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课程导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课程导学
新课程导学

夏昆

旬刊

1673-9582

xkcdxqk@163.com

0851-6823177 6839719

550001

贵阳市中华北路289号

新课程导学/Journal xinkecheng daoxue
查看更多>>《新课程导学》面向基础教育,立足基层学校,联系一线教师;关注课程改革,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基础教育教研教改的深入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初中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设计策略研究

    王武龙黄颖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深入剖析初中生命教育的内涵出发,细致分析其在拓展生命认知、培育个体潜能、促进社会责任感内化等方面的教育意义,针对当前理论与实践脱节、活动设计不足和学生参与阻碍等问题,充分发挥主题活动在构建生命认知体系、推动生命价值的自主探索与行动实践以及开发跨学科整合途径中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旨在推动初中生命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初中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生命价值

    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科学教学融合女排精神的实践研究

    陈良娇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促使学科教学需立足本体挖掘德育元素,为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做出注解,提升教育的综合育人质量.为此,文章以小学科学学科为研究载体,以激励几代国人奋发进取的女排精神为研究要素,对立德树人在基础教育学科中的实践进行研究.文章从女排精神的内涵入手,详细分析女排精神融入科学教学的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实践策略,促使学科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

    立德树人女排精神小学科学

    动态技术环境下基于表征的数学可视化教学研究

    魏欣怡吴华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视化教学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问题进行表征与转换,利于将问题转化为内在的心理表现形式,为卸载学生认知负荷提供了新视角.文章通过厘清数学表征相关概述,透视动态环境下数学思维可视化的内涵与特征,构建动态技术环境下基于表征的数学可视化教学研究模型,最后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教学为例,探寻实现数学表征及转换的高效路径.

    动态技术数学表征可视化教学

    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模块课程思政元素分析

    颜丽宾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是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有助于课程思政和高中英语教学的同向同行.高中英语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凝练分析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阅读模块思政元素,引导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理论性、系统性和融合性等原则,从维度分析、要素分析和模块分析等层面综合剖析,促进课程思政隐形教育和显性教育有机融合,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课程思政人教版高中英语英语教学

    "双减"背景下"四位一体"的中学"美育+"艺术特色课程模式建设

    陈娟姚意旗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减"背景下北京师范大学宣城实验学校对艺术系列课程进行了美育创新融合实践,打破了课程独立教学的传统模式.在学校课程教学中心和教研组的工作安排下整合学科属性,改革后确立了"四位一体"的"美育+"特色课程模式.美术为核心的"大美育"课程体系建设坚持以美为标为本,科学引领先行,实施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课程内外联动"美育+"融合推进、"革新评价方式,坚持以评促学"的成果导向教育模式.自2021年模式实施以来,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到表演、讲述、传播校园美育故事的实践中,近年来共获得十余项相关奖项."课标为基—个性发展—美育融合—科学评价"四位一体的中学生美育融合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显著特色.

    "双减"美育艺术特色课程建设

    从数学阅读的视角感受数学模型之美——以"圆中的最值问题"教学为例

    徐伟东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理解和体会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通过让学生经历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简单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过程,初步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交流方式,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中事物的性质、关系和规律,并能解释表达的合理性.而数学阅读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理解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文章以一节公开课"圆中的最值问题"教学实录为例,从数学阅读的视角,感受数学模型的发现美、语言美、图形美、应用美.

    数学阅读数学模型

    "课程思政"融入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刘志明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国家对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强调思政教育应贯穿教学全过程,与各学科教学同步进行.在这一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也努力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历史教学中.文章基于新时期高中历史课程思政教学的相关要求,深入分析与探究"课程思政"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融合实践,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思政教育,最大化地发挥历史的育人功能.

    课程思政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高中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析

    郭秀秀王红刘秋兵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建设伟大复兴工程的思想基础,正深度融入高中思政课程中.文章以高中思政课为研究对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切入点,讨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科学内涵,阐述其价值意蕴,厘清高中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可行性与价值性,探讨其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中思政课中华民族

    基于GIS的高中乡土地理教学活动设计——以衡阳市为例

    韩如冰王鹏段美娟王哲文...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学地理教学与知识呈现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生动、具体地展示地理要素,帮助学生认识区域,引导学生从多个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角度对给定的地理事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文章以衡阳市为例,挖掘衡阳市乡土地理资源,借助 GIS 软件对衡阳市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制作专题图,开展信息化教学,并从教学活动目标、内容及评价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GIS乡土地理教学活动衡阳市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黄河陈凡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校是"双减"政策实施的主阵地,教师则是实施该政策的主体.在"双减"提质的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理念.文章基于该理念提出指向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从制度层面、理论层面、实践层面指明提升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双减"政策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