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职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

周刊

现代职业教育/Journal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素养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

    卢晨张鑫陈之枫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教育部对高职院校所有专业的学生都提出了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依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针对专业发展需求,开设了信息技术素养课程,设计了模块化主题式的教学内容、三阶段五环节的教学过程,采用案例引入、问题引导、思政引领的课程育人理念,并全过程开展过程性、增值性的教学评价。经过近两年的课程教学实践,学生的职业认知、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与应用得到进一步增强,信息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讨论,学生对数字化改革的适应力得到进一步改善。

    数字时代信息素养课程改革

    船舶柴油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沈丽兰刘方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对高职船舶柴油机课程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基于"学习通"智能移动学习软件构建船舶柴油机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分别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设计优化、课程评价机制完善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成效,并分析了该教学模式持续高效推行需要努力的方向。

    船舶柴油机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教学资源课程评价

    立德树人视阈下基于课程教学全程的课堂革命实践

    唐虹肖骞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是课程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改革的深水区。职业教育课堂革命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把医学生培养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的根本保障,是促进医卫类人才培养高要求的必由之路。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剖析当前医卫类职业教育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师资培训为突破口,制定分层分类培训体系,转变教师理念,聚焦行为提升,为课堂革命提供基础保障;设置能力递进式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链,落实课堂革命推动力,以课程思政系统化设计为依托,双线并举,注入课堂革命灵魂,以课堂构成要素为主体,立足课堂全程改革,提供课堂革命途径。

    立德树人课堂革命课程教学全程医卫类职业教育

    非遗融入高职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路径研究

    胡倩倩王通武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工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新时代对工科人才的要求构成了非遗融入高职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现实诉求的基础。将非遗融入高职工科专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非遗传承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强化工匠精神,还能增强民族自信,实现爱国主义教育。非遗融入高职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路径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两个方面来实现。课堂教学中应优化课堂设计,通过项目式教学推动非遗融入教学过程;整合课程内容,在案例分析中融入非遗元素;改革教学模式,利用数字化手段重现非遗技艺。在课外实践中,建议开展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非遗传承和保护现状的理解;加强校企合作,从多元视角理解和传承非遗;建立师承制度,实现非遗的可持续传承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爱国主义教育高职工科专业课程体系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实证调查——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王晓敏凌莉王笑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检验新时代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验证模型对于高职大学生群体的适用性。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样,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对12918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能有效划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康健者 9010人(69。7%)、易感者 3353人(26。0%)、有症状但自我满足者 151人(1。2%)、疾患者 404人(3。1%)。结论: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适用于高职学生,可以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病理症状两个维度综合评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

    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背景下职业院校药学专业教学改革路径分析——以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为例

    熊燕杨玲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药学专业的课堂教学存在理论知识掌握不牢靠、实践占比不足、实操个体化培养不够、实验实训室开放次数欠缺等问题,导致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不能满足需求。为了职业教育药学专业的发展,急需探索新的数字化教学改革方向。通过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的提出,打造药学专业课程资源中心、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库、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平台,引入数字化技术,丰富课上教学形式和课下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将实践教学多元化,推动职业教育药学专业的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数字化"1+5"体系药学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提高专利水平和成果转化率的策略研究

    周沐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高职院校不少教师申请专利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问题,申请的不少专利无法实现成果转化。这样的"水"专利,不仅对科技创新没有贡献,还浪费了国家知识产权管理的资源。根据产教融合实施较好的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经验,建好科研管理的顶层设计,高职院校要走发展横向课题的应用科研之路。提供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切实可行的发展措施,如广泛收集横向课题来源,大力培养教师科研能力,合理使用"R&D"经费,优化科研管理和科研奖励制度等。这些策略举措能提高高职院校专利水平和成果转化率,进而综合提升学校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产教融合专利成果转化率

    我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

    潘省之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场工程师是支撑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还面临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社会认可度不高、政策支持和投入不足等困境。在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价值意蕴的基础上,剖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参考。

    现场工程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术技能人才

    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新挑战与优化路径研究

    秦凡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生产力提升和生产关系改善,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产业用工缺口大与学生就业意愿低、数字技能素质要求渐高与学生胜任能力不足等方面的矛盾愈发凸显,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与数字经济新要求还未能完全匹配,这些都成为影响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现实难题与困境。因此,依托数字经济发展这一社会背景,立足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变革这一现实情境,对高职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趋势进行分析,并从不同层面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解决方案,以期为高职学生就业实践探索、就业改革提供建议,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助力。

    高质量就业数字经济人才培养职业教育

    "三四四一"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模式的构建——职业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严雄飞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教育"打破了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学校,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为了提升学校平面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效能,积极构建"三四四一"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模式,即紧紧依托之江汇广场、微课网以及名师网络工作室三大平台,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内容进行四重规划"重构、重调、重配、重整",重点突出四特性——"主题性、趣味性、拓展性、多样性",从教学计划到教学评价进行一体化设计,不仅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还夯实了专业发展基础,提升了教师教科研能力,不断释放出教学活力。

    三平台四重规划四特性一体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