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课程导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课程导学
新课程导学

夏昆

旬刊

1673-9582

xkcdxqk@163.com

0851-6823177 6839719

550001

贵阳市中华北路289号

新课程导学/Journal xinkecheng daoxue
查看更多>>《新课程导学》面向基础教育,立足基层学校,联系一线教师;关注课程改革,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基础教育教研教改的深入发展、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体化"背景下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尤杉莉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期教育体系改革的背景下,"一体化"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然而,在此背景下,初高中思政课教学如何有效衔接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初高中思政课的教学衔接问题,不仅涉及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教育体制方面的改进和调整,还涉及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教学实践方面的变化,对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一体化"背景下实现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的意义,其次分析了"一体化"背景下实现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体化"背景下实现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的应对策略.旨在为促进思政课教学发展贡献力量,不断促进学生思政水平的提升.

    "一体化"教学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衔接

    指向五育融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整合路径探索

    江振焕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育融合是新时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整合的必然追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教师应以"德"为引领,结合教材和学情,适当融合"智、体、美、劳".文章基于课程资源整合研究,提出"德育为先:深度挖掘,传递网络世界的正能量;智育为基:多元呈现,培养网络信息选择的能力;美育为辅:精选内容,体验网络文化艺术之美"的资源整合策略,以期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五育融合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整合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应用项目教学法的研究

    崔欣民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学科,将项目教学法引入该学科中并进行实践研究,意在拓宽立德树人路径的同时,提升学科教学质量,使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立德树人相得益彰.文章从两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论述项目教学法的特征和流程,了解该教学法必备的理论知识;第二部分依据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流程,结合课程内容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策略,以期让道德与法治学科在运用项目教学法时能够发挥最大的效能,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

    道德与法治项目教学法自主式课堂

    浅析红色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途径

    李树敏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百年历史中艰苦奋斗和光荣征程的伟大见证与具体体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积极开发和利用红色教育资源,进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提升课程教育效果、培养时代新人.文章首先探讨了红色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价值,接着分析了红色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红色文化道德与法治红色基因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认识氨基酸的结构"教学片段为例

    黄久虎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学阶段教育课程的设置按照大类划分,因为研究对象不同,学生在学习初期会发现学科之间的独立性较强,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学内容之间便会出现交叉的情况.学科融合教学则是解决学科内容交叉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以生物学科"认识氨基酸的结构"的实践教学为例,通过学科融合教学解决传统教学面临的困境,感悟学科融合的必要性,总结学科融合教学的措施,进而推广学科融合教学,达成高效发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生物教学学科融合核心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索——以四年级上册Module 10 unit 1 we have a big family dinner为例

    许婉金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认知能力和综合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全球视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通过文化内涵的传递,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基于此,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探索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路径,以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为学生未来的跨文化交流奠定坚实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英语教学融合

    巧用乡土文学任务群培养农村儿童积极心理品质——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

    季秋菊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蔡元培先生曾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要想培养农村儿童健全的人格,必须从积极心理品质入手.为此,文章通过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乡土文学的价值,在课堂上发挥单元学习任务群整体教学的优势,使农村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变得可视化.

    农村儿童积极心理品质乡土文学任务群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技巧与实践

    谢雅枝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广角通常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依托,通过提出生活化的问题来驱动学生主动探究,由此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以"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教学技巧与实践为研究对象,从解读教材、组织教学活动、设置习题三个层面出发,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教师应通过深入解读教材、分析学情来确定教学方向;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教师可依次组织情境活动、讨论活动与建模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同时,教师还应通过设置典型问题、变式问题与拓展问题来组织学生练习,以期巩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借助数形结合,促进思维发展

    刘招媛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是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性的符号语言,而"形"则是一种形象化的图形语言.教师在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经常将"数"和"形"结合起来,用以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文章旨在概述数形结合的基本内涵,探讨不同学段如何侧重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师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适时启发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数形结合数学思维小学数学

    讽刺与狂欢视角下的《格列佛游记》赏析

    顾名龙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格列佛游记》为乔纳森·斯威夫特于1720-1725年完成创作,并于1726年发表的一部小说.这部作品的内容讽刺辛辣、思想深刻,作者以夸张和讽刺的手法记录了主人公格列佛奇特的旅行经历,向读者传递了作者对英国当时腐败的统治阶级的不满,同时讴歌了殖民地人民敢于反抗、英勇无畏的精神.文章以《格列佛游记》的文本内容为基础,从讽刺和狂欢的视角解读该作品,旨在帮助不同年龄段的读者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寓意与内涵.

    讽刺与狂欢视角《格列佛游记》讽刺小说映射与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