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系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系统医学
系统医学

半月刊

系统医学/Journal Systems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芪明颗粒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及对血管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帅天姣张旭春叶盛铭丁颖昕...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芪明颗粒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生长因子水平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3年5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以康柏西普治疗,观察组增加芪明颗粒治疗.比较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视力水平及黄斑水肿程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氧化自由基水平、治疗安全性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34).治疗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丙二醛、8-羟化脱氧鸟苷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5/4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3/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明颗粒联合康柏西普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中有良好应用效果,能改善视力水平,减少黄斑水肿厚度,抑制血管生长因子水平,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能力,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糖尿病黄斑水肿康柏西普芪明颗粒临床疗效血管生长因子氧化应激反应

    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和机制研究

    周春仲郑伟清袁晓怡欧志坚...
    6-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2年9月—2023年2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3T3-L1前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使用MTT法评估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对3T3-L1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油红O染色检测分析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对3T3-L1细胞分化的影响.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α)基因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检测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对PPARγ和C/EBP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高良姜二苯庚化合物(0、0.05、0.2、0.4 g/L)在24、48 h对前脂肪细胞的生长表现为增殖趋势,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浓度为0.4 g/L时3T3-L1增殖[(7.02±0.35)、(17.23±0.95)g/L]高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94、10.843,P均<0.05).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3T3-L1细胞的增殖.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处理显著抑制了3T3-L1细胞的脂肪细胞分化,并减少了脂滴的积累;100 µmol/L处理组,PPARγ和C/EBPα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通过抑制PPARγ和C/EBPα基因的表达,调控了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从而减少了脂肪滴的积累.结论 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其机制与PPARr/EBPα的低表达有关.

    高良姜二苯庚烷化合物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

    基于NICE分型的结直肠小息肉诊断临床研究

    黄美玲王计晏妮吴小微...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窄带成像国际结肠内窥镜(Narrow-band Imaging International Colorectal Endoscopic,NICE)分型的结直肠小息肉诊断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内镜中心200例进行肠镜检查发现小息肉(直径≤10 mm)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放大肠镜检查,观察病灶位置、形态特征.与"金标准"病理检查相比,观察NICE分型标准下病灶分型情况及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200例患者镜下共发现248个小息肉样病变,分布于直肠45个(18.15%)、横结肠61个(24.60%)、升结肠58个(23.39%)、乙状结肠40个(16.13%)、降结肠44个(17.74%);隆起型125个(50.40%)、平坦型病灶123个(49.60%).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248个小息肉样病变中,良性病灶191个(77.02%),恶性病灶57个(22.98%).与病理检查相比,观察NICE分型标准下检出病灶灵敏度96.49%、特异度98.43%、准确度97.98%、阳性预测值94.83%、阴性预测值98.95%.结论 结直肠小息肉样病变诊断中应用NICE分型法效果理想,可鉴别诊断息肉性质,了解息肉具体特征.

    窄带成像国际结肠内窥镜分型结直肠小息肉诊断价值

    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筋伤膏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效果

    王生王向红王开峰史娟...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应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筋伤膏对腕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酒泉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挂号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复位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筋伤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变化、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腕关节功能改良加特兰德-韦利评分(Gartland-Werley,GW)及治疗前后腕关节活动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2,P=0.014).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背伸度、掌屈度、旋后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背伸度、掌屈度、旋后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VAS、GW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VAS、GW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手法联合筋伤膏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骨折愈合,提高腕关节活动度.

    中医正骨手法筋伤膏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腕关节活动度

    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行腺样体等离子消融术的疗效

    孙文华何来周向阳姜子康...
    18-2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行腺样体等离子消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7月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 30,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与观察组(n=30,低温等离子腺样体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耳鸣消失、听力恢复、中耳积液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2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5).结论 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采用腺样体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效果确切,操作时间短且患儿损伤小,有利于患儿术后恢复,炎症反应轻微,并发症风险低.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儿童腺样体等离子消融鼻内镜

    全肠内营养联合硫唑嘌呤与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诱导克罗恩病缓解疗效的对比

    吴钦炎黄辉文苏沛珠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全肠内营养(Exclusive Enteral Nutrition,EEN)联合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和维得利珠单抗(Vedolizumab,VDZ)诱导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缓解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7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EEN+AZA组8例,VDZ组9例,EEN+AZA组采用EEN联合硫唑嘌呤诱导治疗12周,第13~22周采用半肠内营养+硫唑嘌呤,VDZ组采用维得丽珠单抗诱导治疗.采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评分(Crohn's Disease Activityin-dex,CDAI)评估临床应答和缓解情况,采用简化克罗恩病内镜评分(Simple Endoscopic Score for Crohn's Dis-ease,SES-CD)评估内镜应答和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CDA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EN+AZA组的SES-CD评分为(2.60±1.04)分,低于VDZ组的SES-CD评分为(3.90±1.90)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6,P>0.05).结论 全肠内营养联合硫唑嘌呤治疗22周和VDZ治疗22周均可使克罗恩病患者取得临床缓解和内镜应答,两者的疗效相当.

    克罗恩病全肠内营养硫唑嘌呤维得利珠单抗克隆抗体疗效

    阿仑膦酸钠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黄振原邹信明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阿仑膦酸钠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共同干预绝经后出现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8月就诊于阳春市中医院的70例绝经后出现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每组35例.常规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研究组采取阿仑膦酸钠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骨代谢及骨密度.结果 研究组疼痛评分治疗后 3 个月(5.39±1.24)分及治疗后 6 个月(2.18±0.29)分均低于常规组(7.21±1.23)分、(4.83±0.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4、38.891,P均<0.05);研究组患者的骨代谢及骨密度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取阿仑膦酸钠与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治疗,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远期疗效,降低患者疼痛评分,对于改善骨代谢及骨密度指标具有积极影响.

    经皮椎体成形术阿仑膦酸钠骨质疏松绝经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儿童支原体肺炎检测中CRP、IgM、IgG、PCT指标的临床意义分析

    刘媛媛马世喜刘永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儿童支原体肺炎检测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免疫球蛋白指标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指标G(IgG)、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4月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20例作为观察组,并在同期体检健康儿童中选取120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CRP、IgM、IgG、PCT等指标检测,根据其检测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CRP为(15.35±3.08)mg/L、PCT为(0.66±0.11)ng/L,比对照组CRP的(4.08±0.72)mg/L、PCT(0.31±0.06)ng/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31、30.599,P均<0.05);观察组中急性期患儿的CRP、PCT指标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患儿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儿的IgM、IgG、IgE水平较对照组高,IgA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支原体肺炎患儿接受免疫球蛋白指标、CRP、PCT指标检测,其指标值可良好地反映患儿病情,IgA水平较低,其他指标均升高,因此对以上指标进行密切监测,为支原体肺炎疾病诊断、治疗提供数据参考.

    儿童支原体肺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免疫球蛋白指标M免疫球蛋白指标G

    探究纳布啡+丙泊酚+依托咪酯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

    杨慧刘德杰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纳布啡+丙泊酚+依托咪酯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丙泊酚+依托咪酯麻醉,观察组接受纳布啡+丙泊酚+依托咪酯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关怀行为评价量表(Caring Behavior Evaluation Scale,CB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CBA评分高于对照组,麻醉后15、30 min时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比对照组(6.67%)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 老年患者接受无痛胃肠镜检查时,可采用纳布啡+丙泊酚+依托咪酯麻醉,其麻醉效果理想,并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血流动力学指标处于稳定状态,疗效更理想.

    老年无痛胃肠镜丙泊酚依托咪酯认知功能血流动力学麻醉

    柴芩清窍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洪静杨欣欣杨俊连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柴芩清窍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耳鼻喉科收治的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软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氨溴索,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柴芩清窍汤.治疗两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气导纯音听阈均值、中医症状积分、炎性因子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听力症状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芩清窍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减少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较少.

    柴芩清窍汤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性安全性