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系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系统医学
系统医学

半月刊

系统医学/Journal Systems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脑脊液生化指标联合检验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诊断效能分析

    易丹陈梅王瑞松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检验中采取脑脊液生化指标联合检验效能.方法 非随机选取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于2023年1月—2024年5月收治的47例经脑脊液生化检验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受检者为观察组,50名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受试者为对照组.行腰椎穿刺留取脑脊液样本进行生化检验,通过ROC曲线分析不同检验指标(腺苷脱氨酶、蛋白、葡萄糖和氯化物)的单一指标与联合指标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脑脊液中蛋白及腺苷脱氨酶指标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葡萄糖、氯化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指标检测的敏感度为98.48%、特异度为94.27%、曲线下面积为0.993,均高于单一指标蛋白的93.62%、91.55%、0.984,葡萄糖的44.81%、83.80%、0.628,氯化物的71.24%、58.40%、0.641及腺苷脱氨酶的80.85%、81.00%、0.851.结论 脑脊液生化指标中联合指标诊断效能优于单一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检验效能腺苷脱氨酶氯化物葡萄糖

    B型钠尿肽联合心肌肌钙蛋白I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价值研究

    李凯梁淑杰杨帆
    5-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诊断中B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联合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检验的价值.方法 非随机选取聊城市妇幼保健院于2023年1-12月确诊的50例AMI患者(B组),纳入5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A组).对比两组BNP和cTnI水平以及BNP和cTnI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效能.结果 B组BNP、cTnI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NP联合cTnI检测的敏感度为 90.00%(45/50)、特异度为 92.00%(46/50、准确度为 91.00%(91/100)高于cTnI检测单一检测的84.00%(42/50)、88.00%(44/50)、86.00%(86/100)及BNP单一检测的54.00%(27/50)、62.00%(31/50)、58.00%(58/100).结论 BNP联合cTnI检测的AMI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B型钠尿肽心肌肌钙蛋白I急性心肌梗死联合检验诊断效能

    电针联合康复训练介导LncRNA MALAT1/BDNF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皮层突触可塑性的研究

    程景艳郝盼富李珣左娜...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小鼠皮层突触可塑性改善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4年1-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购买的30只SPF级C57BL/6小鼠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MCAO/R(M)组、ER-M组、sh-NC-M组、sh-MALAT1-M组和sh-MALAT1-M-ER组,每组5只.改良神经严重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量表评价造模完成后1 d和治疗第7天小鼠的神经功能;检测小鼠脑梗死体积;透射电镜观察小鼠突触超微结构;Western blot分析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突触后致密物95(postsynaptic density 95,PSD95)、神经突触素1(synapsin-1)蛋白表达;qRT-PCR检测长链非编码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 1(long non-coding RNA metastasis 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LncRNA MALAT1)、BDNF、PSD95、synapsin-1的RNA表达水平;Pearson分析LncRNA MALAT1与BDNF mRNA水平的相关性;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分析LncRNA MALAT1与BDNF的相互作用.结果 造模后第1天,其余组小鼠mNSS评分均高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Sham组相比,M组和sh-NC-M组治疗第7天的mNSS评分、脑梗死体积、LncRNA MALAT1水平明显增加,ER-M组明显低于M组,sh-MALAT1-M组明显低于sh-NC-M组,sh-MALAT1-M-ER组明显低于ER-M组和sh-MALAT1-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组和sh-NC-M组突触数量、BDNF、PSD95、synapsin-1蛋白及mRNA表达较Sham组明显降低,ER-M组明显高于M组,sh-MALAT1-M组明显高于sh-NC-M组,sh-MALAT1-M-ER组明显高于ER-M组和sh-MALAT1-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ncRNA MALAT1与BDNF mRNA存在明显相关性(r=-0.751,P<0.001);与使用免疫球蛋白G进行免疫共沉淀的对照组相比,BDNF蛋白-RNA复合物中LncRNA MALAT1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可通过介导LncRNA MALAT1/BDNF促进CIRI小鼠神经功能恢复,减小脑梗死体积,改善大脑皮层突触可塑性.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电针联合康复训练突触可塑性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赵丽丽郑城厚郑长丽
    16-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腹部手术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epidural block anesthesia,EB)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济南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腹部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加用EB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术后恢复情况、疼痛评分和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皮时、缝合切口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分别为(80.85±7.76)次/min、(70.23±6.12)次/min、(95.48±9.35)mmHg、(86.24±7.75)mmHg,均低于对照组的(87.42±7.81)次/min、(75.12±6.32)次/min、(108.62±9.58)mmHg、(91.86±7.6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0、3.930、6.941、3.654,P均<0.05).观察组术后应激反应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6、12 h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EB麻醉在腹部手术中价值更高,可更好稳定心率、血压,缩短术后患者恢复时间,降低术后疼痛评分,且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腹部手术全身麻醉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应激反应术后恢复情况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戴洋洋孙诗亮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早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三孔术式,观察组行单孔术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肿瘤标志物水平、肺功能指标、疼痛创伤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48.36±18.28)min,长于对照组的(126.28±12.69)min,术中出血量为(102.41±10.32)mL,少于对照组的(128.54±12.33)mL,拔管时间为(4.45±0.42)d,短于对照组的(5.89±1.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97、10.149、7.761,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创伤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价值更高,利于减轻手术创伤,降低疼痛创伤指标水平,保护肺功能,安全可行.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肺功能术后并发症

    血栓弹力图对创伤性重症患者输血治疗指导作用的评估

    陈丽婉马祚云陈婷婷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凝血功能指标结合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检测在创伤性重症患者输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收治的72例接受输血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TEG检测分为凝血功能指导组(n=34)和联合指导组(n=38),凝血功能指导组仅接受凝血功能检测,联合指导组接受凝血功能及TEG检测.比较两组复苏达标率及复苏达标时间、血制品输注量、凝血功能指标、输血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指导组复苏达标率为86.84%(33/38),高于凝血功能指导组的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6,P<0.05).联合指导组复苏达标时间为(170.27±21.36)min,短于凝血功能指导组的(190.37±22.7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8,P<0.05).联合指导组血制品输注量低于凝血功能指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联合指导组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凝血功能指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检测能够加快纠正凝血指标紊乱,提高评估凝血功能的准确程度,对重症患者输血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输血治疗血栓弹力图凝血功能

    重症肺炎患儿血清PCT、CRP、SAA以及IL-6变化及其意义分析

    康莉莉张筱婷车敏袁丽芳...
    29-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肺炎患儿,并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判断标准将其分为轻症组(n=68)与重症组(n=66).同时纳入在同一时期接受体检的1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比不同组的血清PCT、CRP、SAA以及IL-6水平;采用Pearson对血清PCT、CRP、SAA以及IL-6水平和病情程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PCT、CRP、SAA以及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轻症组患儿的血清PCT、CRP、SAA以及IL-6水平均低于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分析后可见PCT、CRP、SAA、IL-6水平变化与重症肺炎患儿的病情变化具有相关性,且均为正相关(r=0.237、0.300、0.266、0.223,P均<0.05).结论 通过对患儿血清中的PCT、CRP、SAA、IL-6含量的联合测定,可为重度肺炎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延缓疾病发展、改善预后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重症肺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淀粉样蛋白A白细胞介素6生化指标

    绝经激素治疗对围绝经期女性阴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邓家艳王海锋李喜荣刘丽娥...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绝经激素治疗对围绝经期女性阴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收治的120例围绝经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谷维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绝经激素治疗.比较两组阴道微生物群落在属水平上的相对丰度、阴道微生态状态、生活质量评分、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阴道微生物群落在属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阴道微生态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E2 为(69.58±6.26)ng/L,高于对照组的(64.23±6.19)ng/L,观察组FSH为(23.79±6.71)U/L,低于对照组的(34.88±6.65)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07、9.093,P均<0.05).结论 绝经激素治疗能够调节围绝经期女性的阴道微生物群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阴道健康状况、激素水平及生活质量.

    围绝经期女性绝经激素治疗阴道微生物群落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VSD在足部慢性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程忠勇傅志均梁宝娟周丽嫦...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足部慢性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0年6月—2024年2月顺德和平外科医院收治的58例足部慢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VSD组,各29例.VSD组接受常规VSD治疗,联合组接受富血小板血浆联合VS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情况、患足感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结果 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10%(27/29),高于VSD组的72.41%(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0,P<0.05).联合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活跃时间均短于V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0 d后,联合组患者的模拟视觉评分量表评分低于V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足背动脉最快血流速度、最慢血流速度均高于VSD组,动脉阻力指数低于V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VSD可有效提高对足部慢性创面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加速创面愈合,缓解患足疼痛,改善足背动脉血流.

    足部慢性创面富血小板血浆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创面愈合足背动脉搏动

    基于不同时间点体温监测探索温度对大鼠出现恶心、呕吐的影响

    王秀岩崔红蕾关春雨陶玲玲...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温度对围术期大鼠恶心呕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 选取2023年1月牡丹江医科大学比较医学中心提供的雄性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3组均给大鼠腹腔注射顺铂3 mg/kg,造成异食癖模型,将形成异食癖的大鼠分为室温为26℃,湿度为40%~60%的A组,室温为23℃,湿度为40%~60%的B组,室温为18℃,湿度为40%~60%的C组;分别在15 min(T1)、2 h(T2)、4 h(T3)、6 h(T4)、24 h(T5)测大鼠肛温,并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浆测试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含量和皮质醇浓度.结果 A组、B组、C组大鼠肛温在T2时分别为(36.82±0.08)℃、(36.59±0.12)℃、(36.22±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554,P<0.05),3组在T3、T4及T5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血浆中AVP的含量在T3时低于A组,但在T5时又升高,而C组血浆中AVP的含量在T2和T4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在T4和T5时皮质醇浓度升高,C组在T3时皮质醇浓度先下降,到T4时皮质醇浓度开始升高,一直持续到T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内对比,发现A组内大鼠肛温、AVP含量和皮质醇浓度变化最小.结论 室温为26℃,湿度为40%~60%的空间内,大鼠的体温更加趋于稳定,而血浆AVP含量和皮质醇浓度变化最小,发生恶心呕吐的概率是最低的.

    恶心呕吐大鼠体温监测AVP皮质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