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迟长伍

双月刊

1005-5843

jiaoyukexue@163.com

0431-85386524 85336138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湖波路65号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Journal Modern Education Science
查看更多>>本刊以应用研究为重点,追求内容的创新性和学术性。其读者群为大、中、小幼教师及专兼职教育科研人员和教育行政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义务教育县域均衡发展

    曾贤杰彭正德
    86-8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县域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是增强农民政治认同的重要途径。当前,义务教育县域均衡发展面临的障碍主要有四个方面:办学条件不均衡状况难以改变,师资力量不均衡格局难以打破,教育质量不均衡现象比较突出,教育经费投入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推进义务教育县域均衡发展,必须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健全的教师管理体制为手段推动师资合理流动,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依托提升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以完善的教育投入机制为保障确保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域

    城乡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研究--以四川省通江县为例

    赵智兴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核心。然而,由于“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四川省通江县城乡小学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出现了严重失衡的现象。因此,本文将以教育资源配置为出发点,从教育财政体制、学校发展、教师待遇三方面来分析通江县城乡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优化该县域内城乡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建议。

    基础教育教育资源配置建议

    “以城带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周力纪国和张霞
    9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一直追求的目标,但是目前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缺陷。如学校布局、师资配备、学生分布、各类教育发展、办学条件都存在不均衡现象。本文从这些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基础教育以城带乡教育均衡

    双因素理论视域下农村青年教师激励研究

    张欣
    94-9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双因素理论为视角研究农村青年教师激励管理,有利于针对其激励需求分层次激励。农村青年教师激励存在着工资待遇水平低、组织环境欠佳、职业发展受限、教学工作遭遇困难、工作成就感低等问题,应将保健和激励因素策略相结合,激发其内在动力。

    双因素理论农村青年教师激励

    农村小学班级座位编排的问题及对策浅析--以安徽省天长市农村地区为例

    王秋月
    96-9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编排学生座位,有利于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升学生素质。本文以安徽省天长市四所农村中心小学为对象,来了解农村小学座位编排现状。笔者通过观察和访谈调查,发现当地小学由于国家的撤点并校政策以及农村教师科学性素养不高等原因,造成班级座位存在班额过大、编排模式单一以及编排考虑因素过于单一等问题。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本文提出学校、政府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以及教师提高自身的重视、积极的探索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农村座位编排的问题。

    农村小学座位编排撤点并校对策

    大数据时代的学校德育:机遇、挑战及对策

    于颖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时代,难以量化的数据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学校德育要把握机遇,创新学校德育形式,重视个性化德育,优化德育评价体系,但同时也要直面大数据带来的各种挑战,正确认识大数据,提高数据辨别、提取能力,促进学校德育的实效发展。

    大数据学校德育机遇挑战应对策略

    关于提升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田仙菊冯文全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农村小学德育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确立明确的德育目标、不断丰富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拓宽德育途径等方法来不断提高德育实效性。

    农村小学德育实效性策略

    现阶段香港公民教育的困难探讨

    董鹏丁朝阳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成为以一国两制原则运作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港人的国籍身份一夜间由英国(海外)转变成为中国香港。培育学生乐于接受其中国香港国民身份,成为了香港教育界的一个新课题。随着教改的推动,特区政府于2001年提出“培养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为课程宗旨之一,并明确这是“德育与公民教育”内五个核心价值之一。但按近年多份本地调查结果和学者研究,香港青少年对中国香港的国民身份认同程度依然偏低;特区政府于2010年《施政报告》中提出设立《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却引起了2012年暑期的反国教风波。此文的目的是回顾和分析香港推行国民身份教育的困难,并就日后加强香港的国民身份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国民身份教育香港的国民教育香港公民教育

    中国当代中小学德育之空泛克服与国学、书院营养

    邱安昌杨月英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中小学德育主题空洞、立论方式空泛、德育主体缺失、过程缺少参与性、教育说教气息浓等,都多多少少地成为隐忧或损耗了德育的营养。国学与中国书院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德育经验和实效成果。当代中小学德育作为第一个走进生命的教育形态,应该广收博蓄文明的营养,在动态、发展、多少带有个性的环境中立体式的建构起中小学德育大厦。

    中小学德育国学书院教育营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师德建设探论

    张田利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德不仅是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精神支撑。新时代背景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师德建设,体现了中小学教师价值观的与时俱进性。在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阐明其与中小学师德建设的内在关联,并就此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德建设过程的外部阻力与内部困境,最后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师德建设路径作出了进一步的探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小学师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