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中小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中小学教育
现代中小学教育

盛连 常务主编:张捷

月刊

1002-1477

zxxjy@nenu.edu.cn

0431-85099326;85098396

130024

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现代中小学教育/Journal Moder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家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和作者队伍;以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刊宗旨,立足基础教育实际,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反映最新政策导向、改革实验动态,侧重教学指导与应用,强调热点透视,突出应用性、可操作性。本刊以全新视野,审视基础教育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注重前瞻性与时代性、学术性与科学性、创新性与实用性的有机结合。本刊竭诚为广大新老读者和作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救助的现状及社会支持网络体系重建

    房敏谷瑞兴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的救助对于促进教育公平、维护社会正义、建设和谐社会以及促进个体融入社会、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现实中,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的救助在救助主体、内容、形式、频率等方面还存在亟待改进的问题,而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为此提供了良好的解题框架.政府、学校、社区及社会组织、家庭应形成合力,多方联动,共同为贫困学生撑起保障的安全网.

    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救助社会支持网络体系

    流动儿童发展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路径探究

    刁燕洁
    7-1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流动儿童是构建覆盖城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中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当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存在事后补救为主、主体责任模糊、内容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两为主"政策明确了政府与学校在促进流动儿童平等发展中的责任,在此基础上构建流动儿童发展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是推动政策走向纵深的可行性路径.为此,将满足流动家庭成员发展需要作为优先目标,基于教育指导、能力提升和资源支持三个维度搭建理论框架,重构服务路径,形成政府主导、学校支持、社区协作的服务集群,实现为流动家庭赋权增能.

    流动儿童发展型政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乡村小规模学校"五育融合"课程改革的经验、问题与对策——基于"实践性课程开发"视角

    赵丹张月琼高杨杰冯帮...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育融合"课程改革作为践行五育并举的核心内容,对于广大农村学校特别是办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小规模学校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它是克服小规模学校内生发展困境、促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研究基于"实践性课程开发"视角,以甘肃省静宁县为例,系统剖析乡村小规模学校"五育融合"课程改革的经验与问题.其经验主要包括:课程改革目标由技术兴趣转为实践兴趣、开发主体由教师扩大到师生共同参与、决策方式由单主体审议转为分片区集体审议.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课程改革缺乏系统设计、形式逻辑大于实践逻辑;乡村师资水平和生源质量较低,师生课程主体转换"心力不足";乡村小规模学校生源数量少、质量偏低导致学生主体性发挥较弱等.由此,建议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加强"五育融合"课程整体设计,完善审议与反馈机制,强化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

    五育融合课程改革实践乡村小规模学校问题与对策

    "五育融合"视域下跨学科课程的发生机制、建构逻辑与实践路径

    连梅芳王标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基础教育领域存在"五育"失衡与跨学科课程建设不完善的现实状况,五育融合的跨学科课程更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在"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视域下,以跨学科课程为支点、抓手和突破口,对其发生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五育融合的理论内核、本质属性、动力机制,进而构建主题选择、目标研制、内容筛选、组织实施、评价反思的逻辑体系.此外,作为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的新课程模型,不仅需要从理论层面加深认识,还需要从实践层面思考路径方略.通过树立融合目标、提升教师能力素养、营造教育生态场域以探析五育融合跨学科课程的变革路径,开拓五育融合的新局面、新道路.

    五育融合跨学科课程基础教育改革

    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的价值追求与教学逻辑

    张晓凤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质量作为一个事实与价值耦合的概念,体现了时代性和价值性.新时代对高质量教学的追求,其立足点主要指向人的主体规定性,好的教学就是推动人全面发展的教学.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需构建"师生共在"的教学生活,实现对个人主体性教学关系的逻辑转换;注重身体体验,实现对离身教学过程的逻辑转换;注重师生交互式对话,实现对教学方式控制取向的逻辑转换.

    人的全面发展教学质量教学逻辑

    深度学习的四重"理解"

    范竹发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学习以高阶思维、关键能力和创新素质为目标,致力于真实而复杂问题的解决,注重学习动机的深度激发,强调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深度理解、思维活动的深度进阶、学习过程的深度体验,发展思维能力、凝练思想态度、涵育精神品质,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能力、交往品格和批判性思维涵养.深度学习的有效推进,需要我们重塑对深度学习的四重"理解",包括深度的知识理解、深度的学生理解、深度的学习理解和深度的课堂理解.

    深度学习知识理解学生理解学习理解课堂理解

    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王小芳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交流是数学信息的互换,是接受、加工、传递数学信息的动态过程,是师生、生生之间运用数学语言和数学方法开展数学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数学交流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激发合作的意愿,培养交往能力.可通过民主教学、课前预设、提出问题、操作实践、观察思考、比较异同、分类讨论、数学语言训练等途径引发数学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小学生思维数学语言数学交流

    "互联网+"时代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新生态

    吴倩倩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有机融合,有助于实现课堂变革.本文分析了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现状,针对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适应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为抓手,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建构出全新的"图形与几何"的课堂模式——"3+4+n"模式,最终形成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新生态.

    互联网图形与几何核心素养教学新生态

    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实践与思考

    李瑶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卷讲评课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对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深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指向深度学习的试卷讲评课有利于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提升学习效率.以一次阶段性练习为例,从课前深度分析、课堂深度参与、课后深度提升三个方面进行备课与讲评,以期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数学初中试卷评讲课深度学习

    义务教育和普高阶段科学跨学科核心概念的教学比较

    王换荣陈进前
    49-5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比较义务教育和普高阶段科学的课程目标、跨学科教学的实施、跨学科概念教学的具体案例,发现两者均重在帮助学生从多学科视角去解决实际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跨学科概念项目式教学旨在让跨学科概念围绕核心概念和技术与工程实践实现有效整合;普高阶段则呈现出科学发展的大概念、大综合趋势,将陌生的学科知识与熟悉的日常生活相关联来设计跨学科概念主题.学生的生活情境是真实而综合的,科学研究的是学生周边的世界,因此,科学学习的内容也是综合的.实践证明,学生唯有将科学内容学以致用,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科学跨学科核心概念项目教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