"审美创造"作为核心素养总目标之一,而有关诗歌的学段审美目标却并未进行同步改进,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针对此问题,文章在分析审美对象(诗歌)的审美特征及审美主体(学生)心智能力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本着两者协调共振的原则,提出设定进阶式审美目标的思路,并将之与义务教育的四个学段相耦合,最终以"诗形""诗质"为两个横向维度,以"感性审美""理性审美""文化审美""创造性审美"为四个纵向发展阶段,建构指向核心素养提升的进阶式诗歌学段审美目标体系,以期为新课标的完善提供参考.

    核心素养审美创造学段要求进阶式审美目标

    以美术为轴心的跨学科综合课程设计

    翟勇杨逸
    1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以美术为轴心的跨学科综合课程设计,既凸显了学科育人价值,也填补了当下美育学科融合实践的空缺.以美术为轴心的跨学科课程设计包括三个方面:选定跨学科科目,确定主题概念;设计主题单元教学,引导学习实践;基于创作实践,制订评价标准.文章选取语文、美术和自然三门学科进行跨学科课程设计研究,探讨以美术为轴心的跨学科课程的构建范式.以"我的家族"作为案例,探索主题设计跨学科综合课程,为学科融合视域下美术学科实践发展提供参考.

    跨学科美育综合课程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