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职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

周刊

现代职业教育/Journal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假肢矫形工程产学研医工融合人才培养探讨

    胡京汇陈静李古强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假肢矫形工程专业所需康复医学、工学角度出发,通过医工融合和产学研协同育人教学改革设计,探索如何利用滨州医学院的康复医学院、康复工程研究院及附属医院现有知识、仪器和临床资源,通过医工融合课程改革、多导师培养、科研项目培养等举措拓宽本专业学生的视野,结合实训基地和产学研项目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分析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特点,推动师生教学观念和学习效率的提升,为产学研协同育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假肢矫形工程产学研医工融合

    基于"艺工融合"特色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青岛黄海学院为例

    石莉莉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艺术院校的建设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艺术与技术新统一"既是当代设计的原则,又是现代设计人才培养的方向和主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传统的单一学科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设计需求,复合型人才正是当前缺少的人才。以青岛黄海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探讨基于"艺工融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环境设计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将艺术与工程领域相融合,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既具备艺术创造力又具备工程技术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艺工融合"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本科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李敏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问卷法对 100 名教师和 100 名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本研究揭示学生在多数技术应用场景下的自评熟练度普遍超过教师,尤其在云服务、社交媒体及新兴技术领域。这种显著的技术应用能力差异可能会给教学带来障碍。基于这些发现,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建议,旨在帮助教育者缩小这一差距,优化教学实践。

    职业本科院校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泰语专业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以基础泰语Ⅱ课程为例

    郑钦清张睿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基础上,探讨了基础泰语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基础泰语Ⅱ课程为例,通过两轮混合式教学实践,旨在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以期为基础泰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启示。通过研究,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培养其综合素养,以满足泰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混合式教学泰语课程输出驱动假设教学模式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金课"的构建与实践

    杜红梅周生伟张雪莉吕娥...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8 年,教育部提出各高校要积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要求。为此,我们经长远规划、精心设计、积极创新,改进教学目标,重塑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历时多年全力打造了具有"两性一度"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新课程体系,逐步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线上线下结合、案例问题引导、团队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式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金课"新模式。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金课

    面向测绘工程专业程序开发教学实践探索

    董州楠奚旭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时代海量信息的挑战与测绘专业的紧密结合,决定了编程技能的重要性。针对行业发展现状,测绘本科编程类教学亟须优化,以培养学生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编程能力。只有进一步引入先进的编程教育理念和体系,才能培养统揽测绘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以适应行业变革。以测绘工程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探讨课程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希望能为测绘同仁开展程序开发课程提供参考。

    测绘工程程序设计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线上线下+BOPPPS混合教学模式"的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实践研究——以"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课程为例

    喻能郭凯邓慧宇袁定重...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专业选修课程的教学效果,以"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课程为例,针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授课内容复杂、授课学时压缩、课程的考核忽视过程性评价等问题,提出"线上线下+BOPPPS混合教学模式"。以东华理工大学专业选修课"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课程为例详细设计了采用"线上线下+BOPPPS混合教学模式"的每个教学环节,深刻阐述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征,构建了这种教学模式的课程过程性评价体系,探讨了这种教学模式用于专业选修课程的优势。教学实践表明,将"线上线下+BOPPPS 混合教学模式"和过程性评价体系用于专业选修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生对专业选修课的学习兴趣,可为提高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效果提供新思路。

    专业选修课线上线下BOPPS教学模式评价体系课堂参与度

    康复物理治疗与康复作业治疗考研意向调查及影响因素

    邓捷洪麦雪琼邹嘉伟温艳萍...
    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康复物理治疗与康复作业治疗考研意向以及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设计"广州医科大学PT/OT考研意向问卷",对广州医科大学 2019 级康复物理治疗和康复作业治疗专业共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3%的学生有考研意向,29。6%无考研意向,7。1%不清楚。本科阶段的科研经历对学生的考研意向有显著的影响(P<0。05),大部分学生有考研意向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竞争力,有助于未来在工作上的发展,而无考研意向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考研信心不足,感到难度较大。结论:调查分析发现,康复物理治疗与康复作业治疗大部分学生有考研的意向,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必需的能力之一,本科阶段接触科研有助于未来在专业领域深造发展,是否提升个人能力或个人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考研意向。

    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考研意向调查分析

    基于服务—学习理念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设计分析——以西安翻译学院"讲好陕西故事 增强文化自信"对外交流项目为例

    陈晓楠张予潇吴嘉琪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行的高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设计存在理念模糊,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服务关联性的关注不够,服务活动前端、中端及后端的教育管理的缺失,导致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凸显。在城市快速发展建设及高校实践育人的内在诉求下,如何通过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设计,提高活动实践育人效果是解决现存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和管理实践过程,秉持服务—学习并重的理念,遵循"生活就是教育"的原则,通过活动前、中、后三阶段的过程设计,在体验学以致用和用以治学的同时,积极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志愿者全面和谐发展,提升实践育人效果。并以西安翻译学院"讲好陕西故事 增强文化自信"对外交流项目为例进行实践研究。

    服务—学习理念志愿服务活动活动设计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英语情境课堂创设与教学策略

    季晓蓓
    11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热潮实质上是教育质量的升级运动。高职英语情境课程具有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具有职业性、兼容性、民族性、数字化、科学性特征。通过整体教学、校企融合、文化体验、多元评价教学策略实施情境课堂,对校内课堂进行升级改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核心素养英语课程情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