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职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

周刊

现代职业教育/Journal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黄志杰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学校教育变革工作的开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使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呈现出全新发展趋势。从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背景入手,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影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重要性以及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育改革策略,希望能凸显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教育特色,全面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高效开展。

    生成式人工智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教师评价改革背景下高校新入职教师学术身份建构路径研究

    陈峰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评价改革正在改变高校教师所处的关系情境,新时代的高校新入职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群体亚群体,在其学术身份建构过程中,既要协调"个体—群体"之间的矛盾,又需考虑教师、研究者及服务者等多重角色之间潜在的矛盾。基于"个体—情境"互动的身份建构逻辑,高校新教师与外部情境通过实践参与、群体归属及人际互动方式开展个体与情境互动,通过自我反思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建构学术身份。

    教师评价改革新教师学术身份

    教学能力比赛"金课"引领下高职专业课教师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李梦雪徐睿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打造"金课"背景指引下,国内外聚焦职业院校教师核心能力的研究相对鲜见,普遍存在研究逻辑不清晰、评价方法普适性差、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基于扎根理论,使用Nvivo12软件对 2019-2022 年教学能力比赛高职专业组国赛一等奖获奖作品视频、论文及相关资料等开展质性分析,构建了高职专业课教师核心能力评价体系。进而使用AHP(层次分析法)明确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各要素的权重。结果发现,具备专业知识、基础教学素养、信息技术素养、实践技能、职业素养是高职教师核心能力评价体系权重最高的前五个指标,并从关注核心评价指标、强化社会服务能力、激发教师内驱动力三个层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教师备赛和核心能力的提升提供科学、具体的参考依据。

    教学能力比赛"金课"核心能力评价体系

    "双创"教育背景下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探究

    刘圆圆任龙静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创"教育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如何在高校中将"双创"热潮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成,有所创、有所为,已成为教育者亟待解答的问题。国务院办公厅针对这一问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这是对高校教育改革的明确指导,也是对当前教育背景下的有益补充。新的指导意见不仅提倡创新创业,更强调将其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与专业知识的教授相结合,实现学以致用。以此为出发点,探讨"双创"教育背景下,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如何协同育人,如何构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双创"教育专业教师辅导员协同育人

    职普融通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多元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田静池咏梅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职普融通背景下,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行业快速变化和新技术挑战,提出了一种融合理论与实践、个性化与多样性的教育模式。这一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主要讨论了实施此模式的策略,包括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及强化校企合作等。强调实现多元人才培养需教育者、政策制定者和行业的共同参与,创建挑战性学习环境,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职普融通高等职业教育多元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职业院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困境和路径研究

    傅云峰方冰晶王志明黄鹏程...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向新工科建设再出发,对高等职业院校工程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阐述了新工科背景下职业院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趋势和培养定位,针对现有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从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新技术课程体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五个维度,论述了构建新时代职业院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生态的路径,对推动高等职业院校的工程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新工科职业院校工程创新人才人才培养

    工匠精神融入建筑设计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为例

    戎一翎林改蒋吉凯薛莹...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对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分析和再认识,阐述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然后,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建筑设计专业群相关实践为实证案例,提出主要思路、小结阶段经验基础上的策略指引:一是将"工匠精神"作为思政+结合的重点引入建筑设计专业群课程体系;二是建筑设计专业群相关教学中倡导"现代学徒制"等创新模式;三是进一步加强建筑设计专业群"院校+行业+企业"的产教融合等工作。

    工匠精神建筑设计专业群人才培养教学实践

    以"岗课赛证"为导向的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研究

    韩树河王颖杨洋王海...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崛起,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切,高职院校需创新培养模式加以应对。以"岗课赛证"为导向,提出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策略:结合岗位需求、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优化实训基地与校企合作。旨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岗课赛证高职院校课程体系

    数智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素养重构与生成路径

    文静琦孙英倩李思祁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重构与探索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而成为重要研究议题。基于数智时代大背景,探讨了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的现状,提出了重构与生成路径,旨在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素养以适应数智时代的要求。通过加强职业理念塑造、掌握数字技术、拓展多元化服务、提高自我反思能力等策略,实现辅导员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辅导服务。

    数智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素养

    基于深度产教融合的助产专业"医教协同、分段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郑长花彭霞赵国玺叶凤英...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助产专业建设中,积极探索基于深度产教融合的"医教协同、分段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阐述了实践该模式的必要性,以及在健全组织机构、遴选合作医院、明确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组建教学团队、共建实践教学平台、优化学生管理、全程跟踪评价等方面的探索实践过程,分析该模式的特色与成效,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我国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产教融合助产专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