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职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

周刊

现代职业教育/Journal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工程认证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实践路径研究

    龚书娟张长青刘浩赵丹...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对所有课程尤其是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应用型教改;结合职业资格认证实现校内、校外考核方式融合互通;通过微专业建设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桥梁,从而构建应用型高校多方联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给出优化实践路径。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工程认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路径机械电子工程复合型人才

    新时代课程思政融入农业工程硕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路径探索——以塔里木大学农业工程硕士专业为例

    罗继东刘媛杰刘润泽侯宝华...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新疆塔里木大学立足南疆,从课程思政培养方案制订到教育教学等多个角度出发,探索优化育人导向、发挥胡杨精神等多方面的培育课程思政区域特色人才的实践经验,为培养符合南疆地区需求的农业工程硕士专业做出积极贡献,也为我国不同地区高校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提供参考。

    区域特色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胡杨精神农业工程硕士专业

    "校政校"协同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基于宜春学院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

    段玉洁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中小学等多元主体三位一体、全方位协同为其提供内外部保障。加强对"校政校"三位一体、全方位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培养教学技术底蕴深厚的师范类专业人才,不仅是地方基础教育发展所需,更是深化区域教师教育改革创新之路的需要。在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培养过程中的"四重四轻"、培养方法上的"四个单一"、培养体系上的"六个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建立"校政校"三方运行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从而实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三课堂融合、四层次递进、五平台互补、六渠道评价。

    "校政校"协同育人教师教育师范类专业师范教育

    新时期师范类顶岗实习生实习模式的转型研究

    李文涛王建国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顶岗实习"是教师教育一体化和开放化进程中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多个维度上展现出其独特优势,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人口、教育等大环境的变化,顶岗实习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高校与实习基地缺乏沟通、实习指导教师力量薄弱、优秀教育实习基地缺乏、新问题防范机制不足等相关问题。对此,顶岗实习改革应该改革顶岗实习生培养体系、顶岗实习管理体系,落实并完善"高校—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的教育实习合作体制。

    师范院校顶岗实习实习模式教育实习师范专业

    摄影测量教学中虚拟仿真技术对学生空间认知能力提升的影响分析

    齐庆会李时高飞常乐...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摄影测量作为现代测绘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强调对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然而,传统的摄影测量教学受限于实验设备、场地和成本等因素,难以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导致学生空间认知能力提升不足。而虚拟仿真技术模拟真实的测量环境和场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便捷、高效的实践平台,极大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主要分析摄影测量教学中虚拟仿真技术对学生空间认知能力提升的影响。

    摄影测量教学虚拟仿真技术空间认知能力

    民办本科高校教育数字化赋能产教融合学习生态的优化

    欧素菊张娟陈建松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日益显现出重构教育系统和教育生态的力量,学习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等因子共同构成民办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学习生态系统。从"工学结合"到"产教融合",优化产教融合学习生态价值链;从"技术辅助"到"数字化赋能",优化产教融合学习生态立场。然而在教育数字化赋能下,产教融合学习生态立场失衡、生态环境结构失调、生态知识结构骤变、生态系统功能失序阻碍产教融合学习生态的运行。以个性化创造性学习为中心,以智慧团体和智慧资源为两翼,遵循"知识—技术—情感"融合智慧团队和智慧资源的能量流动、数字化赋能教育链与产业链对接的物质循环、数字化赋能创新链驱动人才链的信息流动,以促进民办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学习。

    民办本科高校教育数字化产教融合学习生态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提质增效路径探索

    夏静林袁金玲李志轩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实现资助育人目标,就必须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凝聚合力;拓宽资助育人渠道,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切实增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性,推动资助育人工作不断提质增效。

    高校资助育人提质增效以资扶智以资引志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校实施创新创业导师制的路径探究

    阚仁建杜岩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核心要素,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则尤为重要。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实施创新创业导师制已经成为主要培养方式。而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对导师制的实施有了新要求。高校实施导师制应加强思想引领、拓展实践空间、打造品牌项目和完善育人机制,以顺应时代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校企合作、跨学科团队和学科竞赛,提升双创教育质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制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高校青年教师能力提升之路

    李果顾华玺魏雯婷余晓杉...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源动力,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汇聚、培养为支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基石而形成的高效能、高质量生产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发展和实践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高校青年教师群体不仅肩负着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重任,而且本身也是高层次创新人才,是前沿科技研究的主体。因此,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如何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综合能力方面快速提升是亟须研究的问题。总体而言,一是要明晰新质生产力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角色、使命和任务。二是要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校青年教师所提出的新要求。三是探索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导向下高校青年教师能力提升的新路径。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类学科为例,具体探索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联合培养的新模式。在教学能力方面,注重课堂、实验、实践环节的能力提升;在科研能力方面,注重基础理论、前沿交叉、重大需求的能力培养。

    新质生产力青年教师科技创新科教融合

    浅析"立德树人"导向下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路径

    崔璐齐文娇唐春丽欧红娟...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高等教育强调知识传授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双重背景下,提升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不仅关乎人才培养质量,更是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通过分析工程教育领域中"立德树人"的内涵与价值,结合国内外高校的成功案例,构建了涵盖培训体系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及质量体系健全的综合提升路径,并提出重塑博士教师助推计划体系、丰富考核内容、探索实践能力新形态等具体措施,旨在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与道德品质,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立德树人"高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企业观摩量化积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